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某汽轮机空心导叶的尾缘开设宽度不同的缝隙除湿结构,基于真实水蒸汽的热物理性质,针对单个叶栅流道、叶片内腔和除湿缝隙等区域求解定常三维黏性雷诺平均N-S方程.结果表明:同一喷射流量下,缝隙宽度越大,进入的热蒸汽的品质要求越低,且在叶栅槽道效率越高.在同一个缝隙宽度下,有一个最佳的喷射流量,此时能量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2.
应用两相均质混合模型和湿蒸汽平衡相变模型,对具有抽吸缝隙的某汽轮机末级叶栅流场进行了全三维定常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同一位置的缝隙,增大缝隙宽度和减少抽吸压比,将会加大缝隙抽吸量;单个方案下,结构相同的缝隙,压力面七的缝隙抽吸量一般要比吸力面上的缝隙抽吸量要大.不同方案对比发现;从气动效率及对叶栅流场的影响上,方案a优于方案b;从去水效率来说,方案b优于方案a.  相似文献   

3.
空心静叶缝隙抽吸对蒸汽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缝隙抽吸条件下,采用Fluent软件对某600MW汽轮机末级空心静叶栅内的蒸汽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讨论了缝隙位置与结构参数对主蒸汽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缝隙位置从叶片前缘向叶片尾缘的移动,汽流总压损失系数逐渐减小。缝隙抽吸使叶栅进口马赫数有所升高,且内弧上的缝隙抽吸对马赫数的影响要大于背弧上的影响;当缝隙角度α=45°时,缝隙抽吸对叶栅进口马赫数的影响较大;缝隙宽度的增大使叶栅进口马赫数升高的幅度也越大。缝隙抽吸对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总体影响不大,仅在缝隙附近的汽流静压有较大的降低;随着缝隙宽度的增加,缝隙处的汽流静压降低越大。另外,缝隙抽吸使叶片表面的汽流边界层有所减薄。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冷气掺混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导叶开展了带冷气条件下的扇形叶栅吹风试验,结果表明:冷气掺混对叶片型面压力分布有较大影响,且在吸力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冷气流量比小于7%工况下,叶栅能量损失较无冷气喷射时增加(9%),甚至在Ma=1.05时能量损失较无冷气喷射时还小;当冷气流量比大于7%时,叶栅能量损失随冷气流量比的增大而迅速增加(最大可达26%);平均出口气流角随着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变化范围为17.7°~18.1°,且在同一工况下冷气喷射会使平均出口气流角增大。  相似文献   

5.
马超 《热科学与技术》2014,13(2):169-175
使用气热耦合的方法对某实际涡轮第一级空冷导叶叶片在使用空气和蒸汽两种冷却工质情况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比情况下,消耗相同的冷却工质质量流量时,使用蒸汽获得的冷却效率可以比使用空气时提高约0.1,但对主流的干扰相对较大;在获得相近的冷却效果时,蒸汽的消耗量仅需空气的60%左右,对于主流的干扰也相对较小。所建模型在空气冷却条件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喷淋脱硫塔喷嘴外流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喷淋脱硫塔喷嘴数值模型,研究了影响喷淋脱硫塔内气液传质的喷淋液流量与液膜平均破裂长度、喷嘴初始喷射角、液滴平均粒径的关系。设计了专门的测试平台和单匝螺旋喷嘴,采用快速CCD和数码照相机拍照对液膜和液滴运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模型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液膜平均破裂长度随喷淋液流量加大而减小;液滴平均粒径减小随喷淋液流量加大而减小;在喷嘴出口缝隙高度等于4.25 mm时,随流量的增大,喷嘴的喷射角随流量的增大反而变小,大于4.25 mm后,在同一喷嘴缝隙高度下,喷射角随喷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基于利用控制容积法求解Reynolds时均的N-S方程、k-ε模型和Lagrange方法等模型,分析了空心静叶栅内部的二维湿蒸汽汽液两相流场和不同粒径的水滴沉积规律、沉积位置,同时在沉积位置开2种宽度、3个方向和不同数量的缝隙分别分析了抽吸和吹除两种方法的去湿效果,并且根据计算的结果对各工况进行了效率分析。通过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开缝隙方向尽量要和当地的流速方向一致且缝隙宽度不能太大,这样缝隙内就较好的流场,且吹除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滴的沉积,但通过效率分析抽吸方法比吹除方法效率高,从减少水滴沉积和能量损失两方面考虑,抽吸方法更好一些。图3表3参6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有效提高循环效率,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发电系统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热效率高、污染小、运行灵活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余热锅炉与蒸汽轮机共同构成了联合循环系统的底循环。  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能量平衡和热力学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进行建模运算,研究了蒸汽流量、给水温度、过热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的变化对蒸汽轮机的输出功率、热效率和蒸汽总吸热负荷的影响,同时在稳态运行的条件下,对底循环的工作原理和传质传热流程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表明:增加高压蒸汽流量,减小低压蒸汽流量,可以在具有较高热效率前提下,使蒸汽轮机输出更高的功率。在优化运行参数下,吸热负荷比参考工况减小了45.7 kW,热效率由23.82%增至26.92%。  结论  高压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升高,蒸汽轮机系统热效率越高,但吸热负荷和输出功率变化幅度很小,可适当提高高压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蒸汽轮机的热效率。而给水温度升高时,输出功率不随给水温度发生变化,而蒸汽吸热负荷会随着给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给水温度越高,蒸汽所需热负荷就越小,有利于减少热能的输入而提高蒸汽轮机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利用控制容积法求解Reynolds时均的N-S方程、k-ε模型和Lagrange方法等模型,分析了空心静叶栅内部的二维湿蒸汽汽液两相流场和不同粒径的水滴沉积规律、沉积位置,同时在沉积位置开2种宽度、3个方向和不同数量的缝隙分别分析了抽吸和吹除两种方法的去湿效果,并且根据计算的结果对各工况进行了?效率分析。通过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开缝隙方向尽量要和当地的流速方向一致且缝隙宽度不能太大,这样缝隙内就较好的流场,且吹除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滴的沉积,但通过?效率分析抽吸方法比吹除方法炯效率高,从减少水滴沉积和能量损失两方面考虑,抽吸方法更好一些。图3表3参6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冷气掺混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船用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导叶开展了带冷气条件下的扇形叶栅吹风试验,结果表明:冷气掺混对叶片型面压力分布有较大影响,且在吸力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冷气流量比小于7%工况下,叶栅能量损失较无冷气喷射时增加(< 9%),甚至在Ma=1.05时能量损失较无冷气喷射时还小;当冷气流量比大于7%时,叶栅能量损失随冷气流量比的增大而迅速增加(最大可达26%);平均出口气流角随着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变化范围为17.7°~18.1°,且在同一工况下冷气喷射会使平均出口气流角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较准确地确定汽轮机湿蒸汽区的抽汽焓值和排汽焓值,定义了级的指示性相对内效率,在能量平衡法和曲线外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湿蒸汽区蒸汽焓值的计算模型,并对汽轮机的各种工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能量平衡法的迭代初值要求较低,对机组各种工况均有较好的适用性,湿蒸汽区回热抽汽焓值和低压缸排汽焓值的计算精度较现有的计算模型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汽轮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与其配汽方式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配汽方式对机组运行极为重要。根据某热电厂6号机的热力参数汇总表,提出了计算喷嘴组流量与其进出口压力比的关系的方法,给出了新的配汽方式,并对两次配汽方式下的机组进行相关热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推荐的配汽方式下的机组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汽轮机配汽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现有汽轮机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调节级不平衡汽流力和轴承静、动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发现了汽轮机配汽方式对瓦温、瓦振、轴心位置等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汽轮机配汽方式对轴系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汽轮机配汽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结合现场运行实践,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配汽优化对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蒸汽流场对凝汽器汽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两相流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凝汽器喉部出口蒸汽流场对凝汽器汽阻影响的机理。指出采用均流装置使300MW机组凝汽器喉部出口蒸汽流场趋于均匀以后,可以减小汽阻、降低排汽压力。为提高机组的经济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技术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汽轮机通流效率的各项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进行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状态评估后,可以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软件对影响汽轮机通流部分经济性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及计算,为电厂大修中汽轮机的检修提供检修的重点。以某一超临界660MW汽轮机为例,给出了汽轮机通流状态经济性评估的大修通流状态实测数据及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汽轮机大修的重点检修工作。  相似文献   

17.
饱和蒸汽背压式小型汽轮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敏 《汽轮机技术》2001,43(4):210-211
介绍了100-300kW系列饱和蒸汽背压式汽轮机,阐述了其开发设计思想,性能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汽轮机内湿蒸汽实验测量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的湿度、水滴的粒径和分布,以及水滴的带电特性,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一些新的测量技术,包括光散射法、微波法、电容法、图像法等。本文对这些新的测量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和介绍,对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汽轮机高压缸蒸汽激励故障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訾艳阳  何正嘉  张周锁 《汽轮机技术》2000,42(3):166-169,144
当机组运行工况恶化而产生非平稳,非线性的振动时,综合应用新兴的小波分析和经典的频谱分析等信号处理技术可以获得丰富的诊断信息。针对兰州西固热电厂5号汽轮机组高压缸大修后的振动现象,描述了汽轮机蒸汽激励故障征兆及其产生原因,指出了减振措施及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Steam trapping     
Money and high-grade energy are being wasted in industrial installations through faults in steam trapping. Steam loss may occur through trap failure or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of wrongly sized traps. the Cv method for estimating steam loss is described. the technique for surveying steam traps is described, based on visual and aural observation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inally, a list of applications error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