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粒浮选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盐类矿物浮选理论及工艺浮选溶液化学盐类矿物的溶解度较大,溶解的矿物组分与浮选剂及矿物表面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对矿物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在盐类矿物-浮选剂-水溶液体系中,溶液化学行为支配着盐类矿物的浮选行为与分离。 D.W.Fuerstenau研究了白云石-磷灰石体系的相互平衡关系。通过ζ电位测定,发现在一定pH条件下,白云石的动电行为类似于磷灰石表面。根据磷灰石及白云石的溶  相似文献   

2.
胡岳华  王淀佐 《矿冶工程》1990,10(2):20-23,53
本文通过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定,浮选实验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脂肪酸钠浮选盐类矿物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钠在盐类矿物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或表面反应,使盐类矿物表面负ζ-电位显著增加,油酸钠在盐类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与金属油酸盐生成的溶液化学条件有一致关系,磷灰石、萤石、重晶石、白钨矿、方解石浮选回收率显著上升所需捕收剂浓度,对应于表面脂肪酸钙(钡)沉淀生成所需脂肪酸钠的浓度。这表明,脂肪酸类捕收剂与盐类矿物的作用机理是表面化学反应生成金属脂肪酸盐沉淀。  相似文献   

3.
杨晓峰  刘全军 《矿冶》2017,26(1):19-23
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由矿物颗粒在溶液中的化学行为决定,矿物在溶液中的溶解组分又决定了矿物在浮选体系中的行为状态。因此,矿物溶液化学的研究可以解释大多数溶解度较高的盐类矿物在浮选中与各类捕收剂的作用机理。为了预测和控制选矿药剂在不同p H值条件下对白钨矿、方解石、萤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对三种主要含钙矿物在水溶液中的溶液反应及反应常数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合理的浮选环境、药剂制度,实现从理论角度分析并解决常温条件下白钨矿难以分选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半可溶盐类矿物溶液化学行为及其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溶液化学计算、原子吸收光谱、俄歇电子能谱及浮选实验, 研究了白钨矿、方解石、磷灰石体系中矿物溶解平衡及其对矿物表面性质与可浮性的影响。这些半可溶性盐类矿物溶解度相对较大, 一种矿物溶解组分在另一种矿物表面的化学反应, 将导致矿物表面化学组成、电性及可浮性的变化, 这是半可溶盐类矿物浮选分离困难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浮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认为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盐类矿物浮选溶液化学、细粒浮选、新型浮选药剂和浮选设备的研究是浮选理论与工艺的5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治元  王博 《金属矿山》1995,(4):38-41,55
本文对萤石、方解石为例,介绍了萤石,方解石单矿物在自然pH值下单独体系中的浮选结果,并通过萤石-方解石共存体系中浮选试验和热力学计算与分析,提出了矿物表面的相互转化是导致盐类矿物共存体系浮选分离复杂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复杂盐类矿物共存体系的浮选规律。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现代工艺矿物和矿物工程会议(PM&MPIC′92)定于1992年9月20—25日于北京举行,现已向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人士发出第一轮通知。通知中说,该会议的宗旨在于使国际这两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紧密联系起来交流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相信此会议将对世界矿业有所裨益。其次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处理复杂难选矿石(低品位、多金属、细粒共生)的现代矿物工艺和矿物工程,包括量子矿物学、优先浮选药剂的分子设计、无捕收剂浮选的电化学、氧化物和盐类浮选理论的溶液化学、细粒和超细粒的现代分选设备、钙镁型难选氧化矿石新化学处  相似文献   

8.
常规工业浮选实践中以油酸盐为捕收剂,从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伟晶岩铝硅酸盐矿物中选择性浮选分离锂辉石时,锂辉石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分离的决定性因素。晶体学研究认为,锂辉石{110}解理面上的Al晶格质点是油酸盐选择性化学吸附的最佳质点,而其他伟晶岩铝硅酸盐矿物的Al则位于晶胞内部,导致油酸盐不能对其吸附。由于晶面的不同,任何一种矿物特定表面上都含有许多不同的表而原子晶格质点,并且这些表面原子带有不同的断裂化学键。矿物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晶格缺陷,或者本身固有的各向异性的晶体结构,都会导致矿物表面的不均一性。要正确理解矿物-捕收剂体系中的矿物表面电性、润湿性、捕收剂的吸附等一系列矿物表面化学性质,必须考虑到矿物特定的表面原子晶格质点。本文研究了油酸盐-锂辉石浮选体系的各种表面化学性质,内容包括:油酸盐捕收剂溶液化学、锂辉石-水体系溶液化学以及酸碱处理对锂辉石各种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泳、油酸盐吸附研究、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和哈里蒙德管浮选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当pH8时,从其它铝硅酸盐矿物中浮选锂辉石可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此时锂辉石表面荷负电,油酸盐阴离子捕收剂与矿物表面Al晶格质点发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当把实验室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时,常常发现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浮选研究,尤其是纯矿物研究的实用性大大降低,造成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浮选过程的复杂性,研究中不仅要关注药剂在矿物表面吸附的化学原理,还需要对浮选所处的化学环境(溶液条件、伴生矿物)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近年来,随着矿物浮选配位化学模型的提出和溶液化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给实现理论研究指导实际生产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本文收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矿物浮选配位化学模型、溶液化学计算和扩展的DLVO理论在矿物浮选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例,从理论内容、计算过程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加以评论,以期对将来的浮选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包钢白云鄂博铁矿是属岩浆期后高温热液交代矿床,矿物组成复杂。主要有用矿物有:磁铁矿、半假象赤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铁矿物;氟碳铈矿、独居石等稀土矿物;铌铁矿、易解石、钛铁矿等稀有矿物及萤石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钠辉石、钠闪石、石英、云母等硅酸盐类;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类;重晶石、黄铁矿等硫酸盐类及硫化物;磷灰石等磷酸盐类。矿区铁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密切,特别是磁  相似文献   

11.
以花岗岩为试验与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与电子能谱技术观测分析了酸性化学溶液对花岗岩的宏观形貌、缺陷形态、孔隙结构、矿物元素及孔隙率的改造作用;在不同浸泡时间节点对不同水化学溶液环境下花岗岩试件的质量、弹性纵波波速及溶液的pH值等进行测定,并对浸泡后溶液化学组分与浓度进行离子色谱检测,分析了花岗岩与酸性化学溶液相互作用的损伤时效特征;根据花岗岩矿物组分X射线衍射及化学元素与化合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结果,结合化学动力学原理,探讨了花岗岩与酸性化学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水岩相互作用”的岩石化学损伤机理:岩石受水化学溶液侵蚀的损伤机制取决于水化学溶液的性质与成分、岩石中的矿物组分及颗粒、孔隙、裂纹等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并最终改变了岩石的微观成分和细观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脂肪胺和丙烯腈为原料,常压下合成了N-烷基-1,3-丙二胺类捕收剂,考察了它们对高岭石、叶蜡石、伊利石的浮选行为。多胺类的捕收性能优于十二胺;最佳浮选pH值为4-6。药剂结构和溶液化学行为、矿物晶体结构和溶液化学行为解释了浮选机理。多胺有望成为一类有效分离-水硬铝石和铝硅酸盐矿物的反浮选捕收剂。  相似文献   

13.
盐类矿物的疏水规律和浮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矿物-油酸钠-水体系的热力学分析,以及不同pH值和油酸钠浓度条件下的浮选和吸附试验结果证实,盐类矿物(方解石、磷灰、萤石、重晶石等)的浮选规律不能解释为碱土金属油酸盐在其表面上形成。矿物表面零电荷是矿物浮选最佳条件的新假设,用它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浮选规律性,并可以建立盐类矿物浮选定量的物理化学模型,以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并用于选矿厂自动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该类型卤水样品的夏季自然蒸发试验,了解了卤水样品在夏季自然蒸发过程中,卤水的化学组成变化,水分的蒸失量,盐类矿物的析出顺序、种类和数量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特征变化,获得了盐类矿物的分离控制条件,从而为该类型样品的选矿工艺路线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人辅  谷晋川 《有色金属》2000,52(4):234-236
针对某地黑钨矿尾矿的矿石特性,研究提出了“分组分离”浮选-重选新工艺,综合回收了尾矿中的绿柱石、萤石和钨矿物。研究结果表明:SB是盐类矿物和硅酸盐矿物分组浮选时硅酸盐矿物的有效抑制剂,SB1是盐类矿物分离浮选时、方解石类碳酸盐矿物和白钨矿的选择性抑制剂;NM-12j是硅酸盐矿物分离浮选时石英、云母等硅酸盐脉石矿物的选择性捕收剂。  相似文献   

16.
含钙矿物是典型的半可溶性盐类矿物,其浮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表面转化现象导致矿物表面物化性质甚至浮选行为发生变化,影响浮选药剂的选择性作用和矿物的选择性分离。矿物间的表面转化通常被认为是浮选的不利因素,但是其对浮选分离的有利影响却一直被忽略。研究了白钨矿-萤石-方解石和白钨矿-萤石-重晶石两个体系中矿物间的表面转化行为,并借助矿物的定向表面转化实现白钨矿与伴生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溶液化学计算表明:与白钨矿相比,萤石更容易在方解石和重晶石表面发生表面转化,使用萤石或氟化钠可以将方解石和重晶石表面选择性转化为CaF2或BaF2结构。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萤石的表面转化在方解石及重晶石表面更明显、更剧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萤石存在的条件下,采用Pb-BHA配合物捕收剂可以有效地实现白钨矿与方解石及白钨矿与重晶石的浮选分离。因此,在Pb-BHA配合物捕收剂浮选钨矿体系下,萤石可以作为方解石和重晶石等脉石矿物的天然抑制剂,通过将脉矿物表面转化为类似萤石的结构从而大幅提高分选效率。这一研究为半可溶性盐类矿物的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矿物加工中的配位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物加工工业中,最大限度地回收有用组分是最终的目的。浸出或浮选是在水介质中加工矿物的主要方法,在这两个过程中,配位化学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两个过程成功的实施决定于化学药剂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或矿物表面上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形成络合物的浸出过程(如氰化物浸出、碱浸出和氯化物浸出)一般可提高有用矿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在浮选过程中,捕收剂或抑制剂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反应通过配位键形成络合物,这样可以使矿物有效地浮选分离。本文评述了在浸出和浮选等矿物加工过程中配位化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在双膦酸作捕收剂时盐类矿物所表现出的浮选异同性及其内在机理,还介绍了几种典型盐类矿物之间的浮选分离和浮选过程中矿物与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铭 《西部探矿工程》2003,15(10):71-72
主要阐述了盐类矿物(以钾盐为例)在勘探方法和化(试)验项目上的一些看法,同时对成矿地质条件、矿层特征等加以叙述,以便对非专业人员在盐类勘探方法上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溶液化学、电化学、胶体化学和晶体化学在矿物浮选中的研究概况、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