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抖动频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鹏飞  龙兴武 《激光技术》2006,30(5):523-525
针对激光陀螺的零偏受温度影响较大,为提高陀螺精度,研究了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抖动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重复性高低温实验,证明了抖动频率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并得到了拟合直线表达式。结果表明,抖动频率与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抖动频率可作为温度测量的计量,而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由于测量抖动频率的精度较高,故由抖动频率测量温度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同时用抖动频率对陀螺的零偏进行补偿,提高了陀螺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温度漂移补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实验上研究了二频机抖陀螺的零偏和温度的关系。通过重复性温度实验,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拟合曲线表达式。结果表明,二频机抖陀螺的零偏和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重复性,可以通过温度补偿来提高陀螺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向前 《电子质量》2010,(5):4-5,15
文章在常用的温度扫描曲线补偿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二频机抖激光陀螺输出的温度补偿方法,简化了温度补偿模型,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减小了DSP运算量,已成功进行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二频机抖激光陀螺小范围温度漂移补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上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在10℃范围内二频机抖陀螺的零偏和温度的关系。通过大量高低温环境的重复性温度实验,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一种零偏温度补偿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补偿效果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小范围内二频机抖陀螺的零偏和温度、温度梯度及温度速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重复性,可以通过建立温度补偿模型来提高陀螺的精度,而且该模型完全满足工程上的实时补偿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了二频机械抖动激光陀螺抖动偏频量的实时精确获取方法。从理论上说明了采用角速率绝对值和有效值的方法都能够有效地获取抖动偏频量。详细介绍了两种方法的数字化实现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数字化实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实现思路是完全可行的,得到的偏频量随频率和抖幅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线性。将实时获取的偏频量作为反馈量作用于抖动环路的闭环控制中,比原来的压电陶瓷反馈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能够克服高低温带来的偏频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机械抖动对机抖激光陀螺稳频装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机抖激光陀螺中偏频系统通过机械抖动对稳频装置施加作用力的影响.此力主要通过沿抖动切线方向调制卡盘组件,并改变环形腔腔长,引起激光频率相对变化达10-7量级.实验表明,激光功率调制量随着卡盘组件质量增大和偏频量增加而增加,从而影响零偏稳定性.提高卡盘在抖动切线方向的刚度,减少其质量或采用丝杆与槽片点接触等技术措施,能减少机械抖动对稳频装置的影响,另外,对机抖陀螺应选择合适的偏频量.  相似文献   

7.
温度偏置漂移是存在于激光陀螺中使得输出信号产生较大偏置误差的一种不可忽略因素,准确地辨识漂移并有效地对其进行补偿直接关系到激光陀螺的测量精度.通过温度实验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的温度特性,采用RBF网络进行温漂辨识.温漂辨识可以通过离线事先学习,因而在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了简单易行、精度高且运算速度快的正交最小二乘(OLS)法.通过实验验证,采用RBF网络及其OLS学习算法可以快速、有效、高精度地辨识并补偿温漂.  相似文献   

8.
温度是影响激光陀螺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温度引起的机抖激光陀螺漂移进行精确建模,对提高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机抖激光陀螺的温度特性,建立了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Improved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IAFSA)的机抖激光陀螺温度补偿模型,给出了IAFSA 建模的详细步骤和方法, 对传统的逐步回归方法和IAFSA 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AFSA可以对温度引起的激光陀螺漂移进行精确建模,补偿后的激光陀螺零偏不稳定性达到0.001 85()/h,比传统的逐步回归方法建模精度提高了15.5%,得到的温度补偿模型可以对陀螺的零偏进行实时补偿,设计了两种典型的温度试验,获得了满意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9.
抖动偏频激光陀螺的抖动控制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克服传统抖动控制器缺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运用自激振荡及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的新型抖动控制器。实验表明:该抖动控制器能够较好地保持偏频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温度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系统温度对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影响因素,介绍了降低和补偿捷联系统温度误差的4种方法.通过重复性温度实验,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激光陀螺零偏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分别得到了加速度计的零偏、标度因子和IF转换电路的温度补偿模型,并在捷联系统中得到应用.对其中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导航测试,并对两种方法的补偿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温度实验得到惯性器件的温度补偿模型对其温度误差进行实时补偿是捷联系统最理想的补偿方法.补偿后系统定位测试1 h的圆概率误差(CEP)优于0.3 n mile/h.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二频机抖激光陀螺由于静态锁区和动态锁区的客观存在,要求光学谐振腔体不仅要绕敏感轴作正弦抖动,还要按一定的随机规律改变抖动幅度.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机械结构较复杂,很难通过解析法求解其振动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对二频机抖激光陀螺抖动特性的仿真方法进行研究.对激光陀螺的关键点进行激光测振实验,对激光陀螺的输出信号进行了高频采样;并对所得采样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证明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采用该方法对激光陀螺工作状态进行动力学仿真,可获得工作状态下任意位置的动力学参数,对分析激光陀螺及捷联系统因抖动而产生的误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激光陀螺机抖构件谐振频率和抖动幅值温度特性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利用稳幅、稳频控制等措施来改善系统性能的思想。基于两种温度模型的比较研究,给出了温度模型的选择准则,并对系统测试设备及温度试验等发表了相应的看法,指出了课题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激光陀螺随机漂移数据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因数,其输出表现为时间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对数据建模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和神经网络方法,但单纯利用这两种方法对诸如随机漂移这种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建模精度不够高.运用灰色理论对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规律性较强的累加数据;再利用时序和神经网络法进行建模,提出了两种组合建模方法:灰色时序(GARMA)建模法和灰色神经网络(GRBFN)建模法,并将其运用到漂移数据的处理中.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组合模型拟合精度高于任何一种单独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14.
激光陀螺高低温条件下所产生的热应力、形变对其全温性能有重要影响。传统激光陀螺腔体设计重点关注谐振腔的光学特性,力学和热学特性研究较少。传统谐振腔结构设计主要采用经验公式与试验方法,设计迭代次数较多,设计效率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抖动激光陀螺谐振腔的主要结构参数与热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了谐振腔温度场的分布,以及谐振腔主要结构参数与谐振腔热应力、热形变之间的关系曲线,为抖动激光陀螺的谐振腔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指导性依据。该研究对提高抖动激光陀螺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波复合介质基片的频率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TFE/陶瓷/微纤维等多元材料复合所制成的介质基片,对不同配比组成的复合介质的复介电常数频率、温度特性进行了多点测量,深入探讨了不同频率与温度对相对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6.
二极管泵浦激光器中的二极管温控精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激光二极管(LD)中心波长及LD功率影响着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输出特性,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LD的工作温度变化对LD中心波长及LD功率的影响,分析了LD温度控制系统的温控精度,给出了理论上确定温控精度的一般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并且给出了以4 nm谱宽LD泵浦Nd:YAG时的温控精度数据。通过适当选择LD温控精度和较宽的LD谱宽,可大大降低温控系统设计的难度,有效提高DPL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MP)在实际系统中运用时,基站间频率偏移可能带来的问题,建立合适的系统模型,在不同场景下对基站间频率偏移对于协作多点传输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仿真分析表示,基站间频率偏移对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的性能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引入频偏后系统性能仍较SU/MU-MIMO有较大的增益。这一研究工作为协作多点传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双金属谐振腔温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金属的方法对波导温漂进行了补偿,经过推导,在CSTMICROWAVESTUDIO中分别建立了温度变化大于零和小于零的温补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温补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空调房间温度控制具有大滞后、非线性、时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比例-模糊PID控制器。建立了空调温度的系统的模型,介绍了控制器实现原理以及结构,并详细叙述了各个参数的模糊控制规则。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系统模型并与传统PID比较,最后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比例-模糊控制器比传统PID控制器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