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上时移地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移地震技术是寻找剩余油、优化钻井井位、大幅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中国海油经过15年的研究和积累,在海上时移地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以珠江口盆地西江24-1油田为例,系统阐述了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以及时移地震资料采集、一致性处理和综合解释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时移地震关键技术在西江24-1油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该地区时移地震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时移地震差异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为该地区剩余油分布预测和井位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极大地推动了海上时移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驱油田时移地震剩余油表征方法是将时移地震、测井、综合地质和油田开发动态等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该方法以时移地震综合研究为基础,描述油藏水驱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进而服务油藏管理,提高油藏采收率。通过水驱油田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基于油藏开发单元描述、时移匹配反演处理、油田开发动态信息解释、水驱特征综合分析及剩余油分布表征与预测的一体化研究流程。该方法在西非某水驱深水扇油田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海上时移地震综合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移地震(四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的目的就是利用多次采集时移地震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和生产动态数据,通过提取和综合分析各种敏感属性,分析和解释油气藏动态、进行油藏模拟处理分析,以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范围、指导开发井的部署和调整、提高采收率;针对SZ油田,从时移地震差异合理性分析、地震敏感属性、井上动态分析、流动单元划分、时移地震约束下的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着手,经过分析对比,在地震可分辨的基础上对油田主体部分的小层的水驱效果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该油田的时移地震综合解释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大庆TN油田时移地震研究与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TN油田油藏和地震条件,从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出发,对该区两次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陧移地震研究,并对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该区油藏条件和地震条件均满足时移地震研究的基本要求,对时移地震资料做归一化处理后,其差异地震属性变化与油藏开发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地震反演和时移地震资料差异属性变化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表明该区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高集油田高6 块阜宁组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寻找剩余油开采潜力.高6块是高集油田稳产的主力区块,在对高6块阜宁组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单井隔夹层识别、沉积微相划分、流动单元划分和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剩余油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垂向上不同流动单元组合与隔夹层空间配置关系会形成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的控制.通过研究,识别了高6块沉积微相差异型剩余油、小隔层遮挡剩余油、夹层型剩余油和流动单元型剩余油共4种剩余油类型,其中小隔层、夹层封挡的砂体内部,河道侧翼溢岸砂沉积及Ⅱ类、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6.
高集油田是江苏油田近年来老区开发调整的重点区块。为准确描述油藏开发后期油水分布和剩余油潜力,在该区地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开展了微构造研究。以高6复杂断块资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复杂断块油田微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分析了油田的微构造特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微构造对高6断块油水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据此部署的调整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年持续开发生产,江苏油田的老井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存在多块低渗油气藏和稠油油藏,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区块无法实施压裂改造等工艺措施,而水力喷射径向井钻孔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开采工艺。水力喷射径向井钻孔技术具有定层位、定方位、定深度等优点,可以准确地对剩余油富集部位进行有目标的挖潜增产,其措施半径最长可达到100m以上。到目前为止,该技术在江苏油田现场应用6井次,作业过程进展顺利,为江苏油田增产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开采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集油田是江苏油田近年来老区开发调整的重点区块。为准确描述油藏开发后期油水分布和剩余油潜力,在该区地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开展了微构造研究。以高6复杂断块资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复杂断块油田微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分析了油田的微构造特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微构造对高6断块油水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据此部署的调整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苏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在当前油价下传统的开发注采井网调整模式投入大,适配性差,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提高。为探索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经济高效的调整模式,在明确现有井网条件下水驱潜力及剩余油分布状况下,利用数模手段开展拟均质油藏、多层油藏和相控条件下井网优化技术对策研究,形成了一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注采井网再优化技术。分别在江苏油田高7、陈2区块进行了现场实践,实现了区块稳产和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对江苏油田高含水后期井网调整挖潜剩余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预测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剩余油分布预测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可以预测井区附近剩余油的分布情况,但无法预测远离井区域的剩余油的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平均方程和时移地震技术,得出了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由时间平均方程可以求得静态剩余油饱和度;将时间平均方程与时移地震相结合,可以获得动态剩余油饱和度(饱和度的变化率)。该方法符合精细地质研究的思想,为用时移地震技术预测油、水分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非深海泽塔油田受深水油田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10年来,注采井网水驱方向不明确,层间水驱程度不均衡,井间、层间矛盾突出,无法准确确定剩余油富集位置。针对主力产油层1#油层,优选了基于时移地震差异数据的相邻道相关系数为剩余油预测的敏感属性。经三次监测地震差异数据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清楚地反映注水驱替动态变化,而且可以较好地刻画注水前缘位置,结合油田构造、砂体分布和时移地震差异相关系数,成功预测了剩余油分布区,并获得以下认识:第一,无论疏松砂岩储层含油或含水,其波阻抗均小于上覆深海泥岩,此为利用时移地震动态监测油藏开发的岩石物理基础;第二,时移地震差异基本可以反映油水驱替的范围和方向,其中相关系数属性对油水驱替更敏感,可以更好地刻画各期油水驱替前缘位置;第三,综合油田构造、砂体分布和时移地震差异相关系数等资料预测了2013年油藏1#油层的3个剩余油分布区,其中区域Ⅱ的I-2井以南部分和区域Ⅲ可能为剩余油永久滞留区,有待进一步钻井证实。  相似文献   

12.
高集油田是江苏油田西斜坡中部的一个中低渗的小断块油藏,针对其特点,在不同的开采阶段采取了不同的井网调整和挖潜措施。实施了初期开发概念设计、稳产过程中局部井网调整、分层注水、递减期井网重组和挖掘剩余油等具体做法.油田连续稳产6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挖潜的重要手段。以西非某典型深水扇油田为例,采用动静结合的思路,将时移地震与构造断裂、储层预测、井网分布、生产动态研究相结合,探讨时移地震在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中的有效应用,为该类油田的时移地震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时移地震与断距结合,在判断断层封堵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有效厘清开发矛盾,指导调整井的部署;时移地震与沉积相及储层预测相结合,可有效刻画出水驱前缘、表征水淹程度,明确生产优化方向;时移地震与井点泥岩隔夹层结合,可准确判断层间连通性,指导措施优化;综合构造断裂、沉积相分布、储层结构和井网等信息,可以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预测并指导油田调整挖潜。  相似文献   

14.
时移地震在剩余油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前后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方面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避开传统时移地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伪时移地震概念。伪时移地震研究不再重点关注两次或多次地震资料的一致性,而是重点分析地震资料对地质油藏问题的响应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地震资料去伪存真,结合正演分析的结果,获得可靠准确的地质油藏认识,然后分析认识差异并了解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剩余油分析。渤海F油田目的层埋深较浅,为曲流河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该油田前、后采集的两套地震数据时间跨度为12年,在采集和处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将伪时移地震用于该油田的剩余油分析,通过分析前、后两次地震资料的地质油藏认识,可以较好地判断油藏因注水开发所导致的油水关系变化,这种认识比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更具指导意义,据此可以明确剩余油富集区域,为井位部署和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均衡技术及其在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开发程度较高的油气田,可以利用时移地震技术对油藏的开采和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预测,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时移地震资料(监测数据)与早期地震资料(基础数据)的地球物理参数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包含油气藏开采因素(期望差异)和非油气藏因素(非期望差异),因此,需要将时移地震资料上的非期望差异消除,同时不损害期望差异。互均衡技术通过对时移地震信号的时延、能量、带宽和相位等差异进行校正,可以有效地消除非期望差异,在差异剖面上反映出油藏开采信息和剩余油分布信息。在某油田,利用采集时间相隔7年的地震资料,基于时移地震资料非一致性分析,采用互均衡技术进行了时间、振幅、相位和频率等校正,较好地消除了非期望差异,差异剖面反映出现今油藏开采的情况,同时还反映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石油科技论坛》2008,27(3):69-69
由于时移地震受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陆上近地表的影响和储层复杂性的影响,国内时移地震实例研究较少。为配合彩南油田的开发调整,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陆上非重复地震采集条件下时移地震技术研究,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时移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方法和流程,具有了应用叠后数据进行油藏动态分布变化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进行剩余油预测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剩余油分布的预测与描述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的首要任务。如何应用地震技术参与这一研究,既是地震技术进一步向油田开发延伸的需要,也是将来开发地震技术的一个探索方向。以太190区块为例,提出了在地震技术精细建模基础上应用动态分析进行剩余油预测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系统是由863计划支持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它由工程浏览、测井解释、地震层位解释、地震属性提取分析、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优化分析、地震属性可视化等8个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组成。该系统为复杂构造解释、岩性识别、油气检测与预测以及各种储层物性参数的定量计算提供依据,满足了渤海大油田时移地震监测中有关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应用的要求,是勘探开发人员进行地质分析、储层预测、油藏开发的有效工具。它完成了时移地震属性应用技术的程序化、自动化、科学化、可视化和标准化,为石油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挖掘、分析决策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油田水平井防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周43块是一典型边底水发育的疏松砂岩断块油气藏。为挖掘这一区块高部位剩余油,提高区块采收率,对该油藏物性、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该区块实施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及防砂方式和工艺技术措施。在周43平1井应用了一种精密微孔复合防砂管实施裸眼筛管先期防砂完井,取得了较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注水倍数即PV(Pore Volume)的增加,油藏储层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均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渗流场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预测更为困难,难以给出提高采收率的针对性措施。为此,提出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新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注水倍数下储层孔隙度、实际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泥质含量、剩余油饱和度等的变化,论证了发展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一套技术流程,即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应用时移地震、时移VSP、时移电磁、生产测井、多域试井等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油藏渗流场,最终建立多维油藏渗流地球物理地质模型,反映油藏渗流变化。油藏渗流地球物理技术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延续和提升,将在老油田渗流场重构、提高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