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中华酒道的形成及在大连的实践和发展,简单说明了中华酒道与酒类营销的关系,并认为酒文化是无价之宝,是维持酒业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是酿酒行业巨大而宝贵的无形资产,是酒业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因此,应努力弘扬中华酒道,以促进我国酒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贵玉 《酿酒》2011,38(5):93-95
中华酒道是酒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将酒文化由抽象无形进而变为让人们有形可循。品酒是中华酒道系统中重要核心部分,它包括酒的质量水平评价,精神享受愉悦度,食品风味感受度,酒品安全评价,典型风格的辨别,生产的合理性的评价等。只有掌握基本的品酒技巧,才能辨别酒的品味、品质、品格、品种,才能提高酒品质量、勾调技巧、工艺水平,实现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酒道赋     
杨柳 《酿酒科技》2008,(4):117-117
惟大惟尊.堂堂中华.山河雄奇之地,文明昌盛之邦.黄河之浩浩兮,状滔天以淼茫;昆仑之巍峨兮,指昊宇而苍莽.夫其山川之秀,文明之灵,融而为琼浆,结而为酒道.琼浆凝天地之精华,千古飘香;酒道聚人文之魂魄,万载流芳.  相似文献   

4.
“酒道”者,乃酒的历史文化传承之道、生产酿造之道、酒物纯美之道、营运商贸之道、品饮鉴赏之道、生养长寿之道等之总括.“酒道”是与美醇琼酿白酒相关的“天道”、“地道”、“人道”和“物道”的和谐统一,“酒道”之真谛乃“和谐之道”.这与宜宾的城市精神——“诚信、包容、智慧、创新”和然契合,正所谓“酒道”大源壮宜宾,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绍兴酒道     
胡普信 《中国酒》2007,(3):62-68
酒道.即饮酒之道。它包括对酒品的选择,酒具的选用.饮酒场景的挑选,赏酒.饮酒、下酒菜等程序.以及融合在所有程序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古时对饮酒之道十分讲究.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酒道的高雅和粗俗与饮酒者的修养和文化层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鉴赏、品尝、写诗、作画是中国历代酒道中的最高境界.而划拳赌酒则是市井汉子的豪饮之举。中国独特的饮酒“行令”,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酒道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规定》将"不喝酒"列为改进接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李白有诗歌云:"将进酒,杯莫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近年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喝酒之风亦日益猛烈,一年喝掉一个"西湖"的说法,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中华酒文化博大精深,但其中陋习确需反思。这种鄙俗的酒风首先表现在"官酒"上。所谓"官酒",即官家之酒,或有官家出席之酒。有时候这喝的就不是酒了,而是等级。上级喝的是"威风酒",下级喝的是"效忠酒"。还有就是"商酒",即生意场上的酒,也  相似文献   

7.
玖闻 《新食品》2014,(1):143-143
鼻祖杜康中华美酒之源杜康,是华夏酿酒鼻祖,是中华美酒之源,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也是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地:杜康,是人名,是地名,是酒名,也是酒文化。以杜康为名的杜康酒,起源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因杜康在洛阳市杜康村始创秫酒而得名,素有“天下第一美酒”之名,更有“进贡仙酒”之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确记载杜康造酒的古典文献有20多部,如《酒诰》、《说文解字》、《战国策》等;明确提及杜康的诗词歌赋有100多首,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等;  相似文献   

8.
此文是笔者的“酒道”论系列之六.以媒体上比较常见的中国白酒的广告语(“酒语”)为例,阐释了“酒语”对中国白酒营销之道的影响.白酒的“酒语”是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对目标消费的刺激拉动.如果说酒瓶是白酒的“硬”广告的话,那么“酒语”就是白酒的“软”广告,精湛的“酒语”是白酒活的灵魂.白酒的营销需要品牌,需要宣传,更需要那句价值连城、影响消费需求的“酒语”.  相似文献   

9.
王金月  骆凤文  郭五林 《酿酒》2012,39(4):14-16
酒都的"酒道",是"天道""、人道"和"地道"的和谐统一;五粮液是"天地人道"的集大成者,而产于高县庆符镇的五黑液则是"人生长寿之道"的美醇典范。五粮液(Wu Liang Ye)是Water+Liquid+Yangtze river;而五黑液(Wu Hei Ye)首字母的缩写为英文的WHY(为什么,为何之意),为什么喝白酒,饮五粮液,品五黑液,喝白酒何为?此"酒道"不仅涵盖了古今,也囊括了中外,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统一在两个白酒名优佳品,即"都邑王者"五粮液与"天地生民"五黑液之形质之中。"酒道"乃"和谐融汇之道"也。  相似文献   

10.
傅建伟 《中国酒》2005,(6):42-44
2005年5月,有着142年历史的法国干邑世家(法国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卡慕国际近日携手“中华国酒”——茅台、古越龙山,将在全球3000多家免税店里开设“酒中之王,王者之酒”的中华国酒专区。中国高档品牌在全球免税市场大范围设立专柜还是头次,这标志着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趋势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据悉,卡慕对经销的每一类产品都很挑剔,一个品类,全球只选一家。“中华国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卡慕选择的就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联盟,白酒里面是茅台,黄酒则当属古越龙山。那为何茅台和古越龙山称得上“中华国酒”,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区域竞争是目前国内白酒市场的必然趋势,四川白酒酒业集中区即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之一。为更好的推进四川白酒的发展,白酒区域化是川酒的优势也是必然趋势,在深入分析中国白酒金三角所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从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傅金泉 《酿酒》2007,34(1):107-109
白酒蒸馏器是研究我国起源的重要实物证据之一.作者对西夏蒸馏制酒图和东汉青铜蒸馏器提出异疑.并认为云南哀牢山彝族人天锅型烧酒蒸馏器,可能是我国最原始的酒蒸馏器,蒙古族马奶酒蒸馏器也有类似的原始型.它都由中国饭甑为主体而演变成中国酒甑.它是中国人自己创造,不是外国传入我国的.作者通过李渡蒸馏酒作坊的考察,及参考有关古籍的记载,提出中国白酒萌芽于宋,完善于元,发展于明清的初步看法,供大家探讨.为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技术发展史,宏扬中华优秀酒文化,建议应加强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和编写《中国古代酿酒技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复粮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锋国 《酿酒》2009,36(1):11-14
了解中国传统白酒的生产工艺内涵,把握不同香型工艺间的融合规律,对创新中国白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中国白酒生产,只有做好关键环节的控制,才能更好的获取我们需要的酒类代谢产物,促进产品风味和质量的提高。如何实现白酒的完美塑造呢?以复粮芝麻香型白酒为例:除生产过程中讲究原料的配比、多菌种强化与使用、高温堆积与发酵等环节外,勾兑调味过程非常关键,细化原酒分级、分型储酒、合理搭配、精心调味是塑造芝麻香完美品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张中屹 《酿酒》2014,(2):17-21
西凤酒作为中国四大老牌名白酒之一,其三千多年发展历史是与中华民族的进化同步进行的,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缩影。考察西凤酒的历史,必然同时牵涉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考察中国文化史,也必然要涉及中国酒文化史和西凤酒的发展史,体现除了西凤酒的历史学价值;西凤酒的结构美、个性美正是西凤酒文化中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许静  赵霞 《酿酒》2014,(4):24-27
近年来,随着我国白酒产品越来越多的打入国际市场,对白酒广告翻译的功能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译文要准确地把握文化内涵,成功的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将一种文化元素注入另一种文化元素当中,让译语国家的受众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译文翻译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成功与否,而且关系到白酒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探讨白酒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吡嗪类化合物是白酒中一类重要的含氮类风味化合物,为了更好的剖析白酒风味物质组成尤其是茅台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作者对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通过优化提取流程,引入除酯、除多元醇等提取纯化步骤,有效地提高了分析仪器对吡嗪类及含氮类化合物的检出率,形成了一套更优的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及其他含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共定性了茅台酒中56种含氮化合物,其中35种吡嗪类化合物、21种其它含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文化成为白酒竞争的内涵诉求,质量与文化的结合成为当今白酒的卖点.推销酒文化已成为酒类产品市场的先导,中国白酒文化历史悠久,塑造白酒文化成为白酒市场面临的问题.结合酒文化与历史、市场、情感、营销、品牌等方面,对酒文化进行了剖析,酒文化的塑造要结合企业品牌特点,才能以文化支撑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白酒中健康功能性成份四甲基吡嗪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建峰 《酿酒》2006,33(6):13-16
中国白酒中的四甲基吡嗪(川芎嗪)由美拉德反应生成,在制曲和堆积发酵过程中产生,经蒸馏带入酒中,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集聚等作用,赋予中国白酒的健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