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国外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欧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经验,其保护思想起源较早。1834年希腊有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古迹的法律,19世纪末起,各国相继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1)保护历史建筑:建筑建成后超过60年,即可称之为"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则是历史建筑中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一部分。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举行"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并通过了著名的《威尼斯宪章》,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至今仍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2)保护历史地段: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建筑单体逐渐扩大到"区  相似文献   

2.
简要的历史回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所面临的问题逐渐从文物建筑转向整个历史城市,并随着上世纪后30年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及内涵得以不断拓展与深化,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体系与方法。1982年,国务院转批国家建委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  相似文献   

3.
邓巧明 《华中建筑》2007,25(11):61-6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地段的保护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该文从对历史地段保护的基本认识入手,引出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法,并以曲阜古泮池历史地段的保护研究为例,探讨了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如何协调曲阜鲁国古城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共生,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社会存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明,是一个古城市、城镇,乡村的烙印,代表的是一个地区的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从1982年评选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个到区域再到整体保护。但总体来看,教训是多于成效的,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保护意识薄弱,很多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5.
吕舟 《建筑师》2018,(4):45-55
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建筑历史研究需求的促进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引入,导致了保存真实历史信息与强调以恢复原状为修复目标的观念碰撞,影响了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形成和调整。2000年通过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现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与国际文化遗产接轨,为21世纪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1931至2005年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制定的文化遗产保护文件,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的发展与演变。本文认为,文化遗产是不断发展与逐步完善的概念。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整体化与多样化,即保护对象从历史古迹单体扩大到古迹遗址和周边环境,再发展到由历史城镇、城区和地区组成的城市整体,最后涵盖多样的文化遗产类型;其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体系化与多样化,即从强调保护古迹遗址的原真性到保护城市的整体性再发展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与国际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在本土遗产特色的基础上逐步融合ICOMOS宪章的原则与理念,这表明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认知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是我们对文物保护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新发展,扩大了文物保护的范围,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实质上就是延续祖国历史、传承民族文化。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因为一个民族断了根丢了魂,那这个民族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李光旭 《山西建筑》2009,35(18):51-52
通过研究,把保护范围拓展到了整个广州市域,建立了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层次,并强调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下埋藏文物的保护,提出了与规划管理密切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图则的编制形式,以方便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9.
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名城、名镇(村),实际就是保护名城、名镇(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忆人类昨天、前天及前天之前天的文化足迹。可持续性的保护文化遗产,首先要从提高认识着手;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环境的、伦理的和文物自身价值角度去全面理解。本文概述了国外保护在管理体制呈现出四大特色和非政府组织保护活动的特殊作用。注意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足迹、加强保护立法可操作性、注重教育等,亦都可以称之为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之要举。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入手,在分析遗产保护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保护文物——山东聊城光岳楼的修复情况,结合其在六百多年的历史中的具体保护政策、方法和措施,具体论述了光岳楼在历次修复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以及其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方面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新的形式下,要适应建设“人文北京”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北京市的文物建筑保护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存在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法国、日本等地区的文物建筑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了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探索出适合北京文物建筑保护和再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名村保护规划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名城保护的成熟经验,在板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当中提出“三位一体”的名村保护体系。“三位一体”是国土、规划和文物三个管理部门专项规划的集合体,也是村域保护、村庄保护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点线面”相结合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4.
陈存瑶 《城市建筑》2014,(29):284-284
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极大冲击,文化遗产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正在不断加大。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如何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梅 《城市建筑》2014,(14):378-378
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保护是第一位的。本文通过对从江小黄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人们往往较多的关注对城市格局、建筑遗产、文物等的保护,而忽略了对蕴含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本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最后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唐晔 《重庆建筑》2007,(1):25-28
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都武侯祠—锦里巷”,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经营相结合,并准确把握保护的各个环节,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抢救式的三峡库区文物搬迁保护,带来文物与原生 自然环境和伴生人文环境的断裂,造成库区文化遗产的破碎化 困境。针对三峡库区文物复建区的调查与分析,梳理出文物集 中搬迁保护中文物原生空间环境以及伴生非物质文化、相关 历史事件、居民生活关联的破碎化问题,并以奉节夔州古建筑 群——奉节宝塔坪文物复建区为例,基于关联性理论,提出环 境空间重构、文化内涵阐释、事件序列串联、功能更新相容等 整体性保护策略,以期为库区文物复建区及相近文物保护类型 的活态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的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目前,国内学界对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研究较为薄弱并且起步较晚,其保护理念与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国外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启示,经验的吸收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模式的升华,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