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预处理、NaCl浓度、温度对香椿芽腌制中亚硝酸盐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探讨腌制过程添加VC、葡萄糖、姜汁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并优化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原材料进行Zn(Ac)_2与EDTA-2Na混合液漂烫处理可大大降低产品最终亚硝酸盐的含量;NaCl浓度越高,亚硝峰出现越晚,峰值和亚硝酸盐含量也越高;腌制温度低,亚硝酸盐生成慢、含量高、高峰持续时间长。在VC添加量为0.47‰、葡萄糖添加量为0.34%、姜汁添加量为1.75%的条件下,腌制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为3.74 mg/kg,且能够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温度及防腐剂对切分包菜浸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温度及防腐剂对4%食盐溶液浸渍切分包菜品质的影响。测定内容包括pH值、浊度、亚硝酸盐生成量、Vc、总糖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低温对保持低盐、短期浸渍包菜的感官品质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总糖成分的保存,但Vc主要以氧化型形式存在;添加山梨酸钾不能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对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无显著作用;低盐、短期浸渍包菜的亚硝酸盐生成量小于1mg/kg,远低于常规腌制菜。  相似文献   

3.
控制雪里蕻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硝酸盐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的物质。本文试验详细研究了雪里蕻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形成规律。通过试验找出了亚硝酸盐的形成与雪里蕻腌渍液的食盐浓度、温度、酸度、含糖量及杂菌污染的关系,为在生产中有效降低腌制雪里蕻产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盐是盐渍菜加工的主要辅料之一,其直接影响渍菜的盐渍过程和渍菜的品质。本文以雪里蕻为原料,对不同盐量下(7%、10%和13%)盐渍发酵过程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变化和总酸、游离氨基酸等成分的变化,以及不同盐度量下生成的亚硝酸盐、卤水和对渍菜产品的感官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盐度(7%)盐渍发酵早期促进乳酸菌的生长,盐渍后期利于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盐量低总酸值大,盐量高总酸值低;亚硝酸盐的高峰出现在盐渍后的第二个月,渍菜发酵成熟后亚硝酸盐的含量稳定在2 mg/kg以下;高盐(13%)有利于渍菜的保存,能维持渍菜的硬度值和菜体的色泽;但高盐渍菜(13%)经脱盐、脱水工艺后,游离氨基酸、钙、磷和镁流失严重,游离氨基酸流失达92%,钙、磷和镁流失量分别为48%、40%和55%,其所形成的卤水比低盐量(7%)所形成的卤水高10%。  相似文献   

5.
D-异抗坏血酸钠抑制酸菜腌制中亚硝酸盐产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在腌制酸菜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D-异Vc钠)作抗氧化剂,比较分析其抑制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作用及变化规律。方法:将腌制的蔬菜分为Ⅰ、Ⅱ、Ⅲ、Ⅳ四组,采用浸泡和喷洒方式加入不同浓度的D-异Vc钠,连续8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比较分析。结果:在腌制的过程中,0.1%D-异Vc钠喷洒加入的抑制效果显著,其次为0.1%D-异Vc钠浸泡组。至第9天的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Ⅰ(2.8mg/Kg)、Ⅱ(1.5mg/Kg)、Ⅲ(1.0mg/Kg)、Ⅳ(0.7mg/Kg),Ⅳ组比Ⅰ组的值低4倍。结论:在酸菜腌制中,用D-异Vc钠作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Vc和发酵温度对泡仔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姜中硝酸盐含量达39338.5mg/kg,当仔姜发酵后,有害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添加Vc能较好的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提高亚硝酸盐的降解速度。特别是低温泡菜,添加Vc后,使亚硝酸盐的降解速度提高了1/3。发酵温度对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期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发酵温度为30℃,亚硝酸峰值为153.86mg/100g,10℃发酵的亚硝峰值是30℃发酵的亚硝峰值的1.55倍,且10℃发酵比30℃发酵多花了一倍的时间使亚硝酸盐降到国家标准内。30℃发酵仔姜乳酸菌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10℃发酵的乳酸菌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腌渍雪里蕻亚硝酸盐含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L_9(3~4)正交法,研究了雪里蕻腌渍不同温度、盐度、发酵方式、品种与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雪里蕻腌制过程中发酵方式是影响亚硝酸盐含量最显著的因素,接种纯乳酸菌不但使亚硝酸盐含量大大降低,而且阻止了亚硝酸峰的出现;温度其次;盐度、品种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降低腌制金花菜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金花菜腌制过程中食盐、维生素C、柠檬酸、茶粉的添加量及腌制温度对腌制金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和腌制温度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较大,选择相对较低的食盐添加量可以有效控制亚硝酸盐的生成,温度拟控制在25℃左右,维生素C、柠檬酸及茶粉的添加对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降低也有明显的效果,维生素C和茶粉添加量分别为0.15%~0.2%、2%~3%,柠檬酸作为辅助剂,在腌制过程中与维生素C共同作用有助于将亚硝酸盐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泡菜产品保藏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甘蓝、大白菜为原料,研究了泡菜品种、保藏温度、杀菌处理、食盐浓度及Vc处理对泡菜保藏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藏期间,3种泡菜制品以腌制黄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真空包装结合冷藏是保藏泡菜的优选工艺;加热杀菌处理对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不明显;质量分数6%的食盐腌制的泡菜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质量分数4%的食盐腌制的泡菜;食盐腌渍液中添加Vc可显著降低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
加工条件对腌制甘蓝亚硝酸盐含量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甘蓝为原料,利用自然发酵方式制作泡菜,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腌制甘蓝亚硝酸盐含量及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腌制初期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第2,3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5天后达到一个平稳状态,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符合国标要求;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盐度低(4%),"亚硝峰"出现得越早,峰值小;盐度高(12%),"亚硝峰"出现得晚且峰值大。在相同盐度条件下,温度低(10℃),"亚硝峰"出现得晚,峰值小;温度高(30℃),"亚硝峰"出现得早且峰值大;pH值与腌制温度及盐浓度呈负相关且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腌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及降低措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对不同腌渍期的雪菜和榨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员VC钠及苯甲酸钠对雪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腌20天(半熟时),亚硝酸盐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氧化剂异VC钠有一定的阻止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作用,而苯甲酸钠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雪菜原料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盐渍程度雪菜的酸度、盐度、水分、亚硝酸盐及挥发性成分。 结果表明,盐渍雪菜盐度先 减少后平衡,酸度则逐渐增高,亚硝酸盐先上升后下降,水分含量逐渐下降。 新鲜雪菜(1#样品)、12%盐渍雪菜(2#样品)、16%盐渍雪 菜(3#样品)中分别共检测出12种、33种、5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酸、酯类物质。 新鲜雪菜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异硫氰酸烯丙酯, 经过腌制后含量下降,使风味更加柔和。 16%盐渍雪菜风味最好,其相对含量较多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为苯乙醇、苯代丙腈、乙酸、 异丁酸、3-甲基戊酸、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十六酸甲酯、十六酸乙酯、亚麻酸甲酯、亚麻酸乙酯、β-紫罗酮。  相似文献   

13.
从食盐浓度、食盐加入批次、腌制时间、环境温度、酸度、腌制的卫生条件和维生素c加入等方面讨论了对酸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只要适当控制腌制条件即可消除或减少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三江镇腌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本实验经过初筛和复筛从三江镇雪里蕻腌菜中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相对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筛选结果显示菌株对亚硝酸盐最强降解能力达到68h平均降解量32.66μg/mL。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提取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最强的乳酸菌11号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后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其与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 PL9005的同源性达到98%,并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鉴定该菌株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相似文献   

15.
何玲  张祖德 《中国酿造》2012,31(1):125-129
该试验以线辣椒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食盐浓度及陈菜汁含量下发酵汁的pH值、发酵辣椒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在发酵过程中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而且低pH值能促使亚硝酸盐的降解;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先逐渐增大,出现峰值后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发酵温度为25℃~30℃,食盐浓度为3%~5%,接种20%的陈菜汁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发酵芥菜的品质,本试验将新鲜芥菜洗净后,分别将含水量80%、84%、88%的芥菜添加11%、12%、13%、14%、15%的食盐进行腌制,研究原料含水量和食盐含量对发酵芥菜成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含水量为80%~88%的芥菜,其原料含水量越高,成品挥发酯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和pH值越低;游离氨基酸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腌制盐分的升高,亚硝酸盐、挥发酯的含量下降,pH值上升,游离氨基酸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合而言,选择腌制食盐含量11%,原料含水量88%为宜,此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为3.79 mg/kg,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0.14 g/100 g,挥发酯含量为0.57 g/100 g,芥菜汁的pH值为4.86。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盐度、酸度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监控和评价,得到兰溪小萝卜合适的腌制方法.研究表明,腌制前期,由于食盐的分布不均造成萝卜个体含盐量差异极大,但腌制三天后该差异有趋同的趋势;在加工过程中萝卜的pH值变化趋势明显,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最终稳定在pH 3.7左右;腌制过程中小萝卜的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初始阶段都处于上升趋势,随后达到一个最高值(腌制36~48 h之间达到一个最高值),接着缓慢下降,最后降至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数值,达到平稳状态且在安全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品质优良的发酵叶用芥菜,通过层次分析法、多因素试验对叶用芥菜的腌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菌株L8(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复合发酵,最佳配比为1:1:1,在新鲜芥菜堆黄优化基础上,再通过菌接种量、堆黄时间、食盐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叶用芥菜腌渍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菌接种量体积分数5%、堆黄时间2 d、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5%。该条件下,总酸质量分数为0.85 g/100 g、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203 g/100 g,亚硝酸盐半衰期为4.23 d以及感官评分为86.50分,总体可接受性好。该研究为进一步提供优质发酵蔬菜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