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NiSO_4·6H_2O、MnSO_4·H_2O、Co(NO_3)_3·6H_2O和LiNO_3为原料,通过草酸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4)Mn_(0.4) Co_(0.2)O_2。采用SEM、XRD和充放电试验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以及锂过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合成LiNi_(0.4)Mn_(0.4)Co(0.2)O_2的最佳条件为:将共沉淀合成的掺钴Ni-Mn复合草酸盐与LiNO_3的混合物于850℃煅烧20h,锂过量10%(摩尔分数)。合成的LiNi_(0.4)Mn_(0.4)Co(0.2)O_2具有α-NaFeO_2型层状结构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35V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7mAh/g,经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45mAh/g左右。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适于半绝缘碳化硅单晶生长的高纯度SiC粉料.实验发现,不同的硅粉形状、粒度以及合成温度、时间都对合成产物的形貌、组成和产率有影响.合成产物的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构通过粉末衍射法(XRD)测定.结果表明,合成产率与Si粉的表面积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表面积越大,合成产率越高.合成温度和时间则决定了合成产物中岐睸iC和猹睸iC的比例.辉光放电质谱(GDMS)测量了合成产物的杂质含量,表明合成产物符合半绝缘SiC单晶的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3.
叶乃清  沈上越 《材料导报》2005,19(Z2):271-273
以Ni(NO3)2·6H2O、Al(NO3)3·9H2O、LiNO3和CO(NH2)2为原料,通过低温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05~0.30),用XRD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研究了掺铝量、合成温度、合成时间以及锂过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有利于降低镍酸锂的合成难度,通过掺杂改性,可以在空气中合成具有良好层状结构的镍酸锂基正极材料.采用低温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LiNi1-xAlxO2(x=0.05~0.30)的最佳条件为:合成温度750℃,合成时间8h.  相似文献   

4.
以氧化铝、氢氧化铝、勃姆石为水不溶性金属源,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MIL-53(Al)。使用SEM、XRD、氮气吸附和TGA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并与用传统水溶性硝酸铝合成的MIL-53(Al)对比。结果表明:使用三种水不溶性金属源都能合成典型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Al)。用水热法制备的MIL-53(Al)产物的BET比表面积都在700~1000 m2/g。结果还表明,使用三种水不溶性金属源合成的MIL-53(Al)骨架的柔性(flexibility)与用常规铝硝酸盐合成的MIL-53(Al)不同。使用氧化铝合成的MIL-53(Al)常温下的孔道主要呈现大孔(lp)结构且骨架刚性较强。与使用其他铝源合成的MIL-53(Al)相比,用氧化铝合成的MIL-53(Al)对洛克沙胂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聚砜—热致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砜—热致液晶聚合物 (PSF TLCP)共混体系相容性差的问题 ,在合成不同分子量羟基封端聚砜 (PSF -OH)低聚体的基础上 ,通过溶液缩聚反应 ,合成了以下 3类嵌段共聚物增容剂 :聚砜—对羟基苯甲酸 (PSF—PHB) ,聚砜—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SF -PET)和聚砜—对苯二甲酸对苯二酚酯 (PSF—PHQT)。红外光谱和流变性分析表明 ,合成了具有预期结构的嵌段共聚物 ,并且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包含了较长的聚酯链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粉体技术》2017,(4):58-61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Ce_(0.8)Sm_(0.2)O_(1.9)电解质材料,水热合成的温度范围为120~180℃。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交流阻抗谱技术,分别表征了电解质粉体及电解质粉体的烧结样品。研究发现,电解质粉体的晶粒尺寸在13 nm左右,在140℃合成的Ce_(0.8)Sm_(0.2)O_(1.9)粉体具有更好的烧结性能和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从大庆油田土壤中筛出的耐重金属真菌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sp.)还原硝酸银和亚硫酸钠合成硫化银(Ag2 S)量子点,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XRD)、倒置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硫化银(Ag2 S)量子点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合成的硫化银(Ag2 S)量子点的抗...  相似文献   

8.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 D4 )为主链剂 ,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MM)为封端剂 ,用碱催化平衡法合成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 V- PDMS) ,探讨了影响合成反应及产物分子量、乙烯基含量 ( Vi% )的主要因素 ,并对合成的 V-PDMS进行精制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在自制的硅酸盐陶瓷支撑体上利用原位水热法一次合成了ZSM-5分子筛膜.讨论了影响合成分子筛膜的因素(碱度、晶化时间以及模板剂的用量),确定了最佳合成配比和晶化时间.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粉末及膜进行了晶相分析和膜表面形貌表征,用N2对经过多次焙烧后的分子筛膜进行了渗透性能恻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分别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和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在不锈钢片上合成出了6轴定向的siIicalite-1沸石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膜的定向性和晶体形貌进行表征.通过XRD和SEM图可以看出,合成出的沸石膜为连续的,且定向性较好.比较采用两种模板剂所合成出的沸石膜可以看出,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合成出的沸石膜比采用四丙基溴化铵(TPABr)合成出的沸石膜定向性好,成膜速度较快,但晶体尺寸较小.  相似文献   

11.
王甫  李芳  李艳春  钱华 《爆破器材》2021,50(3):7-12
为研究聚乙二醇6000(PEG6000)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将PEG6000的合成过程分为8个阶段,采用反应量热仪(RC1e)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8个阶段的放热情况及不同阶段PEG产品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并将绝热升温ΔθadθD8相关联,提出了危害可控点的计算方法。RC1e结果表明:PEG127、PEG300、PEG806、PEG1500、PEG3350的失控严重度等级为4级;PEG4000的失控严重度等级为2级。ARC结果表明,θD8在311.32~318.39 ℃之间。危害可控点计算结果表明:PEG300的危害可控点数值最大,为69.43%;PEG4000危害可控点数值小于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格外重视PEG300这一合成阶段,可通过延长通气时间、减缓通气速率等措施避免体系温度升高过快而造成产物分解,降低反应过程的危险程度,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合成、改性及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合成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流态床CVD法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硅烷和氨气在立式双温区流态床中化学气相沉积, 制备了形状规则的球状无定形氮化硅纳米粉体, 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红外(FTIR)研究了该纳米粉体的 形貌、成分和物相. 讨论了该流态床法制备纳米氮化硅的关键因素, 并得到流态床中制备氮化硅纳米粉体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化学合成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各种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对其合成方法、降解原理、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旨在为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作铺垫。  相似文献   

15.
PBS合成用催化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良好的催化剂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合成至关重要.对PBS的各种催化剂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催化机理,为PBS的催化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to aid decision making in product planning has gained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but current QFD approaches are unable to cope with complex product planning (CPP) characterized by involving multipl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EC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uncertainty. To tackle this difficulty, in this paper, fuzzy set theory is embedded into a QFD framework and a novel fuzzy QFD program modelling approach to CPP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values of ECs by taking the design uncertainty and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into account. In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fuzzy set theory is used to account for design uncertainty, and the method of imprecision (MoI) is employed to perform multiple-attribute synthesis to generate a family of synthesis strategies by varying the value of s, which indicates the different compensation levels among EC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ill allow QFD practitioners to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development budget by presetting the value of s to determine the compensation levels among EC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of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design of a motor car is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l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新型功能材料聚烷基芴衍生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狄英伟  巴晓微 《功能材料》1997,28(4):346-349
由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聚烷基芴的衍生物可用于制造发蓝光的二极管材料因而倍受青睐,在大面积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报道;简要介绍了这类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其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ot-wi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WCVD) has been employed for the continuous gas-phase generation of both carbon multi-wall and single-wall nanotube (MWNT and SWNT) materials. Graphitic MWNTs were produced at a very high density at a synthesis temperature of 600 °C. SWNTs were deposited at a much lower density on a glass substrate held at 450 °C. SWNTs are typically observed in large bundles that are stabilized by tube–tube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Howev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es revealed only the presence of isolated SWNTs in these HWCVD-generate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统锁相式频率合成器难同步的缺点,提出了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和锁相环(PLL)技术设计应用于多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MB-OFDM UWB)系统的射频频率合成器方案,并研制了用于试验的合成器.该方案可有效解决系统射频电路的同步问题,提高频率分辨率,降低相位噪声,改善载波频偏对 OFDM 系统影响,提高系统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基带算法的复杂度.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频率合成器指标满足 MB-OFDM UWB 系统要求,可应用于实用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CO2中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合成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聚己内酯(PCL)的合成及其共聚物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超临界CO2中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合成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