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生物酶法从麦麸中提取膳食纤维,通过水洗去除麦麸中的部分淀粉和蛋白质,在pH5.5、55℃条件下利用内源植酸酶去除麦麸中的植酸,水解同时加入中温α-淀粉酶与蛋白酶(Alcalase2.4L)来去除麦麸中淀粉与蛋白质。通过响应面优化麦麸膳食纤维制备工艺,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7.0,蛋白酶添加量1.8%(4.32 AU/100 g麦麸),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1.72%(3 440 U/100 g麦麸),反应温度68℃,反应时间2.5 h。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麦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麦麸中蛋白质、水不溶膳食纤维、水溶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以麦麸为原料,采用醇碱提取-盐析的方法同时提取麦麸蛋白和水溶性膳食纤维,利用α-淀粉酶去除淀粉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麦麸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270U/g、酶反应温度56℃、酶反应料液比1:12(g/mL)、醇碱比1:4、反应温度51℃、硫酸铵饱和度33%,在此条件下得到麦麸蛋白质的得率为5.23%,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88.76%,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08%。该数学模型对优化麦麸蛋白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取双酶提取法制备小麦麸皮膳食纤维,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0.6%,α-淀粉酶酶解pH为6,α-淀粉酶酶解温度为70℃,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0.3%,碱性蛋白酶酶解pH为9,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为55℃,此时小麦麸皮膳食纤维提取率为71.94%。  相似文献   

4.
吴素萍 《粮油加工》2008,(11):99-102
本文以小麦麦麸为原料,探讨了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及脱色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得出提取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组合,即:微波强度中挡、微波时间110s、混合酶添加量0.5%(a-淀粉酶:蛋白酶=1:2)、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45min,麦麸膳食纤维得率为69.23%。同时探讨了麦麸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既:H2O2的质量分数5%、脱色时间60h、脱色温度30℃、料液比1:8。经脱色后得到的麦麸膳食纤维,色泽为淡黄色的粉末状,粒度均匀,无特殊气味,是理想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5.
王顺民  郑锐 《食品科学》2013,34(8):100-103
目的:以菜籽皮为原料,研究不溶性膳食纤维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和蛋白酶酶解菜籽皮,以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淀粉酶加酶量0.7%,料液比1:20、pH5.5、温度40℃、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81.24%;蛋白酶的添加量0.7%、料液比1:20、pH7.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77.13%。结论: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了菜籽皮不溶性膳食纤维酶解法提取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酶解牛蒡提取膳食纤维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酶法提取牛蒡膳食纤维,利用植物蛋白酶和糖化酶去除牛蒡蛋白质和淀粉,用95%乙醇沉淀可溶性膳食纤维,过滤后用乙醇、丙酮洗涤滤渣,以去除脂肪等脂溶性物质,干燥,灰化,残渣扣除灰分即得膳食纤维.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牛蒡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植物蛋白酶和糖化酶加酶量分别为6%和1.2%,pH7.0,时间4h,温度50℃,在此条件下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3.74%.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取豆粕中总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豆粕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和糖化酶分别去除豆粕中蛋白质和淀粉,用95%乙醇沉淀可溶性膳食纤维,过滤后用乙醇、丙酮洗涤滤渣,去除脂肪等脂溶性物质,干燥,即得总膳食纤维.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6%、温度50℃、时间3h、pH7;糖化酶最佳工艺条件:加酶量2.0%、温度60℃、时间2h、pH4.04.6.总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6.74%.  相似文献   

8.
米糠是稻谷加工的副产物之一,其中米糠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5%~50%,是理想的膳食纤维来源。实验研究了双酶法分离提取米糠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所提膳食纤维的基本成分进行了分析。根据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米糠膳食纤维时,除淀粉的最佳条件为:耐高温淀粉酶,酶解时间3.5 h,酶解温度75℃,酶用量20μL;除蛋白的最佳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60℃,酶用量2%。在最优条件下分离提取得到的米糠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纯度分别为87.26%、68.23%和3.99%。根据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表面均具有明显的蜂窝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燕麦麸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以燕麦麸为原料,用酶-碱结合工艺提取燕麦麸膳食纤维的可行性,并对影响燕麦麸膳食纤维提取的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料水比1∶10,α-淀粉酶添加量1.5%,酶解溶液pH值7.0,酶解温度65℃条件下,酶解40min后,使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1,于60℃条件下反应30min,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66.124%。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脱脂米糠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脱脂米糠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NaOH浓度、NaOH浸泡时间、碱性蛋白酶添加量和高温淀粉酶添加量为自变量,膳食纤维纯度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膳食纤维纯度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脱脂米糠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0.2mol/L,NaOH浸泡时间60 min,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50 U/g,高温淀粉酶添加量200 U/g,在此条件下膳食纤维的纯度达到75.79%,得率为38.5%.  相似文献   

11.
米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米糠半纤维素和麦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 1 )料液比 1∶1 0 ,6 0℃浸提 3h ,米糠水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1 38% ;( 2 )料液比 1∶1 0 ,0 5mol/L的NaOH 2 5℃浸提 3h ,米糠碱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 8 86 % ;( 3) 0 6 %的NaOH ,α 淀粉酶加入量 0 4% ,70℃浸提 1 5h ,麦麸膳食纤维提取率达 6 6 2 7%。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麦麸粒度、处理时间、处理压强和改性麦麸质量分数对小麦麸皮功能性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麦麸改性前后的超微结构和官能团。结果:在麦麸粒度40 目、处理时间20 min、压强400 MPa、麦麸质量分数20%条件下,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最高、阳离子交换能力最强、脂肪酶活力最低;在麦麸粒度50 目、处理时间15 min、压强400 MPa、麦麸质量分数20%条件下,麦麸持水力和持油力较高;在麦麸粒度40 目、处理时间25 min、压强300 MPa、麦麸质量分数15%条件下,麦麸亚硝酸根清除率较强;在麦麸粒度50 目、处理时间25 min、压强500 MPa、麦麸质量分数25%条件下,麦麸胆固醇吸附能力较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超高静压破坏了麦麸膳食纤维的结构,使其结构变得疏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超高静压可以破坏分子间的共价键,使纤维素降解,不溶性膳食纤维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本实验改性的麦麸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对小麦麸皮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可溶性麸皮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了纤维素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0、酶用量20 U/g、酶解p H 4.8、酶解温度60℃、酶解2 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2.67%。  相似文献   

14.
双酶酶解制备黑小麦麸皮抗氧化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妍  路清宇 《食品工业》2021,(1):135-140
采用双酶法分步酶解黑小麦麸皮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水解度、肽得率及总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法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 9,时间2 h,温度50℃,酶添加量18000 U/g;黑小麦麸皮蛋白水解度为11.46%,肽得率为38.33%,总抗氧化活性为6.65μmol/g。第二步采用风味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 6,温度50℃,时间2 h,酶活添加量10000 U/g;此时水解度为22.74%,肽得率为52.36%,总抗氧化活性为8.47μmol/g。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低脂肪多纤维的健康肉制品,明确膳食纤维添加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性质及小麦麸膳食纤维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变性聚集的温度范围是40~70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和保水性随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当质量浓度到达70 mg/mL时,凝胶硬度和保水性趋于稳定;pH值为5.5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达到最大,凝胶保水性在pH 7.0时趋于稳定;离子强度为0.6 mol/L时凝胶的硬度和保水性趋于稳定。随着小麦麸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有所升高但是不明显,当添加量为5%时,乳化性增加7.4%,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稳定性降低;蛋白的弹性模量增大;凝胶硬度和保水性提高,添加量为4%时变化趋于平缓。随着膳食纤维粒径的减小,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和保水性逐渐提高;微观结构更加致密;蛋白弹性模量降低。由此可见,膳食纤维能够明显改变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通过在肉制品中添加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明显改良肉制品的风味,并替代脂肪,减少人体热量的摄入。  相似文献   

16.
张艳荣  丰艳  孙丽琴  王大为 《食品科学》2010,31(20):146-151
采用响应面法对米糠挤出试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米糠粒度、水分含量、挤出温度为响应因素,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及Box-Behnken 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挤出工艺。结果表明:米糠粒度0.175mm(80 目)、水分含量33%、挤出温度164℃时,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9.2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表明数学模型对优化挤出工艺可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挤出过程中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因素为水分含量>挤出温度>物料粒度。挤出后米糠的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吸脂力均较挤出前有较大改善,综合物性值为挤出前的2.12 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好食脉孢霉对小麦麸皮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探究发酵过程中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确定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同时对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发酵前后SDF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29℃、接种量为11%(v/w)、含水量为74%(v/w)、发酵时间为83.5 h时SDF得率最高,为13.41%,比发酵前提高了1.05倍。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均与SDF得率呈正相关。发酵后SDF溶解性、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pH=2和pH=7)和DPPH清除能力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1.14、1.76、5.36、4.61和1.62倍,为麦麸SDF作为食品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麸皮膳食纤维挤压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对其进行挤压加工,以提高小麦麸皮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研究了挤压温度、物料含水量和螺杆转速对原料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麸皮含水量20%,挤压温度170℃,主机转速185 r/min时,麸皮原料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22%提高到10.1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扫描电镜检测及持水力与膨胀力试验显示,加压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及改变麸皮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亚滨藜叶渣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盐生植物中亚滨藜提取叶蛋白后的叶渣为原料,采用酶解处理和碱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了滨藜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所得滨藜膳食纤维的膨胀力为9.4mL/g,持水力为500%,其功能性质优于小麦麸皮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