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河盆地构造复杂、地震勘探成像困难的问题,通过对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中的叠前偏移预处理和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系列的研究,提高了地质资料品质和最终的地震成像质量。将该成果推广应用到辽河油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该研究的成功不仅提高了辽河油田地震勘探的技术水平,对国内地震成像技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叠前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深度处理要求和叠前数据特点,对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和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的使用技巧和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使GX断裂带地区地震资料的断面形态更加清晰,潜山及其内幕成像清楚,解决了速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叠后偏移归位不准确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3.
江汉盆地西南缘采穴断块区地下地质构造和断裂特征较为复杂,叠后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虽然能反映该区的整体面貌,但成像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油田勘探与开发的需要。为进一步查明采穴南断鼻构造东北部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为钻井部署提供可靠依据,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在资料处理中先进行叠前偏移的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叠前偏移速度、偏移孔径、偏移距和反假频参数进行测试和选取,以满足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后续工作的技术要求。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改善成像效果,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构造较复杂、速度变化不很激烈、资料信噪比中等以上的探区,叠前时间偏移要比常规叠后偏移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李敏杰 《断块油气田》2012,19(4):430-433
数据规则化技术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它对改善地震数据的面元属性,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时,更多关注的是偏移速度场精度及偏移参数对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忽视了不规则空间采样的叠前数据对叠前偏移成像效果的影响。文中在分析叠前数据规则化常用技术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假频傅里叶变换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方法,实现了陆地地震勘探资料不规则空间采样的叠前数据规则化,满足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在济源后邓地区稀疏三维地震老资料重新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叠前偏移技术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资料处理中,偏移成像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介绍偏移技术分类、偏移成像方法、叠前时问偏移、叠前深度偏移以及叠前偏移的基础资料准备等偏移的关键方法及技术环节。并以实际资料分析叠前偏移处理获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川东南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利用现有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对静校正、叠前噪音衰减、速度模型的建立、叠前偏移成像等制约川东南地表和地下"双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关键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在层析静校正、多域组合噪音衰减、处理解释一体化速度建模方面,通过不断探索新技术应用,建立了适合于川东南区域"双复杂"资料的配套处理技术体系,攻克了影响复杂山地成像的技术瓶颈。利用研究成果对NC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维连片数据处理已成为若干相邻分区块三维资料进行统一地质解释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针对复杂地表区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存在的静校正,速度横向变化造成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讨论了振幅补偿、叠前去噪、层析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等与三维连片叠前偏移相关的一些技术,旨在为处理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地震资料的成像及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齐中山  王汝珍  敬朋贵  李桂林  何鑫 《石油物探》2011,50(6):607-611,529
川东北地区海相储层成像不仅受复杂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嘉陵江组膏盐岩的影响,长兴组—飞仙关组海相储层成像困难.从优化成像基础数据、叠加成像、叠后及叠前偏移成像等方面论述了在膏盐岩影响下进行储层成像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叠后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存在的不足,认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消除膏盐岩影响、确保储层精确成像最有效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反映的储层地质信息丰富、可靠,为岩性识别与储层预测提供了高质量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前解决复杂构造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偏移成像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针对苏北地区地下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块小、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以偏移速度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核心的适合于苏北C工区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阐述了初始速度的建立、模型修正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分析苏北C工区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结果,说明了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田的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数据品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复杂,资料噪声较重,野外采集通常采用变化的观测系统施工,部分地段炮检距分布非常不均匀,造成资料品质不能满足叠前时间偏移的需要。通过对川东地区一条二维测线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试处理分析,总结出一套提高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质量的技术方法,即利用偏移前道集去噪技术,提高道集资料信噪比;运用道内插技术,改变由于野外施工造成数据分布不均的现象。最终使得数据品质能够满足叠前偏移处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反射波的偏移成像是基于地震数据的共深度点或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进行的,在地下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由于叠加过程的引入,导致了一些来自于大倾角地层或细微地质现象产生的地震反射信息的畸变或损失,而目前在算法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叠前偏移成像技术,便弥补了叠后偏移成像的不足,特别是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带,叠前偏移不仅能够使反射波准确成像,而且能够改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偏移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激发单炮地震记录,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对激发的单炮记录进行成像,讨论了不同偏移距范围地震数据和不同偏移孔径对地震成像效果的影响;对实际连片地震资料进行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显示,适当的大偏移孔径下,相邻区块互相贡献使深层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对实际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探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表类型繁多且岩性多变,为地震勘探制造了很多困难。在全面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在叠前完成了有针对性的静校正、能量均衡处理、多次波消除和速度场建模,有效地保证了叠前偏移地震成像质量。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西部探区大规模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地震数据映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宏观速度场的数据映射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反偏移是最适宜于提高叠前成像质量的数据映射手段。面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作为数据映射工具,将常规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通过初始的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时间偏移映射到成像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实施合理的相干加强处理之后再用同一个速度场将其反偏移回到叠前数据空间。数值计算和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这一对算子具有良好的共轭性质,采用叠加速度作为偏移速度场也不会造成地震数据的畸变。文中提出两种处理流程A和B,两种流程均要做相干加强处理,均可得到可靠的速度分析和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叠前偏移是解决强横向变速情况下复杂构造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碳酸盐岩成像处理研究中,利用波动方程叠前偏移较叠后偏移能获得分辨率高、保幅性好的偏移成果,孔洞能得到很好的刻画,串珠聚焦程度好,归位更加合理,能真实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提高碳酸盐岩岩溶地形的地震预测成功率。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在理论方法、适用性和处理剖面效果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在地下构造复杂或横向速度变化较大时,叠前深度偏移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速度建模是影响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获得准确的层速度是叠前深度偏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地震偏移技术的发展,指出了不同偏移技术的差异,对叠前深度成像技术中的速度建模准则、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速度建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实例与常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叠前深度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叠后偏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地震成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成像方法从传统的克希霍夫叠前偏移方法转向精度更高的波动方程算法,而波动方程算法对输入地震资料的要求较为苛刻。在分析常规数据规则化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MO与反DMO的数据规则化方法,满足了叠前波动方程成像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及复杂构造区,设计了一种有效的观测系统方案,以期改善复杂构造区地震成像质量.根据中国西部某探区的地质结构特征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型数据,得到不同的野外观测系统参数的地震数据记录,进行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最终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地震叠前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道密度不变的条件下,宽方位、炮检点均匀对称分布的观测系统更有利于叠前偏移成像.同时通过应用实际地震资料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于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以及叠前偏移技术的快速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多个区块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Kirchhoff积分法是目前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走时计算是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传统的走时计算方法无法解决地下构造复杂的情况,因此,文中引入了基于层速度模型的弯曲射线走时计算方法,通过地下构造复杂的盐丘模型以及一块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对比,表明了基于弯曲射线走时计算方法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传统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相比,不仅具有计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的优点,而且在地下构造复杂的情况下使成像效果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发软件"STseis叠前成像系统"偏移速度分析技术,包括叠前偏移剩余曲率分析技术和叠前偏移速度扫描技术。这些偏移速度分析技术与STseis成像系统中相关的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模块相配套,可以为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提供更精确的成像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