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油料生产的恢复发展,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农业部决定从今年起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力争2008年油料生产面积达到3.46亿亩、平均亩产达到135kg、总产量达到4700万t。到2010年油料面积比上述目标扩大2080万亩,平均亩产提高10kg,总产提高14%。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粮食》2013,(10):29
虽然玉米年产量约2亿吨,但中国进口玉米的步伐近年来有增无减。继8月中国允许阿根廷玉米进入中国大陆后,又一个玉米出口国将会敲开中国的大门。9月4日,巴西农业部国际关系秘书处商业事务部主管预计,中国将在今年批准巴西对华出口玉米,2013/14年度就会有少量巴西作物出口中国。中国政府对于进口巴西玉米的最后关卡是卫生  相似文献   

3.
从6月起,玉米生长进入敏感期,新玉米供需紧张预期使得新作种植期间的天气格外受到关注,价格易涨难跌。三季度,国内玉米将进入传统上涨期。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主汛期,产区旱情将得到根本性缓解,长江流域养殖业逐步恢复,玉米需求将出现大幅反弹,同时,深加工产品消费也进入旺季,而供应逐渐进入断档期。现货供需预期偏紧,后期玉米价格易涨难跌,政策调控力度仍需加大。  相似文献   

4.
《纺织指导》2006,(7):16-16
一、棉花春播结束。优质棉面积增加 5月底.我国春播棉花的播种、移栽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棉花生长已经进入第五真叶期.夏播棉也将由南向北逐步展开。由于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降雨偏少且多大风天气,对土壤墒情带来不利影响.春播棉种植比去年推迟3—5天。从全国看,今年棉花苗情长势比去年略差,但与常年相当。  相似文献   

5.
由于美国农民种植玉米量达75年来最高,美农业部预计其玉米产量将达到创记录的4800万吨,同比增加450万吨;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9.46亿吨,增加7500万吨。由于受到配额限制等因素影响,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全球玉米增产,对国际问的玉米贸易形成正面刺激,容易挤占国内玉米市场份额,但国内进口玉米需要配额,整体来看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暂时有限。产量增加集中反映在远月玉米价格承压,  相似文献   

6.
李青 《电击高手》2013,(1):64-65
2013年,全球商品市场流动性或更宽裕。美国新近经济数据显露乐观迹象,引发美元的强势,与此同时,中国转型的努力以及超预期复苏,亦为经济企稳注入活力。去年年末,欧元区解体的尾端风险下滑,美国经济温和企稳,缓解了"财政悬崖"引发的忧虑情绪。油脂油料基本面,巴西、阿根廷大豆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纤检》2014,(19):76-76
近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棉花和大豆市场价格监测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年是国家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一年。根据201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和国务院有关部署,从2014年起国家将取消棉花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对新疆(含兵团)棉花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大豆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价格改革方案的分工,相关地区农业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目标价格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农业生产指导,监测生产供给变化情况,对棉花、大豆的生产成本收益、补贴差额、目标价格水平、农民收入变化等重要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经研究决定,农业部拟从9月份开始,在棉花、大豆试点省(区、兵团)开展目标价格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备耕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一次得到了众多种粮大户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而这也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备耕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再一次得到了众多种粮大户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增收一季大豆,而这也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中力推的最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家农业分析咨询机构表示,根据对美国农作物价格的分析,今年美国农户可能将玉米播种面积提高3.7%,达到9149.2万英亩,高于上年的8819.2万英亩。  相似文献   

11.
商务部近日公布《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自2008-08-01起我国将对大豆、油菜子、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豆粕六种产品实行进口报告管理。商务部已经委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负责进口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核对等日常工作。对于违反  相似文献   

12.
以"玉/豆"套作模式为背景,三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和三个不同熟期的大豆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大豆地上部氮素积累和转运,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中,以晚熟大豆在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为最高,分别高出中、早熟品种121.09%和165.33%,其氮素积累速率、有效荚数、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分别为3.78kg/hm2.d、60.27荚、3 840.22kg/hm2和48.71%,均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大豆地上部氮素积累总量、积累速率、转运量和单株有效荚数均随着玉米株型的变化(从紧凑型到平展型)而减少,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2 609.10kg/hm2和1 203.83kg/hm2,显著高于其他玉米株型处理;交互作用分析表明,玉米株型与大豆熟性在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上互作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极显著相关。因此,选择紧凑型玉米与晚熟大豆品种搭配有利于提高套作大豆的产量,从而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肽、大豆肽及其复配肽的降血压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得到高降血压活性、具有良好营养且便于工业化生产的生物活性肽,本实验以碱性蛋白酶A lcalase水解玉米大豆复配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用试剂盒测定了酶解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的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pH=8.0,温度55℃,[E]/[S]=0.5%,料液比1∶15,时间4h。比较了高降血压活性大豆肽、玉米肽、复配肽ACE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63.05%,82.59%,84.02%。复配肽不仅ACE抑制率最高,且营养价值高,与玉米肽相比,水解时间可减少14h,节省能源。结论:玉米大豆复配肽是优于玉米肽、大豆肽的降血压肽。  相似文献   

14.
<正>1资金撤离,玉米期货市场率先暴跌3月份以来,美国经济动荡加剧,促使银行加强信贷管理,引发多头平仓,由此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全然不顾播种、生长或收获等基本面因素影响,暴涨暴跌  相似文献   

15.
《粮油加工》2014,(3):87-88
2月13日,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表示,未来10年,中国大豆需求将持续增加,增幅几乎占据了全球大豆需求增幅的全部。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淀粉、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且均具有增稠保水的功能。研究了以上三者对鸡肉丸保水性的影响,为鸡肉丸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以玉米淀粉、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为实验因子,鸡肉丸的压出汁液损失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并以压出汁液损失最小为目标,对鸡肉丸生产中添加物复合淀粉、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对鸡肉丸压出汁液损失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优化得到鸡肉丸中三种添加剂的最佳添加量为:玉米淀粉14.9%,魔芋胶2.1%,大豆分离蛋白2.3%,压出汁液损失率为15.08%。   相似文献   

17.
玉米淀粉、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对鸡肉丸持水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淀粉、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且均具有增稠保水的功能。研究了以上三者对鸡肉丸保水性的影响,为鸡肉丸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以玉米淀粉、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为实验因子,鸡肉丸的压出汁液损失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并以压出汁液损失最小为目标,对鸡肉丸生产中添加物复合淀粉、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对鸡肉丸压出汁液损失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优化得到鸡肉丸中三种添加剂的最佳添加量为:玉米淀粉14.9%,魔芋胶2.1%,大豆分离蛋白2.3%,压出汁液损失率为15.08%。  相似文献   

18.
禾子 《福建轻纺》2014,(10):14-15
媒体、广告和其他信息市场向数字技术的转变给全球印刷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印刷发达国家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也渗透到了一些新兴的或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尽管每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长远来看,全球印刷市场正趋于平稳。据史密瑟斯·派诺国际公司最新发布的《2018全球印刷市场预测》报告预测,在未来5年中。  相似文献   

19.
在收获时期采集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按土壤下层根系与土壤比例加到土壤中,在温度25℃、土壤绝对含水量30%和氮素(0mg/kg、10mg/kg)条件下培养60d。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析大豆、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微生物数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根系及施氮量对细菌、真菌有显著影响,而对放线菌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