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要求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区域土地利用战略。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可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城镇核心区、都市城郊发展区、三峡生态保育区、武陵农业发展区。通过差别化土地利用策略的区域指引,从土地利用策略中心、生态屏障建设、基本农田调整、新增建设用地4方面对各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对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统筹城乡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利用方向、方针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辽宁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土地、环境等方面的4类23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辽宁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划分为林牧业生态发展区、辽东半岛经济发展区、中部城市综合发展区和辽西生态环境保护区。并结合各分区特点,提出其土地利用方向。该研究可为制定辽宁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熵的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陵水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基本原理,对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陵水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先缓慢增长、再加速增长的变化过程,总趋势是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2)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依次可分为生态保育区、风景旅游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农业建设区和综合产业发展区5个区域;3)利用主成分分析,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对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4.
资本飞 《地矿测绘》2023,(2):34-37+59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此,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对玉溪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10年间玉溪市耕地、园地、其他土地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基本没变。2)玉溪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不断增强,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其中,红塔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周边地区,平均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73.73,是利用程度最低的元江县(214.45)的1.28倍,说明土地利用程度的不均衡性影响着区域协调发展。3)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10年间共减少18 751.04万元,其中红塔区减少最多,元江县减少最少;林地是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反映出研究区生态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阈值反过来限制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方向。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论文选取乌鲁木齐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指标数据和矢量图,利用ArcGIS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分析,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得到乌鲁木齐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使用情况,然后建立适用于乌鲁木齐市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先后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良好耦合5个阶段,最终达到良好耦合状态;2)2018年生态环境指数仅为0.795 5,滞后于土地利用指数,生态环境压力居高不下,生态涵养能力和生态治理水平仅为0.152 9和0.272 5,远低于0.37的生态环境压力。今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兼顾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错地带,与市区有着广泛的经济、社会、生态联系。文章以北京市为背景,分析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北京市以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将有助于克服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给城乡结合部土地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而推动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利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错地带,与市区有着广泛的经济、社会、生态联系。文章以北京市为背景,分析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北京市以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将有助于克服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给城乡结合部土地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而推动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利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土地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大中城市建立城郊结合部大比例尺一体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研究了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对面向制图与面向数据管理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库建设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维护与应用的方法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天弘  雷平 《资源与产业》2019,21(1):95-104
作为生态风险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近年来热度持续上升。为考察国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研究进展,选取该研究主题现有国内文献,通过编码、分析和归纳,从研究区域分布、数据采集与处理、土地利用分析方法、生态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现状做出清晰准确的概括,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目前的研究区域覆盖面广泛,采样对象特征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西部地区占比较大,反映了学术界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健康的密切关注。“3S”技术作为主要的数据获取手段,为现有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根据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目前以描述性分析方法为主,较少使用预测模型。生态风险计算方法以国际传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其中基于后者的ERI方法可以进行深入的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近年来逐渐成为主流方法。综合来看,由于部分贫困地区数据采集技术普及程度有限,为响应和支持国家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后续可适当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和山区的研究数据获取。定量研究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状态,但其背后复杂的驱动因素仍需更多的研究投入,为减少评价过程中研究者主观经验的干扰,未来可适当引入不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波  南灵 《资源与产业》2012,14(1):124-130
为了定量测度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的时空差异,为陕西省土地利用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陕西省2000-2007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碳吸收量进行测算,并利用碳排放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0-2007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2007年达4 944.08万t,年均增长率为9.46%;2)2000-2007年期间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出关中最大,陕北次之,陕南最小的分布格局;3)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基尼系数按区域分解表明,陕西省不仅整体上表现为碳排放量的增加而且三大区域内部也表现为碳排放量的增加;4)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基尼系数按土地利用方式分解表明,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的不平衡是影响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唐山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8—2008年唐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对子效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效益的驱动机制进行定性研究。最后提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子效益系统之间协调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唐山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8—2008年唐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对子效益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效益的驱动机制进行定性研究。最后提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子效益系统之间协调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土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层次、战略性、综合性的地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国土规划是以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土规划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城乡一体化规划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创新规划的思维模式和规划方法,不仅在宏观层面为决策层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边缘农地利用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市边缘区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其农地利用既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又要发挥农业生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边缘区农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被低效利用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要加强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其农地利用既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又要发挥农业生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边缘区农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被低效利用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要加强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刘加凤 《资源与产业》2009,11(4):133-135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资源依赖型产业,其开发又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破坏。旅游业发展的环境问题是学术界最传统又是永不衰老的热点话题。文章分别从风景游览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和旅游生产管理用地等3种旅游用地利用类型出发,将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以及对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期对旅游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湛兰  周勇  徐艳 《资源与产业》2008,10(2):93-97
本文以1998-2004年荆州市土地利用详细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定量分析,并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荆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逐年提高,而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因此,今后荆州市的发展一定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