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USB接口为H.264解码器FPGA验证平台提供文件下载功能,并根据H.264解码器的特点分别从硬件设计、FPGA固件设计、USB驱动程序设计和USB应用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石磊  林涛  焦孟草 《微电子学》2006,36(1):16-18,26
提出了一种H.264/AVC硬件解码器的SOC/ASIC设计方案,并在实现电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基于文中的硬件设计方案的验证策略。该设计方案已经在基于FPGA的验证平台上通过功能原型验证,结果证明,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的H.264/AVC硬件解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李杰  蔡灿辉 《信号处理》2005,21(Z1):312-315
该文讨论H.264解码器在TI公司的TMS320C64x系列DSP芯片上的实现方法,给出了在闻亭公司的DAM6416P处理平台上优化C语言代码的基本方法和在DAM6416P处理平台上对H.264解码器的C代码进行优化的具体措施.实验结果表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简要地叙述了H.264与其他标准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接着系统地阐述了实现H.264全高清解码器的解决方案,并用JM平台对全高清的视频序列进行了解码测试,验证了软解码器方案不具备实时性,采用硬件解码器才是解决全高清视频解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H.264/AVC硬件编码器的一种3级流水结构,以此来提高硬件加速电路的处理能力和利用效率。鉴于H.264编码芯片验证的复杂性,还提出了一种基于ADSP-BF537的新型多媒体SoC验证平台,并讨论了如何利用BF537,对H.264编码芯片进行全面、高效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H.264/AVC编解码器中块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去块效应滤波的算法原理,提出了基于FPGA平台实现的H.264/AVC解码器中的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并通过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
H.264视频压缩标准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广播、电视及多媒体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对H.264解码器的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为了节约资源,为了满足数字电视主副画面、多路视频会议和监控设备等应用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在基于SoC的H.264解码器中支持多码流解码的设计方案,包括软件、硬件和软硬件协同设计。通过仿真和FPGA验证表明,该设计稳定可靠,满足预期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H.264去块滤波快速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H.264去块滤波的基本原理,并基于滤波强度预判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快速去块滤波算法.通过软件实现验证了该算法在不影响解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较标准中的算法节省了约70%的滤波运算量,有效提高了软件解码器的运行速度,有助于H.264解码器实时应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介绍了H.264/AVC视频序列的结构,针对采用大序列验证H.264解码器时往往出现的重复性验证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切分视频序列并分别验证各个子序列的方案.实现了验证H.264解码器的灵活性,提高了验证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H.264视频压缩技术是压缩比很高的技术,且在同等压缩比下有较高的质量,H.264解码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显示控制系统在H.264解码器中是一个关键单元,本文讨论在H.264解码器中通过应用程序设定帧率,从而控制解码器解码速度的显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保护图像中最重要的边缘信息的量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量化方法(如TMN系列代码)相比,新方法以较小的运算量为代价使边缘信息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在降低码率的同时更好地保持了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视频解码器验证板的DDR SDRAM控制器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DR SDRAM是一种大容量,高速度的同步动态存储器,但是由于其对同步性的要求以及需要由控制字来控制的特点使得他与系统之间必须有一个接口来实现时钟同步和对DDR SDRAM进行控制.介绍了在用硬件实现H.264协议解码部分的FPGA验证中的DDR SDRAM控制器的实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用户访问的DDR SDRAM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为快速访问大容量存储器的电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BF533 DSP开发平台的基础上,着重描述如何对BF533的PPI,DMA等硬件资源进行配置,以及如何将解码器输出的YUV数据按照ITU-R 656帧格式配置成帧后传送到监视器进行显示,实现H.264解码器输出的视频播放。测试结果表明,视频显示播放可以达到实时要求,完成了一个基于低功耗DSP的实时H.264解码器系统,为移动和无线视频的接收终端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VC-1硬件解码器的SOC/ASIC设计方案,并在具体实现电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案及其验证策略的设计考虑。该设计方案已经通过基于FPGA的系统级验证。结果证明,设计方案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SoC平台设计的H.264/AVC CAVLC解码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SoC平台的CAVLC解码器.在尽量减少时钟消耗的前提下,此解码器可以解码每个变换块中变换系数的熵编码码流,并将结果按照块扫描顺序并行输出.通过在XILJNX的ISE6.0 FPGA开发软件下仿真及分析表明,在120MHz时钟时可以满足10 Mb/s码率下H.264标准中Level3.0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H.264指数哥伦布码解码部件的硬件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姚栋  虞露 《电视技术》2004,(11):14-16,23
提出了一种针对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变长码-指数哥伦布码解码的硬件设计结构,对传统的桶形移位器进行优化,主要采用基于PLA的并行解码算法以达到实时解码,同时辅助使用串行解码算法降低硬件资源消耗,保证在能够对符合H.264标准baseline Profile的码流实时解码的基础上优化了电路资源,给出实现该硬件结构对应的FPGA仿真结果及其ASIC硬件规模.  相似文献   

17.
With recent advances i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biquitous access to high quality multimedia content such as high definition video using smartphones, netbooks, or tablets is a fact of our daily life. However, power consumption is still a major concern for portable devices. One approach to address this concern is to control and optimize power consumption using a power model for each multimedia application, such as a video decoder. In this paper, a generic, comprehensive and granular decoder complexity model for the baseline profile of H.264/AVC decoder has been proposed. The modeling methodology was designed to ensure a platform and implementation independent complexity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estimates decoder complexity with an average accuracy of 92.15% for a wide range of test sequences using both the JM reference software and the x264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of H.264/AVC, and 89.61% for a dedicate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tion compensation modul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addition to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for designing a receiver-aware H.264/AVC encoder, where the complexity constraints of the receiver sid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during compression.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proposed model, a receiver-aware encoder has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Ou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the designed receiver aware encoder perform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encoder, while still being able to satisfy the complexity constraints of various deco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