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要数字时代,如何借助新兴技术完成地理图示绘制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涌现的空间认知需求已经成为建成环境领域的重要命题。《数字化党史地图》项目基于地图与空间认知理论,从内容选题、数据搜集、模型制作、呈现表达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城市红色空间为主题,基于三维扫描、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了面向数字时代人本尺度城市空间认知需求的地理图示实践框架,为城市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凯文·林奇开创的城市空间意象分析体系应用广泛,但乡镇层面的空间意象研究尚需拓展。本文采用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以烟台市7个镇为例,采集了105份认知地图,尝试探析小城镇空间意象的构成要素和认知特征。研究表明:(1)小城镇空间的认知构成要素以道路和地标为主,区域、边界、节点不显著,道路、地标的频次差异与路网密度、地标功能相关;(2)城镇居民认知范围在村庄—镇区—镇域内混合,且受到镇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3)认知类型中"以路径为主导的序列型感知"的比例高,同时低等级认知类型占比更高;(4)居民认知"正向"以南北向为主,与方格路网和主街朝向有关。集体认知的分析显示,开发项目、新区建设等对小城镇居民的空间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并归纳得到小城镇空间意象的三种类型:镇村融合型、镇村独立型和飞地开发型。希冀本文对小城镇空间意象的阐释,能为我国的小城镇风貌建设、空间规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儿童如何认识、理解空间环境,对儿童环境认知地图有关理论进行简要回顾,通过实证研究对儿童认知地图进行解读与剖析。以小学校园及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认知草图方法,从儿童描绘的地图草图中提取认知地图的构成要素,绘制出儿童的公共认知地图,对儿童认知地图进行分类,并以此初步探讨儿童的空间认知特点。结果表明:儿童认知地图意象要素平均数约为7.6个,其中,场所、标志物和建筑居于儿童环境意象的主要地位;在儿童公共认知地图中,意象要素同意率普遍偏低,较难形成高度一致的环境认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地图逐渐从界标型向整体型发展,但整体上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地图仍以路线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甘草  孙沛 《室内设计》2020,(4):88-96
如何对校园进行人性化的规划与设 计进而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起了规 划设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从空间认知的视角 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校园人性化规 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现有对校园空 间认知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空间认知规律的 研究,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较为细致的定量 化描述,也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和校园空间 认知的关联分析,因此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参 考意义有限。因此,本文选择路网形态这一 有代表性的空间变量,通过文献阅读、路网 形态量化分析、问卷调查和认知地图外部化 的方法对校园路网形态影响空间认知进行了 研究。结果发现,当校园路网整体整合度较 高,且有较为主要的交通轴线时,被试倾向 于采用路径性要素如主干道等作为空间认知的锚点来进一步认识周边的环境。而密度较低,整合度较低的路网则会导致被试对地点的认知 度与认知的准确度也会有相应的下降。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 以考虑通过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提高路网整合度和主要轴线整合度来提升校园内地点的认知 度和认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刘铨 《建筑师》2009,(4):5-14
当代城市空间的迅速发展变化需要建筑师运用新的图示化方法作为认知工具。本文意图从分析现有空间图示法的局限出发,从空间视角的变换、空间元素的拓展、描述层次的组织以及图示技术这几个方面.对当代城市空间认知图示法的探索做一次概述性的分类梳理与补充。  相似文献   

6.
公众对上海城市历史公园的空间认知状况反映了公众意识层面的历史公园空间意向,可以为挖掘历史公园文化特色提供依据,但目前针对性研究较少。认知地图是研究公众空间认知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常用的量化分析方法常用于城市尺度,应用于公园等小尺度空间时无法准确反映空间要素的大小、位置等属性的认知状况。文章提出从景点认知频次、空间尺度认知准确度和景点位置认知准确度三方面对城市历史公园的认知地图进行量化分析,并以上海鲁迅公园为例进行实证。最后用问卷访谈数据对认知地图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认为该方法可以弥补现有量化方法的不足,有效提升认知地图量化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西藏城镇中传统空间的要素构成、类型特征和空间价值是处理好西藏城镇现代化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利用空间图示方法分析西藏传统空间的选址、要素、中心和边界的特征,总结出多核型、双核型、多要素单核型、单要素单核型等西藏传统空间的基本类型,和因地制宜、文化承载、文化线路节点等空间价值,提出面向现代城镇发展语境变化的宏观性、关联性、系统性的保护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晓辉  汪芳  陈丹丹 《华中建筑》2007,25(8):113-115,121
旅游形象认知的根本主体是旅游者,旅游者对旅游形象的认知可以通过对形象认知要素的解构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认识.线型旅游空间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旅游地类型,其旅游形象设计受到普遍的关注.线型旅游空间的形象认知要素由背景形象要素、本体形象要素和形象修正要素组成,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三要素法是线型旅游空间旅游形象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无锡古运河为例,对线型旅游空间的旅游形象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忆湄  郭巍 《风景园林》2022,29(6):128-134
传统舆图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图示智慧与图示力量,诠释了古人对于空间的感知与创造,其内涵与价值仍有待挖掘。解读传统舆图的制图学内涵有利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的空间图示体系。以城图、河渠图、路程图等不同专题的传统舆图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传统舆图的图示体系,即传统舆图在空间视角、空间要素、描绘层次与叙事表达4个层面上的图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舆图图示体系与当代地图术(mapping)的相似性,将传统图示智慧应用于清西陵风水形势mapping的绘制,为传统舆图图示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考视角及实践线索。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历史地图空间解译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图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分析历史空间信息,追溯历史发展沿革,探寻历史文脉,对规划设计中的保护与传承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地图的模糊性和意象性,其内涵的空间信息很难在现代的矢量地形图上精确再现。本文从历史地图解译的基础理论入手,分析历史地图中隐含的空间要素和内涵信息,并从分类提取、类型分层、数字化转译、参考系叠合等步骤,详细阐述历史地图解译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城市规划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1.
以汉阳历史城区为例,通过认知地图法、访谈法获取居民记忆信息,生成"城市记忆认知地图",并利用"众规武汉"平台数据得到"历史认知地图",两者叠加生成城市记忆空间,最后从整体塑造、要素提示、场所延续角度思考城市记忆塑造。  相似文献   

12.
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4——行动观察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行动观察被用于调查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征,可为空间环境合理的规划设计提供有力保证.概要部分综述了行动观察的概念与发展、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关系、观察视点等基础内容.调查方法部分从行动种类、观察场所、观察方法、分析角度和数据形式等五大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在揭示该方法的专业适用领域后,深入解析了它在公园绿地使用调查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最后,通过日本皇宫国民公园的案例研究,完整演绎了行动观察在实际研究中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92至2020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已开展多次徽州传统村落测绘,在积累、完善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多层级、体系化的村落测绘研究操作体系.文章以村落测绘过程中的建筑绘图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图示语言类型、表达对象和研究阶段的不同将测绘成果细分为村落宅图、认知地图、考现图、测绘成图.通过对村落图像中聚落形态的解读、认知地图中村落意象的记录和测绘和考现图中的生活现象的记录,借助这一体系下不同尺度的图示语言,逐渐建立起从村落形态到传统民居再到村民生活逐层聚焦的测绘教学系统,并利用跨学科调研手段,辅助诠释和再现村落的地域文化以及背后所隐藏的地缘影响、血缘纽带和社会维系.  相似文献   

14.
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方案热环境进行评估,有利于形成舒适节能的城市气候环境。选择合理准确的热环境评估工具是建立规划设计与热环境评价之间联系的关键。城市气候地图能够直观地表达实际建成环境或拟建成环境的风、热等气候要素分布。通过对城市气候地图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分类进行阐述,以广州市金融城规划设计案例为例,介绍按区域和按网格2种地图分区方式生成城市气候地图的过程,探索城市气候地图作为热环境评估工具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以量化及可视化表达使用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某些 稳定联系为目的,运用认知地图法、语义差异评价分析法等方 法构建城市公园认知地图,以“四图”为呈现形式:一是针对 物质要素认知,运用认知地图法分别以“景点认知频次”绘 制“公共意象图”,以“景点认知准确度”绘制“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以“景点总体认知程度”绘制“物质要素认知 程度得分图”;二是针对非物质要素认知,依据SD问卷数据 绘制“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再以“物质要素认知得分 图”“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公共意象图”和“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为主要依据,提出城市公园更新“关注区”的划分 方法及若干关注点,为城市公园市民文化、集体记忆培育与沉 淀提供具有学理性的空间认知与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的地图对空间信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对使用者体现出不同的空间认知效果。本文概述了二维电子地图、三维模型、虚拟现实场景等地图的空间认知特性。利用现有数据设计和实施了空间认知对比试验,了解到不同类型地图的空间认知差异,以及虚拟现实在空间认知效果上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空间认知试验的改进意见,预期可以通过实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地图在空间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荆欣欣  白洁  郭裕 《当代建筑》2021,(11):75-80
本文以西安市纺织城四棉社区为例,通过挖掘社区内部空间中发生变化的大小建设事件要素,运用地图叠加、调研、访谈等方法,以社区建设时序为时间轴,以社区地图为底图,将主要建设事件依次在不同阶段的社区空间地图中记录,最后将得到的四张不同年代的社区空间变化事件地图进行叠加,找到社区重要的可视域群,以此探究老工业社区的空间变化及特征,充实该类型社区更新与营造的方法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赵天英 《安徽建筑》2024,(3):136-137+145
以建筑学为基础的城乡规划专业,从建筑设计思维转向规划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正是建筑学平台转型期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针对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素养,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能够进行各种类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并为后续其他类型规划设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学习,使学生顺利从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过渡到城市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郑洪武 《规划师》2012,(6):53-57
商务公园的空间特征是商务建筑与景观园林两种要素的组合,因此其规划设计需在结合这两种要素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的演变过程与行业类型进行研究、划分。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新城总部经济区以"园区型"商务公园为发展方向,分别对商务公园的区域空间形态与园区空间形态、建筑园林与景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对商务公园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做了重要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陶泉乡三个特色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特色营造,借助乡村意象研究,从村民、游客、委会、规划设计人员四种主体视角出发提取乡村意象要素,并通过乡村意象要素复合分析,挖掘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塑造的内容。基于不同视角认知的差异性特征,对各要素进行复合分析,从而对传统村落规划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起到指导和借鉴意义,也为类似村庄在规划设计方法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