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俊桥  黄文 《包装工程》2017,38(8):102-107
目的针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与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目前城市老年电动代步车单一、无特色与残疾车无区别的现象,为城市老年电动代步车进行仿生造型设计。方法借助仿生设计技术并结合老年心理生理等特征,将仿生设计用于老年电动代步车的造型设计中,探讨仿生设计在城市老年电动代步车形态、色彩、功能、结构、肌理质感与美感等方面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并阐明其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仿生设计的城市老年电动代步车设计流程。结论希望通过对老年电动代步车造型设计的改革,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群体复杂的出行需求,提高电动代步车类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方法 在传统老年电动代步车的基础上附加辅助站立结构,创新设计出一款坐、立两用的新型电动代步车,并借助Jack仿真软件,对老年用户坐姿驾驶和辅助站立支撑状态下的舒适度、可达域、可视域,以及上车过程中L4/L5下背部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验证关键人机交互结构、尺寸设计的合理性及舒适性。结论 通过验证和调整,对电动代步车的初期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优化后的方案为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可以为满足老年用户复杂的出行需求、提高电动代步车类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应用感性工学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车身造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傅晓云  李玮  吴剑锋 《包装工程》2015,36(2):59-62,71
目的研究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电动代步车造型设计。方法以感性工学理论为指导,广泛收集国内外现有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产品,应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座谈会等方式,搜集老年人对电动代步车产品的感性评价,并建立起感性词汇与车身造型的设计元素之间的关联性,指导产品造型的设计。结果得到了2款造型上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电动代步车。结论有助于改变当前市场上的老年人电动代步车产品外形不够时尚、个性,容易给人留下"残疾车"、"电动轮椅"印象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家庭用户使用现有景区共享代步车出现的乘坐拥挤、缺少安全防护、运营成本高、续航不足等问题,构建集成AHP/QFD/TRIZ方法的创新流程进行设计研究以获得解决方案。方法 首先,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并量化景区代步车用户需求;其次,导入质量屋模型建立相关关系矩阵,完成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设计特性的转化;最后,根据该模型识别的产品特性冲突,利用TRIZ理论进行化解。结果以创新流程结果和发明原理为依据,对代步车驾驶舱、座椅、续航、导览等方面的需求提出解决措施,并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客观合理性和主观满意度的验证评价。结论 构建了集成AHP层次分析法、QFD质量功能展开和TRIZ创新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流程,以此完成景区共享代步车设计研究,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该流程导出的设计方案更符合用户需求,具备功能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5.
聚焦老年用户的代步工具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亚  曹巨江  李双玲 《包装工程》2012,33(4):64-67,71
聚焦老年用户,以设计适合老年人出行的代步工具界面为目的,对老年人的认知心理、生理特点、情感反应做了详细分析,同时以"老年乐"代步车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老年人使用代步工具的生活形态和行为特点。依据以上研究,分产品层、行为层和情感层3个层次构建老年代步工具界面设计策略,并针对每一层分别提出几点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一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旨在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老年代步车及其相关服务领域问题,打造更为适老的产品,同时以共享服务为目标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 在综合考虑老年代步车的人机关系、尺寸、交互,以及服务等各方面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出行特征进行研究,通过AHP-QFD法,对老年人需求及服务管理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并综合进行产品及服务设计。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人机需求,将共享服务模式应用于养老社区环境的老人出行方式之中,规范了老年人的驾驶行为,减少了驾驶安全隐患,综合提升了用户体验,为解决老年人短途出行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AHP-QFD法,将不同层次的需求转化为功能,提升了产品需求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为复杂多类型产品需求研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当下老年代步工具缺乏及设计紊乱问题,从老年代步车入手,通过对在造型设计中审美缺失的关注及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进行考虑,提出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法与市场调研确定代步车感性词汇,并分析造型特征要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造型设计要素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得到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造型要素,并以此为主体,结合SAFC模型分析造型要素与功能间的关系,进行功能属性的结构化呈现,运用矛盾冲突解决理论进行创新设计。结果 以感性需求为基础,进行代步车造型设计并获取合理的功能解决方案。结论 构建集成了感性工学、层次分析法、SAFC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流程,并运用设计实践及评价表明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王帅  范蒙 《包装工程》2024,(10):42-51
目的 对老年用户换鞋行为进行分析,设计满足半自理能力老年用户需求的适老化换鞋座椅产品,提高老年人群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行为观察、入户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初步需求;利用Kano模型确定用户需求属性;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获取用户需求权重排序;基于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建立(HOQ)质量屋模型,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质量特性并计算相对重要度;采用参与式设计完成适老化换鞋座椅设计实践。结果 依据设计要素得到满足半自理能力老年人换鞋行为需求的座椅设计方案。结论 将Kano-AHP-QFD模型进行集成应用,可获取准确的用户需求,并转化为质量特征及重要度排序,以此指导适老化家具产品设计;从老年用户行为意图角度出发,细分家具应用场景,为未来适老化家具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戴宇轩  章彰  陈宁峰  唐琳 《包装工程》2022,43(20):228-236
目的 在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中,“坐”是他们日常最主要的行为之一,运用AHP、QFD及AD等方法,最终实现居家型适老化座椅的创新设计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了适老化家具市场现状,明确了设计缺口,实地调研挖掘用户需求,运用AHP确定目标用户需求权重,QFD确定设计需求权重,最后使用AD对QFD进行修正,以补充设计方案策略评价中的不足;通过构建相关产品功能概念矩阵,设计一款满足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居家适老化座椅。结论 明确了用户需求,分析了适老化座椅的设计特征,设计出一款座椅产品;借助适老化功能座椅实际模型,验证AHP、QFD、AD方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适老化座椅系列产品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未来开发适老化家具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孔祥富  余慧  薛泽华 《包装工程》2022,43(2):42-49, 71
目的以老龄化为背景,从福祉设计视野出发,通过对老年生活辅具设计研究,推动实现老年人独立自主参与社会活动来提升其福祉。方法以60岁以上、可生活自理的老年人为目标人群,采用访谈、现场观察等调研方式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进行梳理,结合文献及对经典设计的分析,总结老年生活辅具设计方法,并以后疫情下的地摊经济现象为例,进行多功能手推车的设计实证。结果提出福祉设计视野下老年生活辅具设计方法,设计出老年人多功能手推车方案。结论通过对老年生活辅具的设计,可以推动老年人独立自主参与社会活动进而提升其福祉;生活辅具设计应以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为依归,结合产品设计规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老年手推车的设计可以帮助老年人在后疫情语境下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1.
蒋兰 《包装工程》2012,33(12):40-43,79
分析了坐姿下身体各部分组织结构所处的状态、不适和坐姿下人体多动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通过坐具设计来满足多种坐姿需求,归纳出为应对坐姿多样性,坐具设计所采用的多变性设计手法。以经典实例论证了坐具在座部、靠背、脚垫等位置可采用可调节设计手法,以可组合形态设计来丰富就坐选择,用独特的坐具形式给予坐姿多样可能的多功能设计手法,以及以固定形态满足多环境的多变性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2.
坐具设计中的设计符号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凯  俞莲 《包装工程》2012,33(2):36-38,50
旨在从设计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坐具设计,在坐具设计的符号系统下,论述设计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编码与传达以及其在坐具设计中的应用。把坐具产品作为符号,把符号学原理运用到坐具设计中,分析坐具符号的所指与能指内涵,更好地体现出坐具设计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象征价值等,为人类生活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梁文峻  黄方欣  梁文思 《包装工程》2019,40(10):142-149
目的针对公交爱心座椅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技术,提升公交座椅的灵活性和舒适性,提出老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免伤害设计方案,并提出具体功能与结构设计的方法。方法针对舒适性和灵活性进行优化,运用数学方法对公交爱心座椅液压系统进行拟定和分析,对方案的升降机构和扶手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公交爱心座椅动力源的具体设计。结论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论述了灵活性和舒适性在公交爱心座椅设计的重要性,从助立、舒适和安全的角度为公交爱心座椅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很多生产生活活动是在坐姿下完成的,因此研究坐姿舒适度有很重要的意义。坐姿舒适度在座椅的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对座椅舒适度的研究也逐渐偏重对坐姿舒适度的评价。人性化座椅的设计必须满足舒适度高的要求,以达到人体舒适坐姿的需求。针对坐姿舒适度评价,采用经典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坐姿舒适度进行科学评价。实验选用美国Motion Analysis光学动作捕捉系统,设置11个Eagle数字捕捉镜头,用EVaRT软件获取了40名志愿者人体关键点在空间中的点位数据,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点的方法提取关键点,用MATLAB软件自主编程对关键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比较测试者坐在2种不同座椅上的关节角度和力矩数据差异。统计结果表明,志愿者采用不同的姿势坐在不同的座椅上时,躯干、大腿、膝盖部位的角度和力矩数据差异较为明显。结合人机工程理论,利用这些数据差异对坐姿进行分析,为座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这种人机工程学理论分析评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座椅的舒适度评价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设计观念下的高速列车座椅设计程序解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李娟  徐伯初 《包装工程》2011,32(8):30-33
引入系统设计观念,把高速列车座椅的设计影响因素分解为内部和外部系统元素,并构建内、外系统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高速列车座椅的系统设计程序,包括设计规划、设计定位、设计展开和设计评价4个阶段,以人为本,兼顾车体及座椅的各种既有因素,系统全面地解析了各个设计阶段所要解决地关键问题,对高速列车座椅的系统设计具有指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典型"联盟式"返回舱座椅局部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吸收水平着陆冲击能量的水平缓冲杆支撑座椅模型。基于胀环式缓冲杆的缓冲原理和工作特性,定义了典型、极限水平着陆工况和水平缓冲杆设计要求;应用三部分设计方案和优化选择程序,分别设计了各段胀环长度相等和不相等的水平缓冲杆。座椅实例设计结果表明,综合了着陆工况、缓冲原理、工作特性和优化效率各个影响因素的设计方法,具有统一、全面和高效的特点;优化的水平缓冲杆支撑座椅,实现了同时缓冲头盆向和胸背向过载、适应更宽着陆工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十里红妆的坐具与卧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芳兰  徐明高  董超 《包装工程》2011,32(12):36-38
通过对婚嫁器物文化的研究,以十里红妆婚嫁器物对生活的影响与意义为启示,从形态、功能、色彩、装饰图案、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重点论述了红妆坐具与卧具,分析了红妆坐具与卧具的设计特点,得出其形态与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最后阐述了红妆坐具与卧具的文化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承与整合红妆坐具与卧具设计,对形成具有中国婚俗风格的现代家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刘莹  王国光 《包装工程》2020,41(6):322-328
目的基于混凝土材料的改性问题,总结出改性混凝土公共坐具的设计要点和表现形式,尝试在建造技术与发展过程中,利用参数化设计手段进行创新设计。方法分别从功能、造型、质感设计方面,对改性混凝土公共坐具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功能模块自由组合、超高性能与弯曲造型、不同材料混搭共生三方面的设计要点,并据此尝试利用参数化技术介入设计与建造过程,进行改性混凝土公共坐具设计实验。结果改性混凝土坐具设计通过混凝土外加剂的添加、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满足一般公共坐具设计的功能要求,还能展现出使用者的个性需求。结论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混凝土坐具不再只是作为艺术品陈设,更可通过添加外加剂、掺合料来创造出超性能的产品,赋予其更多的价值与内涵。改性混凝土材料的设计视域必将更加广阔,应用前景也将更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张绍兵  龚勇镇  韩惠子 《包装工程》2019,40(20):137-141
目的 针对近年来儿童乘坐电动自行车频发伤亡事故的现状,研究现有电动车儿童安全座椅不合理的人机关系;从安全性、易用性的角度出发,为儿童安全座椅提供设计依据。方法 采用人机工程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儿童安全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因素;运用产品设计中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对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安全、合理的人机尺寸设计;使用调查法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场景与使用方式进行了调研,得出了儿童安全座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功能与结构设计要求;依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造型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从可调节性、便携性、安全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得出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合理尺寸与结构设计要求,基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得出了安全座椅的造型设计要求。结论 以踏板电动车为例,进行儿童安全座椅的创新设计实践,实现以人为中心,安全、舒适、便携的人机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新的视角去研究公交站台座椅使用率较低的问题。方法通过公交站台座椅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心理的调研和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个人空间对公交站台座椅设计的影响。公交站台座椅的使用者地处开放空间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安全距离,他们不愿意与陌生人紧密地坐在一起,因此座椅的设计必须考虑心理修正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公交站台座椅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生理尺寸需求,还要考虑到个体心理所导致的空间距离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