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性P~(32)在脱变过程中放出β射线,其最大能量为1.701兆电子伏,在人体组织内的最大射程为8毫米,P~(32)的半衰期为14.3天,适合于临床治疗的要求。胶体磷酸铬在组织内不易扩散,也不易被组织吸收,在临床上用它来作肿瘤内注射治疗癌肿、胸腹腔内注射治疗弥漫性  相似文献   

2.
99Tc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重点关注的关键核素,深地质处置条件下其在地下水中的胶体行为对其迁移行为可能存在较大影响,亟需系统开展研究。本文在模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低氧和低浓(氧气含量小于5 ppm、99Tc初始浓度10-9~10-5 mol/L)条件下,首先探讨了用膜过滤法研究锝胶体行为的可行性,发现pH值和离子强度等对99Tc的液闪测定无明显影响,且过滤器对Tc(Ⅳ)和Tc(Ⅶ)均无显著吸附行为,基于此初步建立了锝胶体行为研究的膜过滤实验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体系中锝的胶体行为。结果表明:Tc(Ⅶ)不易发生水解反应,在低氧条件下无明显胶体行为,并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体系中,可能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Tc(Ⅳ)易水解而聚集为胶体,在较宽pH值范围内(pH=4~11)以真胶体形式在398 d实验周期内较长期地稳定存在于体系中,其浓度高于以离子形态存在的Tc(Ⅳ)的数倍甚至1个数量级,所形成的胶体可能会提高地质处置条件下Tc(Ⅳ)的迁移能力,但体系离子强度升高会使Tc(Ⅳ)胶...  相似文献   

3.
用超离心法研究硝酸溶液中铌胶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离心法研究铌胶体的形成。铌浓度大于7×10~(-8)mol/l后开始明显地形成胶体,大于1×10~(-5)mol/l时,形成胶体量剧增。铌形成胶体的趋势与硝酸浓度有关,在约3mol/l处有个(?)折点,低于3mol/lHNO_3,容易形成胶体,而且是多分散的;高于3mol/l HNO_3,形成胶体的倾向变弱,并趋于单分散。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内照射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放疗抵抗中所起的作用,用不同剂量的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加入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培养液中,形成最终放射性活度分别为:0、0.11、0.22、0.45、0.90MBq/mL等5个放射照射剂量组,共孵育24h.然后分别以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测定作用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32p胶体作用24 h后发现,Patu-8988的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与32p胶体的放射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APE/Ref-1在胰腺癌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内照射时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胰腺癌放疗抵抗的产生有关,并提示针对APE/Ref-1的靶向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对Np胶体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低氧低浓条件下,探讨用膜过滤法研究Np胶体行为的可行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腐殖酸存在时,在pH=1~13条件下,无机离子对237Np的测定无明显影响,237Np的液闪探测效率可达100%;增加闪烁液用量可消除腐殖酸对237Np的淬灭效应,过滤器对237Np的吸附可忽略不计,说明将过滤法应用于Np的胶体行为研究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应用该方法对Np的不同价态和腐殖酸存在下的胶体行为进行了研究。Np(Ⅴ)无明显胶体行为,Np(Ⅳ)以真胶体形态存在,其浓度显著影响胶体行为;腐殖酸与Np(Ⅳ)能形成假胶体,从而提高了Np(Ⅳ)在溶液中的含量,有利于Np的迁移。腐殖酸是核素迁移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北山BS03#地下水为水相,探究Am(Ⅲ)胶体形成及其在膨润土胶体上的吸附行为。通过Zeta电位激光粒度分析仪与不对称流场流分离检测仪(AF4)和批式实验法探究多种因素,如pH值、不同CO_(2)浓度氛围、离子强度和温度对胶体稳定性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m(Ⅲ)胶体的形成及稳定性和Am(Ⅲ)的水溶液化学性质息息相关,升高温度或增大离子强度会减小Am(Ⅲ)胶体的稳定性,而CO_(2)浓度升高和pH增大则有利于Am(Ⅲ)胶体的形成与稳定性;随着pH的增大,Am(Ⅲ)-膨润土胶体颗粒密度增大,而Am(Ⅲ)的吸附率先减小后增大;离子强度升高有利于Am(Ⅲ)的吸附,但胶体颗粒密度下降;气相CO_(2)浓度升高对颗粒密度和Am(Ⅲ)吸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考察了正硅酸乙酯(TEOS)在碱性催化条件下通过水解和缩聚而制得的二氧化硅胶体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特征,通过散射数据对Porod负偏离的分析和校正,测定了胶体粒子的几何结构,包括胶团尺度分布、胶核尺度分布及平均界面层厚度,这有助于认识胶体的物理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氧条件下去离子水、北山地下水、超滤地下水三种不同体系中Am的胶体行为.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Am胶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pH=6~9)内,pH的升高使Am胶体的含量增加;离子强度对Am胶体行为有显著影响;Am初始浓度远小于溶解度时,其对Am胶体行为影响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地下水中存在...  相似文献   

9.
~(99m)Tc标记的胶体类物质被广泛用于肝脏、脾脏、骨髓显像、检测消化道出血和上消化道动力学研究等。作者摸索标记化合物的组分、各成分之间的配比、溶液pH等条件,试以国产原料研制出一步法~(99m)Tc亚锡胶体冻干药盒。每瓶药盒含氟化钠5mg、氯化亚锡0.25mg、pH6.4。药盒标记方法简便,直接注入TcO_4溶液2—4ml即可使用,免除了以往标记硫胶体的多步程序与加热过程。药盒标记率以醋酸纤维薄膜上行层析测定,10min内即可取得结果。电镜下观察并测量得胶体颗粒的直径在400一750μm,平均约570μm。动物实验(大白鼠体内分布和家兔全身显像)显示该直径范围内的颗粒被单核巨噬系统细胞所吞噬,因而能用于显  相似文献   

10.
引言膀胱乳头状瘤(papilloma)为分散于膀胱内膜上的小型肿瘤,由于它常突出游离于膀胱内,因此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胶体Au~(198)进行灌注,使之达到一定的剂量后再行放出,即可以达到直接作用于肿瘤的治疗目的。胶体Au~(198)放射两种β射线,其中能量为0.97兆电子伏的β射线占99%,穿透组织的半值层约为0.3毫米,此外尚有三种不同能量的γ射线也产生一定的剂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浸采铀工艺过程中Fe(OH)3胶体对铀的吸附,利用在无水乙醇中制备的Fe(OH)3胶体,研究了pH值、初始铀浓度及吸附时间等对Fe(OH)3胶体吸附铀的影响。采用准一级、复合二级与Elovich动力学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Elovich 动力学方程更适合描述Fe(OH)3胶体对铀的吸附行为。采用Freundlich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拟合,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描述Fe(OH)3胶体对铀的吸附行为。综合两种等温吸附方程,推测Fe(OH)3胶体对铀的吸附属于不均匀表面的单层物理吸附。根据激光粒度分析与SEM分析结果推测,Fe(OH)3胶体对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主要是表面吸附。  相似文献   

12.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的演化过程中,地下水侵蚀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会产生胶体。因此,有效提取膨润土胶体并表征其性质,对理解胶体对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备选缓冲回填材料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和去离子水为实验材料,通过沸热分散方法提取膨润土胶体,并借助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膨润土胶体的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膨润土胶体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动态光散射仪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膨润土胶体的水合动力学直径为94nm,zeta电位为-45mV,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膨润土胶体的平均粒径和高度分别为(90±27)nm和(16.6±2.6)(1=0.1nm),且单片层膨润土胶体主要以附着双层和三层水分子的形式存在;电位滴定技术测得膨润土胶体的零电荷点的pH平均值约为9.9。  相似文献   

13.
天然土壤胶体对U(Ⅵ)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英砂为填充介质,采用动态柱实验方法研究了某中低放处置场地表土壤胶体对U(Ⅵ)在石英砂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并结合静态批式实验探究了土壤胶体对U(Ⅵ)迁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U(Ⅵ)进样质量浓度从1.0 mg/L增大至5.0 mg/L时,U(Ⅵ)在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速率显著增大,且达到洗脱平衡时所需淋洗液的体积从250 PVs(孔隙体积)增大至400 PVs。与U(Ⅵ)相比,土壤胶体在石英砂柱内迁移较快,这可能是由于土壤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相互作用较弱所致。土壤胶体与U(Ⅵ)共存体系中,U(Ⅵ)的迁移速率明显增大,而土壤胶体迁移速率无显著变化,表明共存体系中U(Ⅵ)的迁移行为主要受土壤胶体所控制。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在石英砂-U(Ⅵ)二元体系中,pH≈6.0时石英砂对U(Ⅵ)的吸附率最大,而在胶体-石英砂-U(Ⅵ)三元体系中,U(Ⅵ)主要在土壤胶体表面发生吸附。本研究所用土壤中胶体的质量分数仅约占0.04%,但可吸附20%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由此可见,土壤胶体可与U(Ⅵ)发生强的相互作用,进而对U(Ⅵ)在真实环境体系中的吸附、迁移和扩散等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石英砂为填充介质,采用动态柱实验方法研究了某中低放处置场地表土壤胶体对U(Ⅵ)在石英砂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并结合静态批式实验探究了土壤胶体对U(Ⅵ)迁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U(Ⅵ)进样质量浓度从1.0 mg/L增大至5.0 mg/L时,U(Ⅵ)在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速率显著增大,且达到洗脱平衡时所需淋洗液的体积从250 PVs(孔隙体积)增大至400 PVs。与U(Ⅵ)相比,土壤胶体在石英砂柱内迁移较快,这可能是由于土壤胶体与石英砂之间相互作用较弱所致。土壤胶体与U(Ⅵ)共存体系中,U(Ⅵ)的迁移速率明显增大,而土壤胶体迁移速率无显著变化,表明共存体系中U(Ⅵ)的迁移行为主要受土壤胶体所控制。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在石英砂-U(Ⅵ)二元体系中,pH≈6.0时石英砂对U(Ⅵ)的吸附率最大,而在胶体-石英砂-U(Ⅵ)三元体系中,U(Ⅵ)主要在土壤胶体表面发生吸附。本研究所用土壤中胶体的质量分数仅约占0.04%,但可吸附20%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由此可见,土壤胶体可与U(Ⅵ)发生强的相互作用,进而对U(Ⅵ)在真实环境体系中的吸附、迁移和扩散等行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性磷-32进行敷贴治疗已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由于放射性磷-32的β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较短,仅对皮肤表面进行照射,不引起深部组织的损伤,因而局部反应较少,这都为用磁-32来敷贴治疗皮肤等表浅组织的疾病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阿拉善粘土岩胶体为吸附介质,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铀初始浓度、pH、离子种类对粘土岩胶体吸附U(Ⅵ)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Ⅵ)的初始浓度为3μg·mL~(-1)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分配系数随pH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pH=8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阴、阳离子对U(Ⅵ)在粘土岩胶体中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Ca~(2+)、HCO_3~-、CO_3~(2-)抑制作用较强。U(Ⅵ)在粘土岩胶体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前后红外光谱表明,与吸附相关的主要基团为羟基。  相似文献   

17.
无机胶体对超铀核素的存在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种超铀核素(^237Np,^238Pu和^241Am)的黄土含水层地下水中的胶体形态,及两种无机胶体(膨润土胶体及氢氧化铁胶体)对这些超铀核素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实验基地地下水中,^238Pu放置24h和48h,以胶体+悬浮物形态存在的份额,分别达到82%和95%.^237Np不易形成真胶体,几乎全部以离子态存在。(2)该地下水中加入膨润土胶体的浓度从0到100mg/L时,^237Np以胶体存在的份额由0增加到13%。混合核素的胶体份额也略有增加。加入Fe(OH)3胶体,使混合核素胶体+悬浮物的份额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硫片的~(32)S(n,p)~(32)P核反应测量快中子通量是常用的简便方法。照射后的硫片通常要灼烧,以除去硫本身和副核反应产生的其他核素,~(32)P绝大部分留在残渣中。所以,用硫片测量快中子通量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灼烧后~(32)P残留率的准确性。Rein-hardt和Davis将硫片灼烧后残渣的~(32)P比放射性计数除以由外推到硫片重量为零时的~(32)P比放射性计数,得到灼烧后~(32)P残留率为92%。他们又用Nal闪烁计数计分别测量滴加了  相似文献   

19.
用超滤法研究了pH=7.31的条件下60Co在海水与不同粒度胶体间的分布,结果表明,大约86%的60Co是以非胶体的形式存在.用阳离子交换法在离子强度为0.67的条件下测定了Cl-、SO2-4和CO32-与Co(Ⅱ)的一级配合物稳定常数β1,它们分别为0.447、5.56和1.31×103.假设Co(Ⅱ)的化学平衡仅由海水中主要的无机阴离子决定,利用实验获得的配合物稳定常数,计算了pH=8.0的海水中Co(Ⅱ)的各种化学种态所占的百分比,结果为Co2+(70%),CoCl+(17%),CoSO4(11%),CoCO3(1%),CoOH+(1%).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扇贝和贻贝对60Co的吸收与排泄的生态参数和60Co的两种化学种态比例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未发现不同化学种态比例会引起生态参数的显著改变;但是,不同化学种态比例可能会影响60Co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分布.此外,实验结果表明,扇贝对60Co的浓集因子比贻贝高,扇贝的生物半排期(Tb1/2)和吸收达到90%饱和度时所需时间(SSt)也比贻贝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粘土矿物胶体处理系统中核素迁移机理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和技术依据,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铝皂石胶体在不同接触时间、p H、离子种类、腐殖酸用量和温度条件下对U(Ⅵ)吸附效果的影响,应用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X射线荧光光谱仪(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铝皂石胶体的结构和吸附机理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升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阴阳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很大;当吸附平衡时间为20 min、pH等于6、腐殖酸投加量为2 mg时,铝皂石胶体对U(Ⅵ)吸附效果最好。实验所制备的铝皂石胶体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含铀废水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