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传统的AODV协议应用于车载自组织网络,尽管分组投递率比较高,但在数据分组需要发送时才建立路由,网络延迟较大。而DSDV中通过周期性的路由更新机制,网络延迟小,但需维护大量不必要的路由,并且拓扑结构变化使许多路由无效,导致分组投递率非常低。为了综合满足VANET分组投递率和网络延迟的要求,将AODV和DSDV两种路由建立机制相互融合,形成混合式路由协议。首先,根据车辆节点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移动状态周期性地选择稳定且距离适中的链路,形成网络主干并更新路由;其次,当数据分组目的节点路由不存在时,发起路由发现过程建立路由,在路由请求报文前进和路由应答报文回溯过程中求出路由过期时间。仿真实验表明,尽管路由开销有所增大,分组投递率略低于AODV,但是网络延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3.
4.
5.
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选择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移动Ad Hoc无需基础设施,可支持高动态的移动数据通信,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然而,其高动态特性导致互联网现有路由协议不再适用。近年来学者针对Ad Hoc网络提出了大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给出了各种路由技术分类方法,简述了Ad Hoc网络的基本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进而从预测模型、能量模型、位置信息、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支持等5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Ad Hoc网络路由选择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模型通过基于历史信息的移动预测,降低了路由选择的时间代价;能耗模型则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网络能耗情况,在选路过程中实现了分组传送的能耗最小化和能量负担均衡之间的权衡;基于位置的路由选择算法根据节点的地理位置来标识目的地,从而利用该地理位置信息进行路由选择;服务质量感知的路由选择算法在本地计算中考虑带宽、延迟、能量和电池生命周期,从而在选路过程中提供了服务质量支持;安全路由选择算法则利用适合移动Ad Hoc网络的密钥、哈希链、电子签名等技术对协议交互消息进行加密来保障网络安全。最后从通信开销、计算和存储开销、路径数量、关键节点的存在性以及算法类型等方面详细对比总结了近年来提出的30余种典型路由选择算法,指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快速发展,路由协议的准确分类归纳和对比分析对未来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针对VANET中路由协议归类分析不完善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依次从基于拓扑、地理和混合路由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着重介绍了一些经典的地理路由协议并对其特点和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优缺点和改进意见。重点分析地理路由中未来研究热点的延时容忍路由(DTN)和机会路由协议,提出了VANET路由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潜在的机遇,并指出明确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8)
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核心部分。针对目前多数自组织网络协议设计的局限性,依据自组织网络结构和移动模型,研究自组织网络节点与临近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参数。依据其相对位置参数大小,提出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算例。应用网络节点移动工具NS2仿真平台,基于网络端到端之间的延时时间判断,进行相应的网络路由协议改进前后的网络性能评价。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协议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片上网络由于缓存引起芯片面积开销和能耗增加,从而使得无缓存路由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消除缓存, 整体的流水线进程大大得到简化,性能得到提高。但当网络负载量较大时,数据包被多次偏转或误传,导致网络的延迟增加,系统健壮性较差。针对片上网络运行应用的多样性,异构网络作为一种相对灵活的网络结构,能有效地降低网络的传输时延,提高系统性能。文中设计了无缓存NoC和带缓存NoC两种路由方式相结合的异构片上网络,并匹配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的自适应路由算法(AFC)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同时,还提出了一种针对AFC的优化算法(AFC-LP),其通过对无缓存路由计算的二次仲裁,进一步降低了通信的平均时延,提高了网络性能。实验表明,AFC-LP算法相比于传统带缓存的维序X-Y路由算法,片上网络的平均延迟降低了28.4%,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数IPC(Instruction Per Cycle)提升了10.4%。 相似文献
9.
一种异构环境下覆盖多播网络路由算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由于IP多播在部署上的困难,覆盖多播网络(overlay multicast networks,简称OMN)作为构建通用的多播服务平台的另一可行途径正不断为人们所认可.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讨了异构环境下OMN的路由问题.通过对度约束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了一种新的适应异构环境的OMN网络模型.采用分层的带宽分配策略,提出了一种异构环境下构造OMN最小延时半径多播树的启发式算法--分层的压缩树(1ayered compact tree,简称LCT)算法,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理论证明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配带宽的减少,LCT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多播树的高度和网络资源使用量,并保持较低的多播树延时半径增幅. 相似文献
10.
11.
多车型开放式车辆路线问题,是物流配送优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标准遗传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局部搜索能力差,易早熟的缺点,采用混合启发式算法进行优化求解。采用实数序列编码,使问题变得更简洁;有针对性地构建初始解,提高了解的可行性;用基于排序的选择与最佳保留相结合策略,保证群体的多样性;引入部分算术交叉算子,加强染色体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Boltzmann机制,控制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操作,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搜索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混合启发式算法在求解质量和计算效率上好于标准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网络应用的大量涌现,传统的网络技术已无法满足当前应用在带宽、延迟及出错率等方面的需求,IP over DWDM光互联网以其独特性能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种族分类进化算法,提出了一种IP over DWDM光互联网服务质量QoS异构组播路由机制。具体地,利用概率论方法处理网络状态参数信息的不确定性;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确定用户对QoS的需求并提供柔性QoS支持;综合考虑网络提供方和用户方的利益,设计公平的带宽定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机制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有效地解决IP over DWDM光互联网中的柔性QoS异构组播路由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交叠分簇动态路由算法。新算法对现有分簇算法进行了两点改进。首先允许节点可以对多个分簇广播进行应答,从而将非交叠分簇改变为交叠分簇,网络拓扑也由树状结构变为纵向网状结构。其次允许同层的节点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并建立路由,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可选路径的条数。新算法克服了非交叠分簇算法只能得到一条最短路径的局限性,可同时得到多条可用路径。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网络中一种安全的LEACH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无线网络中路由协议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LEACH协议可能受到的攻击,并提出了一种安全的LEACH协议(SLEACH),引入了节点间的安全认证方案,对该方案通过BAN逻辑语言进行了证明。通过信誉机制遏制内部异常节点的自私行为。仿真结果显示,SLEACH在性能上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新颖的QoS组播路由算法, 该路由算法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并给出了一种非常便于进行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的新编码方式。从而克服了传统遗传算法中存在的早熟现象, 加快了收敛速度。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要优于单纯的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线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为网络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节能环保,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工作效率,进行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算法研究与应用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新算法的研究背景,从人文社会学的角度对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算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进行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算法研究与应用探讨的必要性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算法研究与应用探讨的具体对策,为创新无线网络传感器路由算法,实现无线路由的节能高效,促进无线网络路由技术的向前发展,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为其指明了前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Ad Hoc网络中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论文针对Ad Hoc网络中的QoS路由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多数的Ad Hoc路由协议只支持一个QoS参数,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多参数的QoS路由是典型的NP难度问题,难以用普通方法解决。论文引入了量子遗传算法来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多QoS参数的Ad Hoc路由协议。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解决多QoS约束的路由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Zigbee网络高层关键节点分组数据转发频繁,存在节点死亡率高、网络能耗大的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Zigbee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全局能量均衡Zigbee路由算法(G-AODVjr),在路由发现之前,利用节点动态维护的全局能量表,查询能量充足的节点转发下一跳数据,当网络中节点能量低于全网动态电量阀值,发送广播通知网络中所有的节点,从而不再通过低能量节点转发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有效地均衡全网节点能量,合理分担网络负载,提高节点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