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试井分析中资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在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径向流直线段特征的试井解释方法——ISA法。同时,根据ISA法编制了试井资料分析软件,并应用该软件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SA法处理后直观效果好,双对数拟合效果好。对大庆油田219口井(层段)试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平均误差为5.38%。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田拥有丰富的低渗透油田储量,虽然近十几年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用于油田开发,但注水开发仍是这些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增加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采收率,对注水水质问题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笔者主要对注水中悬浮物和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具有“三低”特点,油层埋藏深,按照常规方法选配抽油设备,造成载荷利用率低,系统效率低,电机功率利用率低,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益。针对低渗透油田抽油机配置偏大,系统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抽油机载荷的变化规律,调整低渗透油田抽油机选型技术界限;结合节能设备特性进一步完善功率等计算方法,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现场应用519口抽油机井,取得了较好效果,平均单井日节电60k W·h,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年节电552×104k W·h。 相似文献
4.
5.
6.
低渗透油田生物酶降压增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酶能将岩石表面的润湿性转变为亲水性,使原油从岩石颗粒表面脱落,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可有效改善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差的问题,提高驱油效率。通过洗油能力评价、界面张力测定、表面吸附性评价、腐蚀性检测、生物酶降压能力等室内模拟实验对生物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物酶浓度在2.0%时,界面张力较低,注入压力平均降幅为51.4%,并且对N80钢质不具腐蚀性,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注入生物酶体积倍数选为0.006PV。现场试验选取了A油田试验区块的6口水井极其连通的24口油井作为试验井组,累计注入生物酶原液270t,酶溶液总注入量为11422m3。试验一年以后,水井注水压力下降,视吸水指数上升,层间吸水状况得到改善;连通油井产量略有回升,综合含水保持稳定,地层压力恢复速度明显提高,并且增加了新的采出油位,累计增油3519t,阶段采收率提高了0.38%,为解决外围三类储层注水开发无法建立有效驱替体系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老区块存在着可采储量不足、剩余油分布零散、含水高等制约油田发展的症结.为此,在分析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优选反映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特点的5类14项参数.以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为目标储层,复核储集层实际开发水平,落实开发潜力,解决开采... 相似文献
8.
合理流压已成为机采井参数调整的理论依据,但无论是调大还是调小参数,还仅仅是依靠经验,因此需要一种量化调参方法指导参数调整。根据低渗透油田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式可以确定n值,求出系数A,绘制出相应的流入动态曲线。在合理流压下,低渗透油田油井产能可得到最有效发挥。在井底流压保持一定的条件下,井口产量为泵的理论排量与泵效的乘积。以合理流压为理论依据进行参数调整,最终要实现的是油井产能充分发挥,即井口产量等于油井最大井底流入产量。根据该方法2009年进行参数调整136井次,其中调大参数98井次,流压由7.9MPa下降到6.1MPa,日增液0.6t/d,日增油0.2t/d;调小参数38井次,流压由2.6MPa升至4.5MPa,日增液0.2t/d,日产油由1.4t/d稳定到1.5t/d。量化调参方法突破了靠经验进行参数调整的传统方法的局限,能够确保流压调整一次到位。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洗井和作业是常见的维护措施,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部分入井液渗入近井地带,造成污染,导致油井产量下降,油田通常采取酸化措施来恢复油井产能。但当油井近井污染程度严重时,常规的酸化措施不能有效解除污染。为此,近几年发展了解堵能力和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的气动力深穿透油层复合解堵技术。从理论和现场两方面论述了气动力解堵技术在低产、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技术主要作用机理包括:机械作用、振动脉冲作用、放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现场共试验15口井,累计增油1161t。通过地面微地震监测表明,气动力解堵技术可以在油井近井地带产生多条径向裂缝;固井质量检测表明,该技术对固井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固井质量仍合格;井下油管有灼痕现象,但油管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仍符合油管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地下裂缝分布形态复杂,影响油藏产能计算的因素较多,情况复杂,常规计算方法很难满足工程需要。故此,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压裂井复合介质径向流渗流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推导出不同地层及裂缝参数条件下油井产能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裂缝半长和不同的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油井定压生产的产量都将随着变形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的裂缝半长和不同的介质变形系数条件下,油井定压生产的产量都将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的启动压力梯度和不同的介质变形系数条件下,油井定压生产的产量都将随着裂缝半长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本文所建立的复合介质径向流渗流数学模型,能够计算低渗透变形介质地层压裂井的产量压力变化规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水样的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心注入清水、超标污水、井口污水后渗透率的伤害程度,进而分析了四种水质指标(即悬浮物粒径中值、悬浮物含量、含油量、细菌含量)超标对低渗透油层的伤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岩心伤害越严重.对岩心伤害影响最严重的指标是悬浮物颗粒粒径和悬浮物含量,其次是含油量,细菌超标对岩心伤害影响不大.通过对朝阳沟油田井口污水水质进行检测和不同渗透率级别岩心实验,得出朝阳沟油田储层伤害主要是由于悬浮物含量超标引起的,悬浮物含量超标倍数达到45倍.针对机械杂质和油污等对岩心的堵塞,进行了新型土酸、粉末硝酸和复合酸的解堵实验.结果显示,伤害最有效的主体酸是粉末硝酸和复合酸,但粉末硝酸存在反应快、难以控制、安全性差的缺点,推荐采用复合酸解堵. 相似文献
12.
13.
特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方法(SY/T5358--2002)对长庆油田安塞县沿河湾地区长6储层14块岩心(岩心空气渗透率为0.0536×10^-3~2.4×10^-3μm2)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沿河湾长6特低渗储层存在中偏强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系数为0.1601~0.8247。对14块岩样的渗透率随围压上升的变化曲线进行了拟合,并推导了应力敏感系数与初始渗透率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式。通过该式可以计算该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伤害程度。同时,通过分析指出了该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和应力滞回效应、岩石组分和孔隙结构有关,岩石的有效孔隙越细小,黏土矿物和胶结物含量越高.岩石的渗透率对应力越敏感;当地层压力下降5MPa时,该储层应力敏感性造成的油井产量的降低范围在5.5%~25.2%,地层压力越低,则产量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