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电力》2008,36(12)
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86.98亿元。日前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截流验收领导小组宣布:向家坝水电站截流组织工作开始运作,已可择机实施主河床截流。左岸大坝混凝土浇筑、导流工程已满足基坑进水条件。截流和二期围堰的各种备料已接近300×10^4m^3,提前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日前全线封顶,达到384 m设计高程。向家坝水电站在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中排名第三。大坝设计高程384 m,全长896.26 m。坝体内布置了各种  相似文献   

3.
<正>截至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70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完成投资约75亿元,工程质量总体良好。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向家坝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  相似文献   

4.
《华东电力》2013,(4):703-703
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日前全线封顶,达到384m设计高程。向家坝水电站在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中排名第三。大坝设计高程384m,全长896.26m。坝体内布置了各种功能性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冲排沙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通航建筑物及灌溉取水口等。大坝从2007年10月1日第一仓开始浇筑,2013年4月12日全线封顶。  相似文献   

5.
滩坑水电站工程采用全段围堰和隧洞泄流的导流方式.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土石过水围堰型式.通过初步模型试验,调整了堰体和坝体过流保护措施.为进一步改善上游过水围堰的水力条件,降低过堰最大流速,确保围堰和坝体度汛安全,进行了堰型修改模型试验.本文试验中,进一步研究了降低上游围堰高程、抬高上游围堰下游侧平台高程、抬高大坝过流坝面高程和下游围堰坝顶高程的各种组合工况的技术合理性.这些成果为工程导截流设计与施工组织及坝体度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 《电气技术》2012,(11):I0002-I0002
阿尔斯通已成功将其生产的首台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交付向家坝水电站。该设备成功通过了72小时可靠性试验,近日投入商业运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所属的向家坝水电站装有800MW级混流式水轮机和889MA发电机。该型发电机组是迄今为止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工程完工后.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400MW。  相似文献   

7.
乌弄龙水电站尾水闸出口岩坎围堰外侧因施工道路占压导致无爆破临空面,围堰内侧距离需保护的建(构)筑物很近,距尾水闸墩混凝土最近距离20m,距尾水检修闸门最近距离30.14m,工况复杂。本文采用高单耗、低单响的爆破设计思路,在围堰下游端15 m长范围爆破形成缺口,剩余围堰段沿围堰轴线方向分段爆破拆除,质点振动速度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爆区周围建(构)筑物完好无损,爆破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昭平水电站施工导流分三期进行。一期围堰又含一次低围堰和二次高围堰,其设计思想是减少断航时间,缩短工期,各期导流建筑物各异,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围堰基础属漂石和卵石深覆盖强透水层,截流闭气难度大。又由于导流标准偏低,风险较大,然而施工期和方法选择得当,使之导流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已于2005年12月26 日正式开工,向家坝特大型水电站筹建期工程正全面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导流洞进水口围堰拆除爆破一次性成功,避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后期处理,甚至导致安全事故,同时避免爆破规模过大,造成对周围保护物的破坏,采取了分层分期拆除、预留经济断面、充水平压、优化钻爆方案等系列技术措施。实施结果表明,保护物的爆破振动速度、爆破渣料对导流洞的冲击、爆破飞石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围堰拆除高程及轮廓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的分流效果,为大江截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汉雄  吴安平  黎岚 《中国电力》2007,40(10):38-41
为发挥金沙江一期送端强大的交直流送电平台的送电能力,提高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经济效益,亦为实现四川水电更多季节性电能外送,减少丰期弃水,研究中考虑丰期利用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调节性能参与四川主网调峰。研究结果表明,丰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参与四川主网调峰后,金沙江一期特高压直流输电平台接受四川调峰季节性电能3.5~4.5TW.h,可提高金沙江3回特高压直流年利用小时数180~230h,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电力技术》2010,28(2):51-51
世界首台单机容量800MW水轮发电机组座环近日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水电站吊装成功.标志着向家坝右岸地下电站厂房机组进入全面安装阶段。向家坝水电站是中国第3大水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6400MW,左岸坝后电站和右岸地下电站各安装4台单机额定容量8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  相似文献   

13.
《电力安全技术》2014,(7):47-47
正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的8台机组即将全部投产发电。目前,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已顺利完成首次启动试验,计划于7月初正式投产发电。据介绍,向家坝水电站最后一台计划投产发电机组——4号机组近日进行了首次启动试验。监测数据显示,在3?h的试运行期中,机组运行状况稳定,这也标志着4号机组首次启动试验顺利完成。按照原计划,4号机组将于7月初正式投产发电。届时,向家坝水电站所有8台机组将全部投产发电。  相似文献   

14.
截流是水利水电工程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整个工程进度的控制性项目。随着我国水电开发向西部拓展,山区河流导截流工程增多,文章依托某水电站工程,运用施工导截流水力学及模型试验方法与研究手段,重点对龙口护底采用立堵进占退挖护底方式及其护底效果;挑流子堤对提高导流洞的分流比的作用;导流洞进口岩坎对分流的影响;下游围堰是否跟进进占等截流关键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研究成果解决了山区河流截流共性问题,截流过程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将给今后类似工程截流设计施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装机容量600万kW的向家坝水电站定于本月26日开工,仅次于总装机1820万kW的三峡电站和装机1260万kW的溪洛渡电站,规模列为中国第三、世界第四。据向家坝工程建设部介绍,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最末的一个梯级,坝址  相似文献   

16.
大化水电站1980年10月下旬二期导流工程截流前,导流明渠淤积泥沙252090m^2,将导流明渠基本堵塞,靠人力及机械清淤无法实现按计划截流。经过对泥沙运动的研究,采用主河槽予抛方案提高上游水位,使导流明渠水流流速由1.0m/s遂渐增大到3.25m/s,在短短的17天内冲走252090m^3淤积泥沙,实现了按计划截流。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水力学研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承担三期导截流和围堰挡水发电期泄洪任务,运用水头高、变幅大,导流流量达70 000m~3/s,运行条件复杂,为国内外导流工程罕见.在三峡工程三期截流过程中,导流底孔要满足截流流量9 010m~3/s时落差小于3.5m;导流底孔下泄流量17 600m~3/s时,三期土石围堰要求上游水位不超过85.0m;为避免右岸基坑在施工过程中被淹,导流底孔与深孔联合泄流30 100m~3,s时水位不超过98.0m;在围堰挡水135m水位发电期,导流底孔与其它过水建筑物的总泄流能力要大于70 000m3~/s,等等.针对导流底孔各运行阶段的水流特点,系统研究了长管、短管布置方案的截流落差、底孔明槽流态及下游水流衔接、高速水流引起的空化空蚀以及因导流底孔位置较低引起泥沙磨损等,分别提出了能够兼顾导流底孔各运行阶段水力学要求的长管和短管布置方案.在长管布置方案被用于原型工程之后,导流底孔经受了各阶段设计洪水的运行考验,历时3年多,工程运行安全,取得了完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电站施工围堰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压喷射灌浆是80年代在堤坝涵闸的防渗工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该技术在水电站的施工围堰的防渗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高压喷射灌浆用于水电站围堰防渗,关键在于施工设备、施工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波  袁志鹏  孔明 《大电机技术》2013,(1):57-60,64
介绍了向家坝水电站励磁系统中励磁变压器、可控硅整流、灭磁和过电压保护的参数计算及功能配置,阐述了向家坝励磁系统方案的设计方法和特点。总结目前世界上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的设计经验,对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6月11日,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四川官地水电站首台机组水轮机转轮交接仪式在建设工地现场举行,这标志着雅砻江干流上的官地水电站进入发电"倒计时"。官地水电站位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与盐源县交界的雅砻江干流上,上游有在建的锦屏一级水电站和锦屏二级水电站,下游有已建成的二滩水电站。官地电站装机4×600MW机组,东方电机设计制造的官地水电站水轮机转轮最大直径7.85m,最大高度4.1m,总重量252t。官地水电站首台机组计划2012年投产发电,2013年工程竣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