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形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曦 《规划师》2000,16(6):112-11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作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市设计的易识别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蓁  朱小雷 《华中建筑》1999,17(2):108-112
在分析城市设计及其易识别性内涵基础上,利用格式塔心理学和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结合实例探讨了城市设计中建构易识别特征的设计思路。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指出易识别性对城市设计中帮助人们找到环境认同感和归宿感、建构城市特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鹏飞 《华中建筑》2012,(8):155-158
将城市意象理论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相结合,从城市意象构成要素及其演进角度进行实践和探索,分析了城市意象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上的关联性以及未来在时间一空间结构上发展的可能性,希望在城市特色延续和保护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挖掘城市特色内涵为出发点,以城市意象五大要素为基本理论依据,探讨了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的关系,并将其扩展至城市规划设计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进行城市特色的塑造研究。最后以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实践尝试城市特色的意象扩展,为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城市特色塑造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单位切割后的零散地块在我国各城市拓展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城市中心地区的零散地块经常成为规划整合的难点。本文以无锡五爱广场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在零散地块的城市设计中如何统一空间形态,凸显城市特色,使城市中心区的意象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6.
郑州二砂文创广场城市设计探索了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融入城市发展构架中,以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的协同发展.文章重点研究了以文创为特色的区域公共中心构建,在56hm2城市单元中妥善解决园区活动行为整体性与确保城市交通路网系统性的矛盾,以及追求历史意象的工业文化传承和运用新旧共生方法反映城市动态发展的形态表现.  相似文献   

7.
刘凯 《中州建设》2004,(10):75-75
城市特色,城市个性和城市整体意象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系指某城市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表征。而就具体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而言,特色一般主要涉及与人的视觉相关的城市空间形态,布局结构及景观规划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重庆三峡广场城市意象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奕苇  罗娟 《山西建筑》2011,37(15):21-22
通过追溯城市意象的含义,运用城市意象中的"五要素理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重庆三峡广场的设计中的得失,总结得出城市商业步行广场的意象设计规律,以指导设计人员更好地认识城市、分析城市、设计城市、改造城市。  相似文献   

9.
唐云  屠威 《规划师》2007,23(1):32-34
宁海县火车站站前核心区城市设计利用现状山体和"龙"形水系形成空间形态和景观意象,构建"一轴、一心、两翼"的总体结构,并从轴线构成、核心功能构成、开放空间构成、地标构成和界面构成五个方面塑造特色.  相似文献   

10.
舒波  张蒙 《华中建筑》2011,29(7):129-132
通过对达州白塔片区的城市空间概念设计实例的剖析,从城市意象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利用城市民族性、地域性的建筑风格来体现达州市的地域特色,以及如何将地域历史文化元素运用到白塔片区城市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去,以体现城市空间鲜明特色和魅力.设计中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把握城市文脉,进而突出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丰富性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吕天娥 《山西建筑》2010,36(32):36-37
首先针对城市公园的功能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公园城市家具设计的种类和特征,最后根据设计案例提出了公园城市家具设计的具体思路,并指出城市家居的设计应考虑具体环境。  相似文献   

12.
庞丽 《山西建筑》2014,(12):18-19
从城市设计导则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旧城区城市规划导则的作用和实施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对旧城保护区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控制要素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旧城保护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山东新泰滨湖片区城市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栋 《山西建筑》2010,36(11):56-57
针对如何在城市复杂的系统中显山露水,体现城市的地域性与特色这一问题,通过介绍山东新泰滨湖片区的城市设计案例,从背景、现状、构思等重要环节,探讨此类滨水城市设计的处理方法,用以指导相关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现代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城市空间模式.会使城市空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使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人类对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追求变化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变化。但由于城市规模大小、经济水平、人文习俗、社会制度与自然环境基础等的不同,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适合于每个城市的空间和谐模式。基于此,结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探讨了城市空间和谐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以期为各城市在构建和谐空间结构与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卓亦超 《山西建筑》2010,36(5):60-62
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象,提出一种改善方式,即城市结合竖向建筑设计,阐述并解释了竖向城市产生的必然原因,提出了竖向城市以缓解城市与环境的矛盾,为人类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道路,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美国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皓 《城市规划》2003,27(6):72-80
分析现代美国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因素。重点叙述二次大战之后的大规模郊区化现象 ;后工业时代中心城市的衰落 ;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政府的城市政策和规划控制在城市建设中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以及面向城市现实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之间不应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过渡体和中介空间,使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沈阳明代卫城和清代盛京两个时期的城市形态为研究对象,从女真入关前的几座关外城市入手,探讨了影响沈阳从卫城到都城的转变因素以及城市的主要空间特征。从而提出了汉文化的影响、女真人传统习惯的保留和女真贵族的宗教理想,是影响城市形态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殷其雷 《山西建筑》2012,38(5):14-15
对形态学的定义及城市形态学理论作了简要阐述,并就城市形态学在街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城市形态学对街区设计的指导框架及设计流程,从而保持城市形态的延续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水利是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制约古代城市发展变迁的典型影响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导致城市形态变迁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慈城(古慈溪县城)的城市形态变迁为例,阐述慈溪所在的区域水系环境变迁对于慈溪城市形态发展变迁的重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