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东 《啤酒科技》2006,(10):20-23
啤酒的稳定性主要分为生物稳定性、口味稳定性和胶体稳定性。啤酒一旦失光、混浊,在外观上便可看出,消费者不敢购买;如果属于生物稳定性不好,酵母或细菌在酒内繁殖,不但口味变坏,还会影响饮用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啤酒瓶可能发生爆破,危及人身安全。口味稳定性不好的啤酒,由于氧化等原因,产生老化味、日光臭等,使啤酒口味变坏,失去了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酱卤肉制品是我国传统的一大类肉食品,历史悠久。其特点为:成品可直接食用,具有色泽亮丽、口味酥润、香气馥郁、味美可口等。酱卤产品还可以通过调味和煮制两个特有的工艺环节,制作出依据不同地区的多种口味,如可以调出适合北方人的稍咸口味,适合南方人的稍甜口味,还有红烧、五香、糖醋等口味。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另外还形成了许多地方名产或特产,如北京天福号酱肘子、北京月盛斋的酱牛肉、苏州的酱汁肉、河南的道口烧鸡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外食品工业》2005,(8):32-32,34
调味品中民族风味继续流行,最近推出的产品迎合了全球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比较流行的口味中有各种辣味(如辣椒、胡椒、及咖哩),但是人们更关注民族口味或异国口味的纯正性。在加拿大,Contemporary Ocean Products推出了黑芝麻盐,混合了大粒海盐以及烤烘过的黑芝麻。该产品在食品店有售,据说这种亚洲风格的调味品可以为面包、寿司、面条、米饭、椰菜、土豆、菠菜、以及炒菜添加味道。  相似文献   

4.
醇金尚食     
陈莉 《中国烹饪》2012,(6):79-81
梧州毗邻广东,其口味主要以粤菜为主。也掺和了广西本土及湖南、四川的口味。原料广采博收。追求生猛,善用烧、煲、软炸、软炒、清蒸等烹调技法.口味清甜、微辣、鲜香、脆嫩。形成了饶有风情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工业》2004,(6):26-26
酱腌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菜肴,近年来由于蔬菜种类的繁多,加上各地饮食习惯、口味不同,酱腌菜在品种、口味方面各有不同的风味。有一些酱腌菜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海外。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糯米,苹果为原料生产的一种新口味的酒,工艺简单可行,出酒率高,成品口味纯正,鲜爽。  相似文献   

7.
王洪英 《啤酒科技》2007,(6):53-53,55
本文分析了影响啤酒口味的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如何控制这些因素,防止啤酒产生不良口味。  相似文献   

8.
香肠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肉制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传统香肠单一口味已不能满足那些喜爱吃麻辣口味的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吃麻辣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开发麻辣口味香肠,迎合消费者需求已是一种趋势;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案。确定食盐、白糖、红辣椒粉、复合香辛料的添加量分别为:3%、2%、0.5%、0.41%。  相似文献   

9.
家乐     
《四川烹饪》2006,(1):25-25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口味随着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变化,这给餐饮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口味无国界,各种菜系大行其道。近到川菜、粤菜、湘菜,远至东南亚风味、欧美风味,人们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非同寻常的世界美食之旅。面对日新月异的口味需求,厨师要拿得准,变得快。为了帮助厨师紧跟市场潮流,家乐又推出一创新力作——家乐新风味炒酱系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啤酒市场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移到质量竞争,质量竞争开始转移到啤酒口味竞争。如何控制啤酒口味的均一性,成为每一个啤酒生产企业需要控制的问题。为了控制啤酒口味的均一性,我们公司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我国城市居民在外就餐频率与口味偏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有完整在外就餐频率及口味偏好调查数据的四个城区中1 957名18~65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外就餐和口味偏好现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在外就餐频率与口味偏好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对象每周在外就餐频率为<1次、1~3次、4~6次、≥7次的人群比例分别为35.8%(701/1 957)、33.5%(655/1 957)、18.3%(358/1 957)、12.4%(243/1 957)。男性和女性口味偏好上存在差异,男性口味偏咸率、口味偏油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口味偏甜率高于男性。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基础上,与在外就餐频率<1次/周的城市女性居民相比,在外就餐1~3次/周的城市女性居民口味偏咸的风险增加59%(OR=1.59);在外就餐1~3次/周、4~6次/周、≥7次/周的城市女性居民口味偏甜的风险均增加范围为51%-77%(OR=1.51,OR=1.71,OR=1.77);在外就餐1~3次/周、≥7次/周的城市女性居民口味偏辣的风险分别增加54%(OR=1.54)和78%(OR=1.78)。与每周在外就餐频率<1次的城市男性居民相比,每周在外就餐4~6次的城市男性居民偏油口味和偏辣口味的风险分别增加61%(OR=1.61)和85%(OR=1.85)。结论 城市居民在外就餐频率可能与口味偏好存在一定关联。应当加强在外就餐人群的营养宣传教育,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2.
新口味水果糖的研制与工艺张广杰水果糖是糖果中比较大宗品种。为适应人们不同口味的需求,本人研制出几种新口味水果糖。一、酸味糖(一)工艺流程→→→→↓→→→→水成品打包包装拣选成形冷却熬煮溶化化学糖浆白砂糖调味料(二)材料与方法研制由砂糖2公斤,化学糖浆...  相似文献   

13.
浅谈啤酒口味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老化口味是啤酒口味变场的典型代表,避免氧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红汤,是我们对色泽红亮、口味多变的一类半成品汤汁的俗称。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红汤是川菜独有的,其实,它在别的菜系里也有,只不过被广泛运用还是近年来的事。由于当今新型调味品和新原料的大量出现.各个菜系的厨师都在尝试着利用这些原料对红汤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就使红汤从单一口味衍变成了多种口味。  相似文献   

15.
锅包肉     
话说这锅包肉的来历虽是有诸多种说法,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样的:清朝时,哈尔滨的滨江关道衙门经常宴请外国客人——主要是俄罗斯人。但是北方菜不合外国人的口味,衙门就让官厨按照俄罗斯人喜欢的酸甜口味来傲菜,于是咱们的大厨就将焦烧肉条加入了水果做成了锅包肉,后来又按照中国人的口味把水果去掉换成姜丝、  相似文献   

16.
1前言啤酒口味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瓶装(桶装)啤酒质量。啤酒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工艺、设备、操作等原因,特别是啤酒灌装以后在温度、硫基、多酚等物质的影响下,口味会逐渐变差、老化,产生焦糖味、苦味,继而形成特殊的纸板味,即老化味。此外,啤酒中的一些物质会氧化产生不良气味,这些都会使啤酒失去可饮性。如何酿制出优质啤酒及提高啤酒的稳定性(即延长保鲜期)是酿酒工作者当务之急。实践证明,对啤酒口味稳定性危害最大的是氧,降低啤酒中溶氧量和瓶颈空气是保持和延长啤酒口味稳定性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2老化味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纯生啤酒生产中必须强调无菌化管理.应把纯生啤酒看成是无菌酿造出来的生啤酒,这样的啤酒口味纯、鲜,而不是有菌酿造再用膜过滤的生啤酒。这样的啤酒口味杂、糙。  相似文献   

18.
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建立了一个口味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日本人的口味与澳大利来人有什么不同。已经知道,日本人吃得很咸和喜欢吃酸性食物,但他比澳大利亚人具有更敏感的味觉,能准确地识别出加在天然食物中的人造添加剂。澳大利亚建立这个研究中心不是出于好厅,而是为了扩大本国的食品出口到日本。今后还将研究其他亚洲国家居民的口味特点,因为澳大利亚想成为亚洲食品的最大供应国。澳建立口味研究中心@李玲玲  相似文献   

19.
麦汁煮沸是啤酒酿造的重要工序之一,影响啤酒的口味和非生物稳定性。通过提前麦汁初沸时间、缩短麦汁总煮沸加热时间,对麦汁煮沸工艺进行优化,在保证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啤酒口味,降低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烹饪》2011,(2):94-95
徽菜用料简朴,口味热烈浓重,经过升级之后的新徽菜,虽然仍不脱其乡土气,但在口味上更符合现代人需求,五味更加鲜明,但却减少了油腻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