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福荣 《建筑技艺》2011,(Z6):88-93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组屋制度消除了其自治之初的贫民窟,到1989年新加坡已经有87%的人口居住在组屋内,政府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本文分析了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背景,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开发模式、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深入探讨新加坡组屋制度的成功经验和积极意义;通过具有相似背景的深圳市保障房制度与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保障房制度存在问题;指出我国内地保障房建设,应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要牢牢掌握住保障房的控制权,使保障房真正达到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为重点,介绍组屋的产生,发展及完善过程,详细分析了新加坡在解决国内住房问题采取的方式以及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组屋建设始于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的《建屋与发展法》,此后,根据该法令设立的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HDB)统一负责组屋的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工作。新加坡的组屋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但其又不仅仅是一套房屋,在对组屋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新加坡组屋建设始于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的《建屋与发展法》,此后,根据该法令设立的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HDB)统一负责组屋的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工作。新加坡的组屋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但其又不仅仅是一套房屋,在对组屋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的组屋大致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1964年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政府组屋。房子由新加坡政府的建屋局建造。凡新加坡籍公民和在新获得永久居住权的外籍公民都有权申请购买政府组屋。不过只有新加坡籍公民可以买新组屋,永久居民则只能购买二手组屋。目前新加坡有87%的人住在组屋里。新加坡组屋总量在50万套以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2017年12月颁布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以期提升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水平.新加坡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较早,水平较高,标准也相对完善.文章将我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新加坡《易建设计规范》从评价对象、评价阶段、评价指标、评价范围、计算公式和等级评定6个方面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分析两个标准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提出新加坡规范在泛用性、标准化与多样化和全生命周期等方面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文章能为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标志性产物,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在政府引领市场的前提下,施工生产的合理化方向、项目管理的一体化,与此同时,需要加快对装配式建筑核心技术的升级。  相似文献   

1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同属亚洲的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装配式建筑,迄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成为国际上装配式建筑领域技术领先的国家。文章梳理了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策略,介绍了易建设计评估系统,并总结了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经验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昇 《中外建筑》1998,(5):37-38
新加坡居民住宅有组屋、公寓、排屋,独立式别墅几种类型。其中,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设部门统一投资开发,统一规划、设计兴建的,出售给新加坡公民居住。非公民的永久性居住的居民只能购买别人出售的二手旧组屋。 居住组屋的住户约占全部的80%左右,由此可见组屋是新加坡主要的住宅类型。也有住户购买地皮请建筑师设计、私人建筑公司承建的,这种住宅标准较高、型式也多样。本文仅就组屋的设计构思作些介绍。供我国住宅建设借鉴。 新加坡组屋建设大都公布在各区(镇)中心地铁站周围,充分利用区(镇)所在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组屋建设是严格按居住小区规划进行了设计、兴建的,在各居住小区内也设有齐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新加坡是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在独特的政府组屋体系下有效地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租赁住房在新加坡住房体系发展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满足了大量居住需求;在目前住房自有率极高的新加坡,租赁住房仍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后盾"。本文聚焦于新加坡组屋主导住房体系下租赁住房的发展,以新加坡整体住房现状为背景,分析组屋和私人住房租赁市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主的工业化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改革的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我国今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为代表的工业化建筑将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四川建材》2017,(7):42-43
装配式建筑现已成为建筑业的发展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情况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对比,并介绍了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建筑工业化中的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代表建筑工业化发展潮流,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切入点和发展的引擎,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够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工期,提升工程质量。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涉及结构的可靠及安全性,我国在这一块研究还比较晚,技术不是很成熟,本文对钢筋套筒灌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列举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成立于1960年,属政府性机构。40余年来,建屋发展局承建了700,000套政府组屋单位,新加坡86%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内,由于政府组屋大多数采用涂料装饰外立面,因此为了保证组屋住宅小区的美观和功效,就必须要制定一个高质量的监控体系,以确保获得完美的涂饰效果。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涂料市场的健康成长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业化和预制装配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史及现状,分别在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工程及其他工程等方面对今后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设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从而有效实行装配式建筑,提高劳动效率和施工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住宅产业》2012,(10):30-35
1、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07.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98万,主要民族为汉族、印度族和马来族。新加坡的保障房被中国媒体称为组屋(或"公共组屋"),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公共组屋兴建之初,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效率的利用空间,保障房的建筑形态通常以高层联排楼房为主,组屋由此得名。组屋是指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见图1)  相似文献   

20.
预制装配式结构改变了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是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鉴于目前我国各地实施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数量及类型均较少,本文分析总结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主要类型的设计要点,对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