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拐之误     
《中国石油企业》2004,(3):34-35
小拐油田开发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决策的失误,主观臆断, 急于求成,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超越了合理开发程序。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小拐油田井漏的原因,总结了小拐油田2090井防止井漏的措施,得到以下认识:小拐油田易漏层是乌尔禾组至夏二段;易漏因素有两个,一是地质因素,二是钻井液及钻井措施不当造成的。该油田大部分井漏失可能性不大,各井漏失程度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小拐油田防漏要因井而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小拐油田钻井,防漏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加入堵漏剂的防漏方法,二是采取不加堵漏剂的防漏方法,后者在拐2090井运用成  相似文献   

3.
结合小拐油田开发特点及前期射孔实施情况,对影响射孔效率的诸因素即孔深,孔密,相位角,射孔方式,射孔压差,射孔液等进行了较为深化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于小拐油田的射孔参数和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拐2118井井塌的原因作了分析,对拐2118井防进塌技术工作进行了工对小拐油田防塌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罗嗅  周红灯 《河南石油》2000,14(2):16-18
文中对小拐油田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桥堵规律及处理剂损坏因素,尤其重点研究了单条裂缝岩心桥堵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拐油田现场应用的钻井完井液体系配方,并在配方中引用了一种瓣研制的多功能油层保护剂J-QD。  相似文献   

6.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4):391-391
李庆昌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24年10月生,195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四十多年来一直扎根在西北地区从事油田开发地质工作,1955年由玉门油田调克拉玛依油田工作,是新疆石油工业的老一辈油田开发专家。曾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处主任地质师,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地质师,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科协第二届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石油专业组成员。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小拐油田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桥堵规律及处理剂损坏因素,尤其重点研究了单条裂缝岩心桥堵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拐油田现场应用的钻井完井液体系配方.并在配方中引用了一种新研制的多功能油层保护剂J-QD。  相似文献   

8.
小拐油田储集层类型复杂, 目的层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储层且以裂缝为主。  相似文献   

9.
《新疆石油地质》2008,29(6):788-788
张松翰,浙江诸暨人,1932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同年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曾先后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科学研究所、油田研究所、井下作业处以及地质处任职,担任过地质员、地质师、副主任地质师、副处长、处长以及项目经理.经历了野外调查、井下地质及综合研究、油田勘探与开发及现场地质管理等工作,具有比较全面而丰富的勘探工作、地质管理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石油地质科学理论造诣.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G2083井侧钻定向钻井工艺及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问题。该井拐油田第一口在拔完套管后,直接用91/2英寸钻头进行侧钻、道斜到目的层的定向井。该井的完钻,为小拐油田恢复老井生产能力,节约成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石油规划设计》1997,8(3):47-59
加强投资和设计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新疆石油管理局加强设计管理1完善和加强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向优化设计要效益(1)结合油田建设实际情况,加强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查管理目前由于油田后备储量的不足,可供开采优质储量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低渗和复杂油藏的比例越来...  相似文献   

12.
新疆石油管理局一新型管柱工艺技术,已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肯基亚克盐上稠油油田运用近70井次,其中98%以上的现场施工获得成功。这一新型管柱技术就是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防砂管柱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1):99-99
张恺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河北沧州人,1929年元月生,1952年冬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系,1953年春到新疆中苏石油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前身)工作。曾任克拉玛依矿务局副总地质师,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等职。张恺对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1954年参加了苏联专家Л.И.  相似文献   

14.
新疆设计院成立于1982年,它的前身是由原石油工业部新疆设计院和新疆石油管理局设计预算处合并组建的新疆石油管理局规划设计处。院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该院为综合性油田勘察、设计、科研单位,具有甲级工程设计证书、乙级工程勘察证书和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证书。院属研究所是新疆石油管理局指定的油田化学药剂及涂料的质量检测中心。院内设有:油气集输、油气加工、油气储运、工业民用建筑、道桥、电力、电信、仪表自动化、给排水、机械、热力、暖通、油田及城市规划、技术经济、情报资料、出版、计算机站和勘察队共十八个专业队室,科学研究所设有:油气工艺、油田化学、物性分析及防腐四个专业组,主要从事油田化学助剂、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油、气、水处理设备、防腐、保温、物性分析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3):I001-I001
顾方闰同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6年3月出生于上海宝山,1959年8月从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先后任克拉玛依注水大队地质员、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研究所地质师、副主任地质师、主任地质师、地质处主任地质师、副处长、油藏工程处处长、新疆石油管理局开发副总地质师等职。曾任新疆石油学会第三届理事,全国天然气学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新疆石油管理局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细分沉积相”研究专题于1991年6月27日通过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验收。 这项专题研究报告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划相单元小,精度高 火烧山油田含油层段为二叠系平地泉组中下部,地层厚度达400m左右,分4个油层组11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24日,新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塔里木分公司顺利完成中国石油陆上油田最深井一轮东1井的测井任务,测井资料优质,创我国油田测井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刘敬奎,男,1937年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1961年毕业于新疆独山子石油学校,同年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由于积劳成疾于1987年7月病逝。生前曾历任过助理地质师、地质师、副科长、主任地质师、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新疆石油管理局科技处副处长等职。刘敬奎同志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储集层研究方面的专家之一,他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砾岩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了砾岩储集层的复模态结构体系;对克拉玛依油田的储集层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对砾岩油田的水驱油机理有较深入研究,扩展了特殊物性参数及裂缝识别…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负压钻井技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负压钻井技术工艺及流程,并将其用于小拐油田5口生产井的开采,发现使用地油层污染较少,可提高油田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年底。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研制的直径177.8毫米欠平衡钻井用井下控制阀,在四川油田广安8井首次应用并获得成功。这是该种控制阀在国内首次应用,它标志着新疆石油管理局欠平衡钻井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