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5钢在空气介质的箱式炉中进行淬火加热时,加热、保温时间能否缩短,特别是“零保温”是否可行等,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工件心部到温即可淬火,对45钢制作的中小型工件在调质时,淬火加热过程的零保温是可行的,且零保温试样和经典加热试样的淬火组织与力学性能均无太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45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了45钢工件的透热时间,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直径不大于70 mm的45钢工件,表面与心部达到840℃的时间相近;在780~900℃范围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45钢的强度、硬度升高,经900℃"零保温"淬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该钢"零保温"淬火后获得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分布不均匀有关.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45钢"零保温"淬火工艺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合理缩短45钢件在箱式炉中淬火加热时间。采用在试样上焊接热电偶的方法以显示试样表面温度,实现了淬火温度下的零时间保温,观察了在盐水中淬火试样的表面显微组织,测定了试样的表面硬度及其横截面上的硬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零时间保温试样的淬火质量不次于传统工艺的淬火质量。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在试样尺寸变化条件下,为实现零时间保温的加热时间计算公式τ=(0.14(1/D) 0.31)K·D((1/D)=1~3)。采用零时间保温以取代传统工艺在工艺上是可行的,并具有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5CrMnMo热模钢900℃强韧化处理时加热保温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试样在900℃加热淬火时,当保温时间少于10min时淬火组织以针状马氏体为主,当保温时间大于35min后淬火组织主要是由板条马氏体组成,随着保温时间不断延长,纯板条束中的孪晶区也将不断减少,回火后的冲击韧性值及断裂韧性值有很大提高,研究指出,当5CrMnMo热模钢900℃加热保温60min左右淬火后于520℃下回火3h时可获最佳综合机械性能,这不但超过传统工艺而且优于复合等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加热温度和回火温度对20 MnV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对该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有显著影响,适当提高淬火温度,20 MnV钢"零保温"淬火的强硬性高于常规880℃淬火.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实验方法 ,研究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 ,加热温度和回火温度对 2 0MnV钢强度和硬度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 ,淬火温度对该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有显著影响 ,适当提高淬火温度 ,2 0MnV钢“零保温”淬火的强硬性高于常规 880℃淬火  相似文献   

7.
结构钢淬(正)火热处理零保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从节能角度出发,大力探索缩短加热时间的途径.通过理论论证和实验的方法,对缩短结构钢热处理保温时间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结构钢在淬火和正火过程中,缩短保温时间甚至零保温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对传统奥氏体化理论的详细分析,证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淬火保温时间是保守的,不确切的,可以缩短为零,文中用60Si2Mn钢进行了“零保温和传统淬火工艺试验,将其淬火组织,奥氏体晶粒度和机械性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了60Si2Mn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原始组织对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分别以淬火和热轧为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条件下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并进行了组织分析.试验表明,经2次淬火,该钢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具有很高的强硬性,其性能优于热轧态“零保温”淬火.在较低温度“零保温”淬火时,原始组织对25MnV钢的强硬性影响显著,随淬火温度升高,其影响逐步减弱.通过低温“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可显著提高该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原始组织对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分别以淬火和热轧为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条件下25MnV钢"零保温"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并进行了组织分析.试验表明,经2次淬火,该钢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具有很高的强硬性,其性能优于热轧态"零保温"淬火.在较低温度"零保温"淬火时,原始组织对25MnV钢的强硬性影响显著,随淬火温度升高,其影响逐步减弱.通过低温"零保温"奥氏体逆相变淬火,可显著提高该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主动齿轮用钢20CrMnTi在毛坯锻造后如存在带状组织时,将严重影响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探讨和实验了将20CrMnTi钢试样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在保温过程中,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脉冲电流发生器,输入频率为50Hz,强度为1 000 A的脉冲电流,再将试样出炉空冷.由于奥氏体化加热和脉冲电流的复合处理,试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除带状组织,细化晶粒,为后续的热处理———渗碳、淬火提供了良好的基体组织,提高了20CrMnTi钢制造的汽车主动齿轮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对45#钢小工件淬火时的合格率。避免其出现裂纹,有效地提高45#  相似文献   

13.
不均匀奥氏体淬火工艺由于它的节能,减小变形开裂乃至提高强韧性等作用已被一些单位所接受,并应用它解决了热处理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人们所顾虑的不均匀奥氏体淬火的淬透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45号、40Cr,45Mn_2钢用端淬试验证明,不均匀奥氏体淬火的淬透性不低于传统加热淬火工艺,用“U”形曲线法试验证明:45钢无论尺寸大小其淬透性均不降低,而对40Cr、45Mn_2钢,当有效厚度D≤D_0(临界淬透直径)时该工艺的淬透性反而还稍高些;当D>D_0时淬透性有所降低,但可用低温加热淬盐水来代替淬油以增厚淬硬层,从而使热处理质量得到改善。由此可认为不均匀奥氏体淬火工艺是值得推广的可行工艺。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回火马氏体的20钢激光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及奥氏体晶粒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钢的非平衡组织经激光超高速加热淬火时,其奥氏体晶粒及淬火组织明显细化。同时,对激光超高速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超红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回火马氏体的20钢激光加热淬火后的组织及奥氏体晶粒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钢的非平衡组织经激光超高速加热淬火时,其奥氏体晶粒及淬火组织明显细化。同时,对激光超高速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TRIP钢拉伸试样进行不同工艺条件的快速热处理模拟实验,并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目的是通过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促使材料微观组织中出现适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增强该材料在变形过程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强化材料.结果表明:在两相区内,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随着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以25℃/s缓慢加热到700℃,再以150℃/s的速率快速加热到820℃保温120 s后淬火处理,处理后的试样,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达到13%,显微硬度最高,达到262 HV.  相似文献   

17.
静电场对钢淬火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加热奥氏体化时在保温过程中施加外电场,淬火后钢的硬度和强度经不外加电场时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静电场的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一种Cr-Mo系的低合金结构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新型的射孔枪管用钢进行完全淬火,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的晶粒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的硬度和晶粒度变化不大;回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和强度逐渐降低,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逐渐增大。当淬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40 min、回火温度为560℃保温时间为80 min时,钢的屈服强度达到927 MPa,大于130 ksi,硬度达到31.2 HRC,同时纵横冲击功分别达到了74.5 J和119.7 J的水平,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研究40Cr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40Cr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经850 ℃保温60 min正火,试样硬度约为200 HBS,正火后组织为索氏体;再经780 ℃淬火保温30 min后水冷,试样硬度约为52 HRC,淬火所得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最后经200 ℃低温回火后,试样硬度维持在50 HRC以上,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淬火及回火后,试样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50CrVA钢进行了气体软氯化后整体加热淬火的复合热处理.研究了经900℃不同时间再加热淬火后,试样表层的组织、相结构、硬度分布、硬化层厚度以及扭转、冲击性能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复合处理试样表面可获得一定厚度的含氮马氏体,该组织比正常淬火组织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回火稳定性,在光镜下呈隐晶状.电镜观察表明是极细的针状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经复合处理后的试样,扭转强度提高,冲击韧性稍有降低.此外,再加热时间对试样的组织和性能有显著影响.随加热时间的增长,硬化层厚度增加,表层最高硬度和扭转强度有所降低,冲击韧性提高.再加热时间存在—最佳范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