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城市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给出了环境建筑心理学的内涵,认为城市建筑顺应了该地区或区域普遍人的心理、行为要求,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2.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基于“礼制”的中国传统建筑,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建筑的逻辑性使城市空间获得了相应的空间逻辑,从而与建筑配合形成城市空间的等级秩序性,建筑造型的逻辑性格则使城市空间具有严密的识读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城市建筑景观是一种人文景观,论述了城市建筑景观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介绍了沈阳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文化和经济影响下形成的建筑景观均以不同的方式留存至今,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同时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笔者从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及地域气候条件等三方面总结分析了沈阳城市建筑景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离不开城市建筑风貌引导与管控等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完备的政策体系、从城市空间到微观环节的全方位引导管控要素以及多元参与的协调机制等,日本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国城市建筑风貌的引导管控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体建筑人为排热及热湿气候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具备复合功能类型的城市综合体内建筑人为排热规律及室外大气动态热平衡情况,建立了针对多种建筑类型及用能形式并存的区域热气候动态预测模型,并以深圳市某实际城市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典型计算日内,该城市综合体在全天大部分时间段里都存在建筑人为排热,其排热规律主要体现各类建筑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特点;整个计算期间内,建筑人为全热排热量占区域内总全热排热量的比例最大,约为62.1%;城市综合体热岛强度日均值和整个计算期间峰值比单一城市功能区相应值高约0.1~0.45℃,建筑人为排热是城市综合体区域内独特热气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筑文化的多元化与区域化的特征,以云南传统民居为例,介绍了其典型建筑形式:合院式、干栏式民居等,以及它们不同的建造地区和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体现了不同城市的多元化与区域化。提倡建筑师应克服当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掘地方文脉。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立意的问题,立意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它统领整个设计的过程,对作品的形成和整体风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设计的定位、内容、侧重、手法等都应该体现建筑的立意,当代建筑的立意具有非象征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其立意的构思类型也多种多样,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构思方法,指出建筑师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结合当代建筑的立意特点进行立意,形成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8.
古代建筑运用的色彩大多鲜艳明亮,取自材质的原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色彩观念逐渐系统化,同时赋予一些颜色特殊的含义,形成了色彩的等级和尊卑。城市建筑色彩要尊重传统,更要突破传统。可以提倡一个城市有自己的一个色彩基调,但不能因此而制约人们对建筑色彩多样化与丰富性的追求。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应努力反映城市政治的、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性质,体现出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引起人们对城市的热爱和向往。多元化是城市建筑色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远东城市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探索,指出这些城市在远东的发展是与当时俄罗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密切相关联的。这一政策是“东正教、专制制度、民族主义三位一体”思想的体现。论文从多方面分析了远东的城市建设实践与俄罗斯建筑的文脉关系。指出俄侨在继承俄罗斯建筑传统并以新的城市建设思想来丰富这一传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沈阳近代建筑的分期,城市分区的形成与规划特征和单体建筑的风格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沈阳近代建筑做出概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市道路的景观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是城市运转的动脉,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联结和分割各级领域空间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景观的演出台口。路面光滑平整,弯道曲线柔和,分车带、绿化带装饰适宜,路侧与美观大方的灯柱配合协调、甚至样新形美的各种建筑小品等都可构成城市道路的景观美。因此,创造城市道路的景观美,使城市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时代气息,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必然,也是教育工作者、城市规划师和道路工程师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岛市德式建筑艺术特色和城市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在青岛进行的德式建筑物质量鉴定、修复等方面的积累而拟定的。主要挖掘了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研究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论述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意义,研究了全球化语境条件下发扬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途径和价值;回顾了历史建筑艺术保护的成果,研究了建筑空间艺术与结构空间性能的关系;交代了青岛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并结合青岛市中山路老字号商店的修复工程,阐述了结构空间性能的检测、验算和修复,以期达到德式建筑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本文对青岛德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中国特色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工业区改造中应该重视旧工业建筑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两方面因素,并提出二者具有紧密的关系.指出在沈阳铁西工业区所展现的经济价值的背后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一点在铁西工业区面临大规模改造的今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旨在探索如何在这一地区的建设过程中,使它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沈阳城市建设的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以沈阳低压开关厂为例,分析铁西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提升文化价值的具体的操作措施,为铁西工业区的改造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城市高速发展,新旧更替也在不断进行。城市中的旧建筑已经不适合城市的发展需要,但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仍角有其存在的价值。旧建筑可以改变身份,在演绎下不断生存,续写城市的历史。本文列举某城市旧建筑改造的实例,对城市旧建筑改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沈阳市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因素及城市空间的形式与特点,就如何在更新城市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提出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沈阳古城的历史沿革,并经过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对城中重点的历史建筑进行了排列.为如何制定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街区尺度区域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空间格局,影响了城市局部区域的微气候特性.本文从量化城市地表要素对局地气候影响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基于街区边界和区域内空间特性指标计算的局部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划分方法,该方法面向街区单元,较好地描述了街区尺度局部区域的精细化空间...  相似文献   

18.
寻找建筑失落的"灵魂",正视特定情境中的社会文化对建筑生成的意义,并将其从理论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解决当代多元文化与建筑形式风格趋同现象之间的现实矛盾,是当今建筑发展严峻和急迫的课题。论文从城市建筑的形式、风格趋同现象出发,对传统建筑生成方式提出质疑,通过回归建筑本体和意义的存在价值分析,认识到建筑师必须积极主动地以社会、文化等广泛背景为切入点进行设计,以"时间"这一全然不同的研究角度探索新思路,将社会文化"时间"作为建筑学拓展的新视野,研究建筑如何在"当代"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多元的时间维度中,营造具有不同"时间"文化意蕴的情境建筑。希望所谓的"时代精神"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生成的过程中,为开启我国建筑创作的新思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武汉市江岸区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老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及特色优化.武汉市江岸区不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浓缩了老汉口的风情,其水环境风韵与近代历史文化底蕴交相深厚,独具特色.要保护和优化江岸区生态环境,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进行水环境修复和特色优化.江岸区水环境修复以建设三金潭污水处理场、生活污水排江及谌家矶防洪排渍等工程为重点.规划汉口江滩景区生态优化、江滩历史建筑群生态优化和中心城区江、河、湖水生态与城市生态的整体优化;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注意再现特色老城历史风貌、老汉口风貌的生态修复与优化的实施重点应放在旧城改造区老汉口“标本”的生态优化、吉庆街民俗文化街环境综合整治与文化品位提升两方面;还应从社区居民容量、社区环境布局、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研究人与环境相和谐绿色社区的建设.江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不仅可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还可给全国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历史建筑具有惯于将建筑的实用功能、外观形式和它的社会功能联系到一起的特点。老房子餐厅通过发挥历史建筑的实用功能,为当代人感受和体悟历史建筑文化审美提供了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如果管理和引导得当,老房子餐厅会成为一种多赢的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从这两个角度看,将部分历史建筑改造成老房子餐厅并不失为一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建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