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套管式燃气辐射管外管壁温分布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套管式燃气辐射管内外的换热过程,从而得出套管式燃气辐射管的外壁温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辐射吸收法测温原理,作者研制了一套燃烧室内燃气瞬态温度测试系统。通过加入适当的添加剂,使测量可以在可见光区域内进行,克服了该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在一模拟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室内进行了试验研究,文中给出了燃气瞬态温度的实测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Rijke 型燃烧对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ijke型燃烧是根据热和声相互转换、相互作用原理的一种新型燃烧方式.Rijke型燃烧装置利用热声效应使其内部温度分布与通常燃烧装置有很大区别.这种燃烧方式有利于强化燃烧,促进内部热交换,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4.
金属蒸气激光管中温度径向分布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了辐射、传导和对流传热,在改变输入功率、环境温度、管外空气对流、不锈钢套管内表面光洁度、冷却水温度和保温层厚度的情况下,计算两种不同结构的金属蒸气激光管内径向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减薄Al_2O_3纤维的厚度,适当缩小管子的直径,对放电管的温度影响不大。此外,提高不锈钢套管内表面的光洁度,有利于温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多孔介质燃烧、传热和生成物特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对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室中气、固两相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燃烧时,气相和固相的温度是不同的,存在-60~+100 K的温差.试验得到了不同当量比、热流密度和孔径下的燃烧室气、固温度分布.在火焰前缘,固体骨架的温度高于多孔介质内气体的温度,对气体有预热作用;在火焰后缘,气体温度高于固体骨架温度,对固体骨架有蓄热作用.当量比降低,气、固温差波动变小;当量比不变,热流密度增大,气、固温度差值在轴向长度方向变化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高速气流沿半有界平板的湍流做为火炮发射过程中火药燃气流对炮膛的对流換热模型,导出连发射击过程中膛壁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对任何火炮,只要知道其压力曲线和速度曲线,就可求得连发射击过程中膛壁温度分布。为改善武器的使用条件、身管强度设计及发射过程中热損失的分析提供理论根据。文中所用換热模型和数学模型已由53式7.62mm步枪的单发射击实测結果证实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套管式燃气辐射管内外的换热过程,从而得出套管式燃气辐射管的外壁温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具有三维温度场可视化监控系统的300MW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研究燃烧调整对炉内温度分布和NOx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风量调整、总燃料量扰动、燃烧器摆角调整、层间燃料量调整、燃烧器不同组合以及单层燃烧器燃料调整直接影响炉内沿高度方向的温度场分布、NOx的排放量、飞灰含碳量和辐射能。NOx排放量与实时炉内温度分布密切相关,这与已逐渐成熟的NOx生成机理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热态试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当量比、空截面流速、
切换半周期对多孔介质中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切换半周期对燃烧器出口温度的影响。随着系统周期性地
运行,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呈动态周期性变化。在当量比为0.3~1.4时,随着当量比的增大,多孔介质中的
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在切换周期和当量比一定时,随着空截面流速的增大,多孔介质中的温度随之升高;
在当量比和燃气质量流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切换半周期的增大,多孔介质中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基
本保持不变,而燃烧器出口温度随切换半周期的增大而升高。与单个多孔介质燃烧相比,往复式多孔介质
中的温度整体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结合马钢实际连退炉工艺特点,采用热平衡法建立了辐射管加热段全炉带钢温度分布计算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加热段全炉带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辐射管温度、带钢厚度和带速对全炉带钢温度分布影响显著,而带钢宽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内燃机换气系统普遍使用的弯曲圆形管道气体流场计算的三维模型及有关边界条件。利用本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内燃机气道弯曲圆形道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同时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W型辐射管内部流体的燃烧状况,在不同空气过剩系数、不同燃气流量以及不同空气预热温度工况下,对辐射管内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合理可行的空气过剩系数、燃气流量和空气预热温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求出辐射管的结构变形及应力分布.比较全面地对辐射管进行了分析,对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蜂窝状独石通道内气体温度分布的研究,发现了影响通道内气体分布规律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且在实验中明白了催化燃烧对气相点燃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催化燃烧和气相燃烧的对比实验研究及催化燃烧锅炉的热效率实验,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研究燃烧模型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影响.燃烧模型分别为单步和多步化学反应动力机理(17种组分,58个反应),CH4/空气当量比的范围为0.55~1.0.对比分析两种燃烧模型下燃烧器中心处的温度、组分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多步燃烧模型对燃烧器内温度、组分浓度分布有更准确的预测,并与文献结果比较,证实了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此外,将二维的温度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步化学机理的反应区域小,温度梯度大,而多步化学反应由于各反应步骤存在时间尺度的差异,反应区域大,温度梯度相对较小,与实际燃烧情况能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CFD计算方法,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同周长、同横截面和同迎风面矩形翅片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矩形翅片椭圆管和圆管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速度、温度、压力的内部流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矩形翅片椭圆管的换热性能优于圆管换热器;矩形翅片椭圆管尾部涡流小,出口速度均匀;与圆管相比,椭圆管矩形翅片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减少阻力损失,增强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6.
采空区瓦斯涌出与自燃耦合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漏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混溶-扩散方程和综合传热方程,建立采空区瓦斯和自燃耦合数学模型.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基础数据,用G3程序(有限元数值方法)求解了在煤耗氧和瓦斯涌出共同环境下采空区瓦斯-氧浓度及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单纯瓦斯涌出(无消耗氧)条件下,采空区氧被瓦斯稀释现象比较显著;采空区内高强度的瓦斯涌出能够使自燃氧化区域进一步缩小,削弱了煤的自燃氧化进程;自燃产生的热风压也能加剧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及对采空区内瓦斯的排放.耦合影响随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的提高而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过程中的气体生成物,对燃烧系统内的辐射换热有重要影响。比较2个窄谱带数据库参数,即SoufianiTaine数据库和RiviereSoufiani数据库,针对参与性气体的非灰辐射特性,采用统计窄谱带模型考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种气体的光谱透射率。结果表明,基于RiviereSoufiani数据库的计算结果与逐线法基准解吻合较好,SoufianiTaine数据库偏差较大。引入离散坐标法,利用2个窄谱带数据库和统计窄谱带关联K模型,研究一维、二维和三维火焰的辐射换热情况,比较发现,采用2个数据库所得的辐射热流和辐射密度差别不大,仅在温度跃变处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绝热氧化法研究煤的自燃特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一种绝热氧化实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利用该设备测试了3种煤样的低温氧化自热升温过程,成功实现了100g左右小煤样的煤自然发火过程模拟试验研究,获得了煤在绝热状态下的氧化升温曲线,建立了煤的绝热氧化产热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煤在绝热条件下的氧化产热量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不同温度段煤的绝热氧化升温速率和产热速率。  相似文献   

19.
对催化燃烧Ⅴ型冷凝锅炉催化燃烧及空白独石气相燃烧情况下的烟气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强制排烟式燃气热水器的烟气及燃气灶的烟气分布情况做了研究.试验证明燃气热水器排放的烟气及燃气灶的烟气都被明显稀释过,但污染物排放浓度仍然比催化燃烧高,空白独石气相燃烧污染物排放也较高.说明了催化燃烧比普通燃烧的优越性:近零污染及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蒸发型燃烧室的排气污染性能及其生成特点,本文对两种类型的实用燃烧室——蒸发型双腔燃烧室和单管燃烧室进行了排放试验研究。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贫油条件下两燃烧室排气成分中的氮氧化物(NO_x=NO NO_2)和二氧化碳(CO_2)浓度及燃烧室的燃烧效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蒸发型双腔燃烧室的排气污染性能优于单管燃烧室;前者中的NO_x与T_3~*呈非指数关系,即随T_3~*增加,NO_x的上升速率变小,从而有利于抑制较高温度下NO_x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