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弄清加氢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时原料变化的影响,探讨决定基础油黏温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减压馏分油(VGO)、加氢裂化尾油、基础油等油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VGO的黏度指数及其中链烷烃、一环环烷烃和烷基苯的质量分数之和与以其为原料生产所得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考察基础油黏度指数与化学组成,发现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主要受其链烷烃和一环环烷烃的含量以及碳数分布、异构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宇 《石油商技》2009,27(3):40-45
考察了采用上海高桥石化润滑油加氢异构航空煤油生产铝箔轧制油基础油的可行性。经实验室馏分切割及性能评价,并经粗轧和精轧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上海高桥石化润滑油加氢异构航空煤油可作为铝轧制油基础油原料,由其生产的铝轧制油可制得合格的铝(箔)制品,满足铝箔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加氢裂化尾油和加氢处理重质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分析基础油的性质,并采用质谱和13C核磁共振分析异构脱蜡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考察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链烷碳质量分数和平均碳数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减小,倾点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降低;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和倾点随着分子的平均碳数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中海油环烷基常二线馏分油为原料,LH-23和RJW-2为加氢催化剂,采用不同加氢工艺制备变压器油基础油,分析了基础油结构组成对其氧化安定性与析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压器油加氢反应温度升高,精制程度加深,基础油中饱和烃(总链烷烃和总环烷烃)的质量分数由64.2%增至80.6%,芳烃的质量分数由35.8%降至19.4%,氧化后的酸值逐渐降低,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但同时析气值逐渐增大,析气性变差;同时,基础油中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由1.7%降至0,双环芳烃质量分数由12.0%降至2.6%,单环芳烃质量分数由22.1%降至16.8%,多环芳烃较单、双环芳烃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更大;在芳烃总碳原子质量分数(C_A值)为8.5%的基础油中加入萘的质量分数仅为1%时,油品的析气值由5.3 mm~3/min降至-3.5 mm~3/min,双环芳烃更适合改善基础油的析气性;为使变压器油基础油兼具良好的氧化安定性与析气性,基础油的C_A值应保持在9%~13%。  相似文献   

5.
蜗轮蜗杆齿轮结构紧凑,一般为钢-铜摩擦副,并以滑动摩擦为主,因此要求蜗轮蜗杆油必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石墨烯易于附着在摩擦副界面形成一层易剪切的润滑薄膜,用石墨烯研制了蜗轮蜗杆油。经过基础油和添加剂的筛选,研制的L-CKE/P 320号石墨烯蜗轮蜗杆油由500SN基础油,150BS基础油,10.0%质量分数的非活性硫极压剂(硫质量分数≥10.0%),5.0%质量分数的石墨烯,0.03%质量分数的十二烯基丁二酸酯防锈剂和0.5%质量分数的烷基二苯胺/受阻酚复合抗氧剂组成。L-CKE/P 320号石墨烯蜗轮蜗杆油的性能达到了《蜗轮蜗杆油》:SH/T0094—1991标准,能够满足蜗轮蜗杆齿轮的润滑要求。(图0表7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6.
选取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八烷、正三十二烷4种C_(16+)重质正构烷烃,分别与CO_2组成二元体系,通过系列恒质膨胀实验,获取各体系的泡点压力,分析了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相变边界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表明,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泡点压力随CO_2含量的增加大幅度升高,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大趋势。CO_2摩尔分数小于等于50%时,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泡点压力随碳数增加略有下降,且CO_2摩尔分数越大降幅越大;CO_2摩尔分数等于75%时,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泡点压力随碳数增加略有增加。CO_2含量小于等于50%时,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体系的泡点压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小;CO_2含量等于75%时,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泡点压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基本不变。从微观尺度分析,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相变边界呈上述变化规律的原因在于重质正构烷烃分子链较长,分子间间隙较大,容纳CO_2分子的能力较强,且易发生蜷曲。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基础油和溶剂精制抽出油各族组成的抗乳化性能,结果表明,基础油中胶质的抗乳化性能并非最差;馏分油经溶剂精制后,对抗乳化性能不利的胶质大部分被脱除,而保留的部分组分可能对抗乳化性能有利。  相似文献   

8.
宋立臣  郭莹 《石油化工》2014,43(2):216-220
针对重质裂解原料建立了基于GC-MS技术的详细组成的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其中关键组分直链环烷烃和烷基苯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有标准试样的组分,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溶液质量浓度对峰面积做图,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直接定量待测试样。对于没有标准试样的组分,根据标准试样溶液的响应因子确定各同系物组分的响应因子,然后定量。同时,对加氢尾油裂解原料的详细组成与其裂解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加氢尾油原料中烷基环烷烃所占的比例较大,单环环烷烃中大部分为六碳环,其侧链多为长链烷基,而三环及三环以上的环烷烃中长链的比例明显减小。裂解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的族组成相近时,长直链环己烷(直链碳数大于等于5)的含量越高,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总收率越高,表明环烷烃上的长链烷基参与了裂解反应。  相似文献   

9.
黄灏  曾兰英 《润滑油》2003,18(5):27-31
以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ISOSIV分子筛工艺装置生成油或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展将其应用为铝冷轧制油基础油的选择与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调合,可以调整芳烃含量,用做中低档铝轧制油基础油;分子筛装置产品经过切割,可以达到窄馏分要求,分子筛装置生成油经过高压加氢可以大幅度降低芳烃含量,用做高档铝轧制油基础油。通过对加入多种油性剂、抗氧剂、抗静电剂等调配而成的系列产品的研究及工业试用,表明其有较好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油,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原油碳、氢元素含量及氢碳原子个数比,判定原油主要组成。对原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归一化法得到原油碳数分布。结合原油的元素分析和碳数分布,计算出原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结果: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油的碳、氢元素质量分数之和达99.21%,氢碳原子个数比为2.10,说明此原油以饱和烷烃为主;气相色谱测得原油碳数分布为nC_(12)~nC_(35)之间的烃类组分,分离效果好;由碳元素浓度和碳数分布计算所得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高凝油相对分子质量为334.98,由氢元素浓度和碳数分布计算所得数值为332.92,两者相差2.06。  相似文献   

11.
辽河超稠油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致黏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辽河油田2个超稠油化学组成的系统剖析,研究了辽河油田超稠油的致黏因素,以及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曙光油田超稠油具有成熟度低,胶质、沥青质含量特别高,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特别少,并且遭受过严重生物降解等特征。胶质和沥青质的总质量分数接近70%,尤其是沥青质质量分数在40%以上,明显高于国内一般稠油。气相色谱可检测物的总质量分数在饱和烃、芳烃馏分中低于22%,在酸性非烃和中性非烃馏分中分别低于15%和1%。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及支链、开链烷烃接近消耗殆尽,GC-MS检测到的几乎全部是孕甾烷、重排甾烷和降藿烷系列化合物。低成熟度和强烈的次生降解作用是其形成的石油地球化学条件,极高含量的大分子组分和极性非烃组分是其具有高黏度的化学组成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减压蒸馏方法获得铝材轧制再生润滑油,对其理化性能、化学组成、摩擦学性能和氧化安定性进行分析,并比较再生轧制油与正在使用的轧制油和新轧制油的差距。结果表明:再生轧制油的理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都可达到铝轧制的要求,而且再生轧制油中的大分子组分比轧制油中的大分子组分少,但再生轧制油的氧化安定性较差,添加抗氧剂后再生轧制油的氧化安定性可以满足铝轧制油的要求,使再生轧制油可在保证铝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
N凹陷的油源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N凹陷为中-新生代断陷,在中央隆起带下白垩统AJ组已发现SL和AJ两个含油构造.油一油对比结果表明,该凹陷两个含油构造的原油族组成相似,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基本相同,因此它们来自同一生油岩.油-岩对比结果表明,原油的成熟度明显高于隆起带上的生油岩,而与两侧生油洼陷的生油岩成熟度相当.另外,原油(油砂)与生油洼陷生油岩的甾烷组成、藿烷分布及碳同位素值均具较好对应关系,由此可以判断原油来自两侧洼陷生油岩.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庆原油基础油的特性(粘度指数高,倾点高,低温性能差,抗氧化性能稍差),采用改善常减压切割、改进精制工艺技术,提高基础油主要性能,研制出质量符合APISJ/ILSACGF2的汽油机油。  相似文献   

15.
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对宝明页岩油进行溶剂抽提精制,考察溶剂的选择、抽提温度、剂油质量比、沉降时间对页岩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抽提温度为60℃、剂油质量比为0.5、反应时间为10min、沉降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抽余油收率为72%,抽出油收率为26%,所得抽余油中不饱和烃、硫、氮、氧含量,残炭明显降低,可作为加氢精制原料,其氢气消耗量比原料直接加氢降低约52.48%,抽出油中小于420℃组分满足4号燃料油标准,大于420℃组分可制备90号重交通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16.
某些异构脱蜡重质润滑油基础油,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常有絮状物从油中析出。为了研究异构脱蜡油絮状物生成的原因,将异构脱蜡油中的絮状物分离出来,并以模拟蒸馏、测定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质谱(MS)和核磁共振(^13C-NMR)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絮状物主要是由具有较长碳链、凝固点较高的蜡状分子,特别是链状或异构化程度较低的烷烃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 MS)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分子表征。依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质谱图平均丰度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简单快速地获得基础油中链烷烃及一环~六环环烷烃的碳数分布结果。基于基础油分子组成数据,采用Kennard-Stone方法将样品集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依据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建立预测黏度和黏度指数的模型,模型验正集及预测集预测值的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0 mm2/s和2.0,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所建模型对基础油黏度及黏度指数的预测适用性好、准确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蜡晶形态结构对原油降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蜡晶的形态变化,对蜡结晶过程中的结构、分布状态和生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用52#、62#、80#蜡配制的模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考察了凝点与蜡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沥青质、胶质和大分子降凝剂(PPD)对模拟油降凝、降粘的影响,为改善原油流动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蜡晶的微观形态结构、蜡在油中的溶解性能以及降凝剂的降凝作用与模拟油中蜡的碳数分布密切相关,只有当降凝剂分子结构与油中蜡的结构匹配时,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凝效果。通过实验确定了模拟油降凝时的临界蜡含量为40%(质量分数),大于该临界值后,凝点随着蜡含量的变化幅度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JC—1高清净性冷轧油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JC-1 高清净性冷轧油。JC-1冷轧油用于五机架高速串联轧机上具有优异的轧机清净性、退火清净性以及润滑性。可轧制0.35 m m 以上的各种规格的薄板,与国内外同类油相比,能耗下降8% ,油耗下降17% ,在贫氢退火条件下,退火后的钢板表面平均反射率在80% 以上,残炭值小于4 m g/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