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博 《山西建筑》2015,(7):19-20
阐述了西安市旧居住区适老性改造的现状,分析了旧居住区适老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西安市旧居住区适老性改造需求的研究,归结出适老性改造的主要需求,并提出了推进旧居住区适老性改造服务发展的具体建议,指出旧居住区适老性改造应以政府为主导,社区服务为依托,加强政策引导,建立适老性改造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哈尔滨旧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寒地旧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改造的必要性,在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了寒地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策略,以营造宜人、包容性的户外环境。该研究为寒地旧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性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天添 《住宅科技》2013,33(1):51-56
通过对上海市老年人口居住情况和居住需求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对国内外老年住宅改造建设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从技术角度对上海市旧住房(小区)适老性改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秦皇岛市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及既有建筑适老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当地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适老性改造方法,为今后既有建筑适老性改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玉洁  聂微 《山西建筑》2010,36(17):33-34
结合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特征和目前旧式住宅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对旧居住区进行"适老性"改造的问题,介绍了适老性改造的原则,具体阐述了住宅适老性改造的措施,以期解决老年人住房问题的同时延长旧式住宅的实际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王亮  陈凯  曹罡 《山西建筑》2012,38(2):23-24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老龄化发展趋势,介绍了我国现存的养老模式,并根据旧住宅适老性改建原则,对具体的旧住宅适老性改造方法进行了探析,从而有效地改善旧住宅的养老功能,提高老年人居住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养老"已经成为我国主流养老模式。然而,寒地城市住区因其特殊的地域、气候特点,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丁香家园住区环境和老年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寒地住区环境在适老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通用设计的理论,针对哈尔滨市丁香家园,从生理适老、心理适老、行为活动适老三个层次提出适老性改造策略,为我国寒地城市实现"社区养老"提供物质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生活需求与旧住宅区环境现状的冲突越来越大。为改善旧住宅区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分析福州旧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并结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探索旧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措施,希望为福州旧住宅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索"三间两廊"传统民居的适老性改造,既是为了探索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同时也利于传统民居的更新与保护。以广东省江门市来苏村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归纳出"三间两廊"民居目前存在门槛高差需消除、缺少基本功能空间、室内通风采光需改善、厨房空间需适老化改造、缺少无障碍设施等方面的适老性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适老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是现今顺应我国国情的主要养老模式,而对既有社区适老性改造是当前居家养老模式下最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一。本课题组就城市既有住宅社区的适老性现状进行初步的调研,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行为特点,对环境的适老性改造进行研究,并对其改造的策略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墨林  李健红 《华中建筑》2011,29(8):164-167
在全球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该文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老年人心态和体能的特殊性以及海西地区老龄化的现状,通过对该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养老设施和居住实态的调研,总结出该地区大部分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存在着闲置,利用率低等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依据老年群体的特珠要求、老年人的生...  相似文献   

12.
杨悦  吴健梅 《华中建筑》2011,29(8):176-178
近年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而且过着独居生活的健康老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这部分老人来说,公寓式老年住宅尤为适合他们进行"居家养老".为此,该文在分析了寒地城市特征与公寓式老年住宅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寒地城市公寓式老年住宅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慧  刘歆  冯瑞华 《住宅科技》2007,27(11):22-26
对天津市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住宅户型进行实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旧户型在当前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一些特殊问题,提出改造建议,使这些住宅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日趋突出.两代人分居毗邻居住已经成为老年人向往的主要居住模式.针对这些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本文提出住宅小区底层住宅老人化的规划模式.将多层、高层建筑的底层住宅专供老年群体,与楼上的子女毗邻居住.对底层住宅进行分割设计,使之适合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既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居住问题,又减轻了底层住宅的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 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 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 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 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 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 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 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 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 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 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 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 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 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 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 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 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 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 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天添 《住宅科技》2012,(10):48-52
通过对上海市旧住房(小区)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以往旧住房(小区)综合改造的经验,归纳了改造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改造中的抗震加固、优化旧住房成套改造设计、节能改造和避潮层修复等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张微 《华中建筑》2007,25(4):53-54
城市的发展导致新城迅速吞噬老城,一些保留下来的"老房子"无依托地存在于崭新的城市形态中,城市形态的变迁对老房子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环境以积极的态度以及恰当的方式来接纳"老房子".巧妙处理新旧差异将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同时"老房子"也将在新的环境中得到再生.改变我国城市中"老房子"命运的根本途径是观念意识的转变,需要政府、开发商与建筑师各方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8.
常健  李科 《华中建筑》2010,28(9):141-143
老年社区作为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最好结合点,近年来已逐步显露其发展趋势,然而社区发展供不应求、社区建设缺乏灵活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该文在对老年社区基本单元模式进行适应性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老年社区的"生长"研究,以期对快速高效地发展老年社区,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作出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别针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和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社会发展对养老观念的影响以及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状况等三方面的情况,对我国老年人居住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福云  李泉涛 《工业建筑》2005,35(Z1):43-45
从环境总体设计到住宅的适应性设计等七个方面讨论了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防老”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