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邸锐  李柳青 《广东建材》2012,(10):50-53
岭南民居作为区域文化的综合体,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大建筑圈中独放异彩。广东省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其形态按语系不同基本可分为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民居建筑。在广府民居体系中,位于广州西关地区的民居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关大屋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是广州古老传统民居的代表,是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西关大屋的装饰设计,对当今设计推陈出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起广州的老房子,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西关大屋,那是上百年来深入民心的豪宅概念.西关大屋是清末广州的名门望族、商贾富绅在西关建起的高檐深宅.西关大屋不讲究外部装饰,但室内装饰却是集工艺美术之大成.西关大屋可说是清末时期广州传统民居的代表作,是岭南民居建筑的珍品.其建筑艺术一方面源于历史的积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汲取了西方建筑工艺之精华,使得其建筑与装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工艺价值.本文对西关大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结构、构造、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今后本土建筑的保存和发展做了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广州西关大屋盛于清代后期,是名门望族,殷商富户在广州“西关角”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西关大屋”。多分散在广州市荔湾区昌华、多宝、逢源、宝华等街道,西关大屋是高檐深宅式砖体结构住宅,其建筑特点是屋檐高,进深长,装饰讲究,工艺精美,墙用青砖砌筑,屋内高旷清凉。  相似文献   

4.
西关大屋、竹筒屋是为应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环境,先民们探索出来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主要从现状分布较为广泛的广州西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关大屋、竹筒屋所在地区的街区形态、地块尺度、西关文化等要素,研究西关大屋、竹简屋的平面布局形式及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厅堂、天井、冷巷是广州民居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环境所必备的通风设备。期望对位于湿热环境气候条件下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住宅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5.
谢浩 《住宅科技》2013,(12):27-29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文章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中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6.
谢浩 《门窗》2013,(11):33-35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本文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并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以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广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类型——西关大屋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及人文适应性三个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适应性进行探讨。西关大屋的自然适应性兼顾功能与审美需要,其社会适应性体现了变通创新精神,通过对传统的坚持加以符号语言的运用,其人文适应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何少云 《广东建材》2008,(5):154-156
要了解广州文化首选是西关,那是岭南文化的缩影,西关大屋更是西关建筑文化的精髓。西关大屋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设计,许多装饰仍是现代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为什么西关大屋在现代的都市里仍然绽放生命的美丽?本文从现存西关大屋从空间功能布局、居室的通风与采光、细部装修、室内陈设、材料和色彩的运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及研究,去阐述西关大屋的功能设计及其联系,进而剖析仍出传统文化和民族建筑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9.
纯粹的工业主义思潮已经过去,装饰又进入了建筑设计的潮流.要在传统装饰上有所创新,必须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的装饰艺术风格本文重点讨论岭南地区近代传统民居的窗饰艺术风格,按其地域性的不同,分别讨论了广府地区、潮汕地区、客家地区各自的窗饰风格,并加以比较与总结,分析其形成原因、发现岭南近代传统民居窗饰艺术风格是与其时代、地域、文化、个性相符合的风格。作为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传统民居的窗饰艺术风格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关大屋是清末民初在广州地区出现的一种住宅建筑。西关大屋的形成是本土民居建筑基于地域性的适应过程,是在"原生生态"建筑基础上进化而来,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建筑特征、功能属性等与当代小城镇联排住宅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文章以西关大屋地域适应性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及人文适应性三个方面,对从地域适应性中形成的建筑特征进行研究,希望从西关大屋地域适应性及其特征中获得小城镇联排住宅建设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对岭南建筑满洲窗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艳燕 《住宅科技》2010,30(8):45-48
岭南西关文化在当代艺术潮流中正被淡化,失去了原本特征。文章从公共与住宅建筑的窗文化现象入手,对在岭南西关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满洲窗进行探析,并用现代设计手段将满洲窗的运用,适合当代生活需求,达到传承与发展岭南西关文化特有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2.
谢浩 《住宅科技》2010,30(11):14-17
从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着手,并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3.
岭南民居的建筑遮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浩 《住宅科技》2007,27(4):9-13
文章总结了我国民居(尤其是岭南传统民居)在遮阳处理方面的措施,包括屋顶、外墙、门窗、廊道、阳台、骑楼遮阳,以及绿化和简易遮阳等,探讨了其中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建筑遮阳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弘扬岭南文化--谈广州西关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规划师》2004,20(3):58-60
广州的西关地区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保留有较多的岭南文化历史遗存,应从弘扬岭南文化的战略高度统筹各项工作,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在深入分析岭南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空间规划,力争把西关建成“文化特区”及岭南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北到南,跨越北温带直至热带,其村镇住宅各具特色.岭南,其民居既要防御台风、暴雨,又要解决长年多炎热的太阳和辐射,这就是岭南村镇民居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徐卫国  胡文娜 《规划师》2005,21(2):35-37
黄岐镇-河两岸区段的规划以“三网联江”构筑亲水空间,保护具有岭南风格与西洋形式相结合的民居建筑,建设商业、休闲区域,分别对新村和日村进行改造,提出“叠合城市”的规划构想,力图拯救失落的地区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学思 《城市建筑》2014,(32):246-246
广州兰圃在几代园林专家的精心经营调整下,成为了现代岭南园林的精品,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本文从其发展历史、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了各种传统造园手法在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复杂的条件,中山图书馆扩建方案设计对如何整合新老建筑、建筑与环境,并利用基地条件创造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图书馆作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岭南地区酒店空间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酒店设计中,岭南建筑风格与新功能、新材料的结合创造出的融人自然,空间通透、布局灵活、注重自然采光,中西结合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