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角鲨烯提取、纯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鲨烯是一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食品等许多行业。该文简介角鲨烯结构、性质及生理功能,并对角鲨烯提取、纯化新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角鲨烯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综述了角鲨烯的存在、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简介了角鲨烯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角鲨烯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不皂化物,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行业。对植物角鲨烯的来源、提取、检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一些新视角。第一,脱臭馏出物是提取植物角鲨烯的理想原料;第二,不能用液相色谱测定的角鲨烯含量来度量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含量;第三,脱臭馏出物提取角鲨烯的过程中,需要与天然VE、植物甾醇等营养素一起提取,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对于植物角鲨烯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橄榄油中角鲨烯的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形成以橄榄油为原料,利用酯化分离得到橄榄油中的不可皂化物经柱层析吸附分离纯化得到角鲨烯,并对该角鲨烯进行HPLC分析。结果显示:该橄榄油中角鲨烯的含量为569.21mg/100g,且提取所得角鲨烯纯度为84.33%,对高纯度角鲨烯的生产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该HPLC检测方法在0.2-1.8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0,相对标准偏差为1.04%,方法回收率较高,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角鲨烯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采用碱性乙醇对其进行皂化处理并分离不皂化物。以不皂化物中角鲨烯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料液比对角鲨烯含量的影响,最后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皂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 min,碱浓度1.6 mol/L,料液比1∶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正己烷提取3次,角鲨烯含量和收率分别为10.34%和77.59%。  相似文献   

6.
角鲨烯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鲨烯是由6个异戊二烯连接而成的不饱和三萜类化合物,是人体胆固醇代谢途径中一个关键的中间产物。本文系统论述了不同生物质中角鲨烯的含量及其活性研究进展。角鲨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在动物体内,尤以深海鲨鱼的肝脏中角鲨烯含量最为丰富。此外,在牦牛肉中角鲨烯的含量也较为丰富,这表明角鲨烯很可能与动物适应极端环境有关。在植物中角鲨烯的分布也很广,如橄榄油及其脱臭馏出物、苋菜籽油、米糠油、南瓜籽等均含有丰富的角鲨烯。角鲨烯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携氧、调控胆固醇的代谢、抗氧化、抗肿瘤、解毒、抗辐射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等,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提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硅胶柱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植物油中角鲨烯的方法.样品用石油醚溶解,过硅胶柱净化,经C18柱分离,紫外检测(210 nm).结果表明,角鲨烯与其他杂质峰得到良好分离,在2~1 000 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98.在大豆油中添加5.0、100、500和1 000mg/kg水平的角鲨烯,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4%~ 89.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1%(n=8),方法测定低限(LOQ)5 mg/kg.本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8.
角鲨烯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12):7-10
对角鲨烯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角鲨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角鲨烯是一类既可以在体内合成,也可以通过膳食摄入的多不饱和烃类。研究表明角鲨烯具有较强生物活性,近年来在功能保健食品领域应用不断扩展。本文着重介绍膳食摄入角鲨烯的健康功效和安全性,并对其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角鲨烯是一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医药产品和化妆品的开发。该文简述不同生物质中角鲨烯的来源及分析检测方法,橄榄油中角鲨烯动态变化特点,将橄榄油中角鲨烯与其他油品中角鲨烯的含量进行比较,并着重对橄榄油中角鲨烯的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262-269
单宁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解酶,可将没食子酸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水解,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由于单宁等多酚类物质可与蛋白质、咖啡碱等通过疏水作用及氢键形成络合物进而形成沉淀,所以单宁酶不仅在饮料澄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皮革制造、饲料及化妆品生产中发挥着极大作用。目前,单宁酶主要由真菌类的曲霉属和青霉属发酵制得,少数细菌、酵母也可产生。美国FDA已确认单宁酶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卫生部也将单宁酶加入食品添加剂目录。文中综述了单宁酶的主要性质、提取与纯化方法及其在软饮料工业中的应用,分析了单宁酶在软饮料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展望了单宁酶的未来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提取工艺的优化与除杂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实验工艺及除杂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出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为:80%乙醇 丙酮(体积比1:1,以下同)做试剂,料液比1:20,温度75℃.时间6h,平均分两次提取。在除杂方面,乙醚及80%乙醇表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植物沥青中角鲨烯的富集及分离提纯工艺。通过冷析离心和分子蒸馏对植物沥青中角鲨烯进行一定量的富集后,考察了溶剂极性、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提纯后的角鲨烯含量和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纯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丙酮与石油醚(体积比30∶70)作为溶剂,吸附剂的量分别为硅胶与样品质量比1∶1、活性炭与样品质量比3∶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角鲨烯的含量和收率分别达到了87.34%和88.69%。  相似文献   

14.
以多酚的质量分数为评判指标,对巴拉圭茶多酚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粗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K-B纸片法探讨巴拉圭茶多酚对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回流时间60min,回流温度80℃,料液比1∶10为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酸乙酯是多酚最好的纯化试剂,纯化后多酚的质量分数为80.04%,纯化后的多酚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螺旋藻粉为原料,经反复冻融和超声处理后,采用热水浸提法对螺旋藻多糖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螺旋藻粗多糖(PSP)得率的影响;用超滤离心截留技术将经去蛋白处理的PSP分离纯化得到组分PSP-3,并用MTT法考察其对结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确定最佳抑制浓度;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确定PSP-3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0min,提取温度90℃,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该工艺下,PSP的得率为(13.17±0.49)%,是传统工艺的1.59倍。PSP-3的分子量为623.02kDa,其对Caco-2细胞生长的最佳抑制浓度为5.00 mg/mL,IC_(50)为0.63 mg/mL,说明PSP-3具有较好的抗结肠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艾蒿中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抑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功效.艾蒿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物质.采用超声波辅助回流提取艾蒿中的黄酮,用分光光度法在510nm处测量吸光度.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74℃,超声波功率200W,提取时间92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在该条件下提取两次,测得提取率为91.5%.用AB-8大孔树脂将其纯化.将纯化后的黄酮进行抑菌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用滤纸片法测量艾蒿中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白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黄酮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mg/mL,对黑曲霉菌和白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mg/mL,从而确定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酮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机体所承受的能力时,产生的短暂的生理机能减退的现象.生物活性成分多糖一般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多数是由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甘露糖(Man)和葡萄糖(Glc)组成的中性杂多糖,具有较大的分子量.沙棘多糖是其中的一种多糖组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缓解疲劳等作...  相似文献   

18.
以柳蒿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方案,并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柳蒿芽多酚。结果表明:柳蒿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酶解温度60℃、酶解pH 5.5、加酶量50 mg/g、酶解时间2 h、料液比1∶30 (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柳蒿芽多酚得率为9.41%,纯化后的柳蒿芽多酚纯度为76.2%。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柳蒿芽多酚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Fe~(3+)还原力和DPPH~+·清除力最强,分别为1.09和94.20%,且高于维生素C对照组,说明柳蒿芽多酚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