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因其释放周期较长、稳定性强、释放速率可控等特点迅速发展为二氧化氯消毒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采用多孔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吸附载体,利用载体的高吸附性能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或亚氯酸钠溶液及活化酸进行吸附,释放出的二氧化氯气体因载体内部多孔交联结构的阻滞作用达到缓释效果。分析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缓释机理,论述其现有制备方法及缓释控制技术,并对其主要应用领域加以综述,指出现有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因其释放周期较长、稳定性强、释放速率可控等优点迅速发展成为消毒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应用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二氧化氯生产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化工和环保的热点。本文从开拓二氧化氯的应用市场着眼, 并结合环境友好的理念, 以蔗渣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的高吸水树脂为缓释基材, 琼脂为交联剂, 制成一种新型长效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 并考察了它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活化剂的种类和用量、蔗渣浆纤维基质高吸水树脂的用量、温度、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是影响固体二氧化氯释放通量的因素, 且柠檬酸是最佳的缓释活化剂, 固体ClO2及含固体ClO2的产品应在低温下保存, 制备长效缓释型的产品,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l%。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缓释型固体二氧化氯制备工艺简单, 价格低廉, 使用安全有效;设计不同平均释放通量, 不同有效释放时间的固体二氧化氯产品可以根据使用环境, 添加不同浓度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不同数量的缓释基材、控制酸性活化剂的种类和加入量来实现, 对二氧化氯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缓释二氧化氯凝胶的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释二氧化氯凝胶能通过长时间持续释放出二氧化氯气体对空气进行消毒。讨论了缓释二氧化氯凝胶的制备原理和释放机理,通过测定缓释二氧化氯凝胶释放曲线,研究了其释放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缓释二氧化氯凝胶二氧化氯的活化释放过程可简化为一个不可逆的扩散反应过程模型,并得到了其不同释放阶段所遵循的宏观动力学规律:释放初期,近似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lgρ=-0.005 3t+1.649 3;释放中期,近似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ρ=-0.678t+45.346;释放末期,近似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ρ=0.000 9t+0.012 8。  相似文献   

5.
对固体缓释型二氧化氯的释放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二氧化氯的释放经历了随时间增大和降低两个阶段,得到了不同释放阶段所遵循的宏观动力学规律,两个阶段均近似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r=0.00664+0.3953Q;r=0.1704-0.2165Q。可为二氧化氯的控制释放研究、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亚氯酸钠、硫酸氢钾、碳酸氢钠、二氯异氰基尿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进行复配得到可以稳定释放二氧化氯的固体制剂,将其用于处理碱性品红染料,对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进行了探讨。通过滴定分析,分别测定了固体制剂在水中的所释放的有效氯、二氧化氯和氯气的质量浓度。将固体制剂用于处理碱性品红染料,探讨了固体制剂的用量、体系温度以及p H值等因素对染料溶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温度为45℃、溶液体系p H值为4.8、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在碱性品红溶液中的投加量为0.32 g·L-1时,染料可以在100 s内实现降解率超过98%。对该体系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观活化能为21.73 k J·mol-1。  相似文献   

7.
针对塑料油加氢处理过程中因氯盐导致管道堵塞及腐蚀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加氢脱氯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载体及助剂对塑料油有机氯脱除效果,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240 h长周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助剂Ni和X改性后的分子筛M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氯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作用,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及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在世界上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进展,对可控释放二氧化氯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用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特殊性能,结合吸附控制理论、传递理论、反应工程等理论,二氧化氯的发展方向能够实现控制释放,使之具有普遍化意义及市场价值,以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杀菌剂在工业或民用杀菌消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有性质不稳定,不便于贮存、运输及长效缓释杀菌等缺点.新型的固体长效二氧化氯缓释方法可以弥补以上不足.该文提出一种用使用明胶和β-环糊精制取固体二氧化氯缓释剂的新配方,与已报道的同类固体缓释方法相比,制取更简单、缓释效果更好,比单独使用明胶和单独使用β-环糊精制取的二氧化氯缓释剂缓释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加热法进行分子筛的合成晶化,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碱金属盐作为助剂,使得分子筛晶体粒径更小,形成的晶粒更加均匀.研究结果表明,将微波法与碱金属盐合用可以明显改善反应条件,晶化时间10 min,晶化温度100℃,合成分子筛粒径约为400nm.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二氧化氯使用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炎松 《化学世界》2000,41(5):235-236
通过加入一种水源性稳定剂 SI能使亚氯酸钠和固体酸在干燥状态下混合后不放出二氧化氯 ,将混合物加入水中又能迅速地产生二氧化氯 ,得到澄清透明的二氧化氯黄色水溶液 ,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稳定型二氧化氯杀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全红  邹宗柏  刘强 《化学世界》2000,41(12):628-631
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高效、应用广泛的杀菌剂。采用碱性过碳酸钠溶液吸收Cl O2 气体 ,制成 Cl O2 稳定溶液。在此基础上 ,研制了粉末状固体 Cl O2 和凝胶状固体Cl O2 ,能稳定缓慢释放 Cl O2 气体 ,有效释放期可达 2~ 4月。  相似文献   

13.
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制备与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稳定性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安全低毒消毒剂,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探讨了加水量与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稳定性也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对推广应用稳定性二氧化氯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T氯气吸附装置对碳分子筛的氯气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分子筛可反复多次吸附氯气,并且结构骨架依然存在,稳定性较好.在273℃、0.332 MPa下,氯气吸附质量分数可达35.92%.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氧化消毒剂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以亚氯酸盐、氯酸盐为主要原料的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进展 ,重点评述以氯离子、甲醇或过氧化氢为还原剂的氯酸盐工艺。指出以过氧化氢为还原剂的二氧化氯发生方法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氯气和酸性芒硝的生成 ,建议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尽快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特色二氧化氯发生技术 ,同时制定有关二氧化氯纯度和发生器等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作为水处理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纯度和使用成本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在DTJHP法高效、高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作者研制了新型高纯二氧化氯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该项技术运行成本低、性能稳定、无泄漏、安全可靠.该装置运行的综合费用仅为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的30%左右、纯二氧化氯发生器(以亚氯酸钠为原料)的5%~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过硼酸钠制备的稳定性二氧化氯存在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硼酸钠为稳定剂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液)。通过对稳定液性质的测定、溶液稳定性试验、纸色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在与以过碳酸钠为稳定剂的稳定液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配位化学理论,提出在以过硼酸钠为稳定剂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ClO2是以活性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推测了其可能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应用角度出发, 综述了近年来H2O2/固体催化剂氧化脱硫体系中载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分别从单一氧化物载体、复合氧化物载体、活性炭载体、分子筛及复合分子筛载体4个方面论述了氧化脱硫催化剂载体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成果。单一氧化物载体重点介绍了Al2O3、TiO2、S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主要对二元复合氧化物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以ZSM-5、SBA-15、MCM-41、HMS为代表的分子筛及复合分子筛载体。最后将不同类型载体的结构特点、反应优缺点等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望了氧化脱硫催化剂载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并提出分子筛及复合分子筛载体将是氧化脱硫催化剂载体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朱毅 《合成纤维》2007,36(12):42-45
介绍了吸湿排汗纤维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异形喷丝孔结构对聚酯纤维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道工艺对异形度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加入亲水性基团、降低纺丝温度、采用亲水性油剂等,不仅能增加纤维异形度,而且可提高纤维吸湿排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