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SiO2分散稳定性能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测定纳米SiO2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值、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Zeta电位与吸光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吸光度越大,则体系分散稳定越好;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加入量是影响纳米SiO2水相体系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pH为9~11之间时,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较高,相应分散稳定性较好;非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浓度变化均可改变体系Zeta电位,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加入适宜用量3种类型表面活性剂能得到分散稳定的悬浮液体系;若加入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则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对水性油墨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阳离子、阴离子、两性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性油墨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水性油墨胶体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为0.14 mmol/L时,Zeta电位由初始的-37.9 mV变为12.7 mV;当CTAB浓度为0.86 mmol/L时,Zeta电位上升到34.1 mV。pH对CTAB的作用效果有较大影响,当CTAB浓度为0.5 mmol/L时,将体系pH从初始值3.3调节至11.7,Zeta电位相应地从38.6 mV降至23.7 mV,炭黑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大增加值达13 nm。(2)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浓度为1 mmol/L时,Zeta电位达到-38.2 mV,而炭黑粒子的平均粒径下降了2 nm。(3)加入椰油酰胺丙基氧化胺(CAPO)的浓度为0.01 mol/L时,Zeta电位在体系pH约为6.0时达到等电点;体系pH为3.2时,Zeta电位达到最大值28.5 mV,炭黑粒子平均粒径最大增加幅度为9 nm。(4)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7)醚(AEO-7)的浓度为0.1 mol/L时,体系Zeta电位从-37.9 mV变为-16.3 mV,炭黑粒子平均粒径从初始的154 nm增至240 nm。加入AEO-9得到与AEO-7相同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3.
纳米二氧化锆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纳米二氧化锆悬浮液分散稳定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测定纳米二氧化锆悬浮液的ξ电位和吸光度,探讨了不同pH、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对纳米氧化锆水相体系分散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发现在阴离子和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中分散稳定性最好,体系ξ电位绝对值较高。氧化锆水相体系的等电点(IEP)在pH=6附近,在pH为2-3附近具有较大的正电位,在pH为9-11附近具有较大的负电位。  相似文献   

4.
震荡制乳的可行性及NaCl影响水乳剂体系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伍翔  魏方林  魏晓林  朱国念  许丹倩 《农药》2006,45(7):452-455
以40%三唑磷EW为例,对震荡法制备水乳剂的可行性及电解质NaCl影响农药水乳剂体系稳定性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震荡法制乳可对水乳剂配方进行快速筛选;(2)NaCl用量在3%以下时可降低水乳剂分散相粒径,用量过高则会使中位径D50增大;(3)NaCl可使水乳剂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升高;(4)NaCl用量在3%以下时对界面膜的强度基本无影响,但用量过高会显著降低界面膜的强度;(5)随NaCl用量的增加,Zeta电位升高。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吸附对固/液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
将Tween 80,PluronicL64和聚醚胺JEFFAMINE M-2070(M-2070)分别与Span 85复配制得了N,N-二甲基甲酰胺(DMF)/液体石蜡非水乳液体系,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液滴粒径和稳定时间等方面研究了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对非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在Tween 80和Span 85复配基础上,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别添加到非水乳液体系中,从粒径和乳液稳定时间2个方面考察了三元表面活性剂复配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ween 80和Span 85复配可得到较稳定的非水乳液;添加CTAB后,非水乳液的稳定性反而降低;添加PVP后,非水乳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地加强;而添加SDBS后,乳液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7.
郑伟  彭芳  徐承天  陈邦林 《化学世界》2004,45(12):619-622,62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0nm的银微粉,分别测定了银微粉自不同pH的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吸附等温线,并分别考察了这三种物质的浓度对银微粉Zeta电位和悬浮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MAB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双平台型;PVP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为多层吸附;发现了银微粉的Zeta电位及悬浮体的稳定性与SDS、CTMAB或PVP浓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聚四氟乙烯因其高稳定性、低摩擦系数及优异的介电性能等独特性质,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浓度高稳定性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是制备相关成型产品和添加剂的重要原料.首先介绍了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随后聚焦于分散液稳定性的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近年发展的静态多重光散射技术表征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研究了氧化锌悬浮液的分散行为及固含量、p H值和聚丙烯酸(PAA)添加量对分散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含量、p H值和PAA添加量对氧化锌悬浮液的分散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粘度法及Zeta电位测试法所反映的悬浮液分散性随p H值和分散剂添加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p H=9~10、分散剂添加量为0.40wt%~0.60 wt%时,粘度最低、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分散效果最好。分散剂添加量存在最佳范围,其最佳范围不随固含量的变化而改变,颗粒的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小。  相似文献   

10.
摘要:合成了系列HPSA超支化表面活性剂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和元素分析。从宏观相分离、介观液滴粒度及微观界面膜稳定性3个不同尺度考察取代度、pH值、电解质浓度以及温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度的增加,HPSA的乳化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HPSA具有pH响应,在酸性条件下疏水性较强,碱性环境下亲水性较,可以在较宽的pH值(6-11)范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电解质浓度小于1.5?105mg/L时,Na 压缩双电层使得HPSA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的界面膜强度增加,Zeta电位降低,乳状液稳定性增强;温度主要影响HPSA的分子热运动,使得HPSA形成的乳状液在界面膜上的碰撞几率增大,稳定性降低,乳状液在120℃以下稳定性较好。从微观上看,HPSA分子结构呈刚性,减弱了液滴间碰撞引起的界面膜的变化,在乳状液液滴碰撞过程中, HPSA分子不易随着液膜弯曲而流动;超支化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不同亲水/亲油性质的胶束聚集体,使其具有较强的增溶乳化原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蔗渣木质素磺酸镁的结构特征及表面物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紫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位滴定等方法研究了蔗渣木质素磺酸镁(MLS)的结构特征和表面物化性能,并与杨木木质素磺酸钙(CLS)进行了对比。与CLS相比,MLS含有较多量的紫丁香基结构和较少的愈创木基结构;MLS的重均分子量、磺酸基和酚羟基含量较低。采用超滤法将MLS分离成不同分子量的级份,发现随着分子量的提高,MLS中的3种基本结构单元的含量均一化,磺酸基与酚羟基含量增加,羧基含量减少。表面物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子量、磺酸根和酚羟基是影响MLS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及表面电位的主要因素。随着分子量的增加,MLS使水泥颗粒表面电位显著增加,截留分子量大于50000的MLS可使水泥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14.6mV,饱和吸附量达到6.0mg.g-1,吸附等温线近似为Langmuir型,与CLS相似。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一种合成氧化镁晶须的新的工艺方法。首先以活性氧化镁和氯化镁为原料合成了前驱体碱式氯化镁晶须,接着将碱式氯化镁焙烧成氧化镁晶须。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和化学分析,分析了中间体碱式氯化镁和产品氧化镁晶须的成分、形貌和热化学行为。探讨了各个工艺条件对产物的影响,探索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活性氧化镁与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比在0.08左右,氯化镁溶液的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40~50℃,陈化时间在48-72h,陈化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形貌良好的前驱物碱式氯化镁晶须。将碱式氯化镁晶须焙烧,控制升温速率在2—5℃/min,采取分段升温方式升温至600℃,即可制得氧化镁晶须。制得的晶须长度在100μm左右,直径约0.5μm。  相似文献   

13.
赵秀仙 《无机盐工业》2006,38(11):45-47
产硝后的高镁卤水和硫氢化钡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镁,酸不溶物在0.3%(质量分数)左右,但将其煅烧成氧化镁后,酸不溶物高达1.2%-2.5%(质量分数),二者酸不溶物远不成比例关系。通过对样品在分析中穿滤对比、硫酸法测定酸不溶物、碘量法测定硫化物试验,确定在生产过程中,硫氢化钡被氢氧化镁吸附,经过高温煅烧,硫氢化钡被氧化成硫酸钡,成为氧化镁中的酸不溶物,这就是氧化镁和氢氧化镁中酸不溶物不成比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控制剂,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氨水为原料,经静态反应制备出球形氢氧化镁前驱体,再经煅烧得到球形氧化镁。研究了控制剂种类、控制剂用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球形氧化镁形貌的影响,并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产物做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控制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氯化镁浓度为1.0 mol/L、氢氧化钠浓度为0.25 mol/L、反应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获得球形氢氧化镁前驱物;前驱物氢氧化镁在600 ℃下煅烧2 h,制得的球形氧化镁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球形度高,平均粒径为4.53 μm。  相似文献   

15.
以氯化镁为镁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气溶胶辅助法制备了球形氧化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前驱体和氧化镁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球形氧化镁比表面积为36 m 2/g,平均孔径为34 nm,总孔容为0.26 cm 3/g;其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且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为764.91 mg/g。  相似文献   

16.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由碳酸铵和氯化镁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电镜的测定,粒子大小均在纳米范围。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镁制备。主要原料碳酸铵和氯化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纳米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超细氧化铁红颜料粉体的表面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表面改性后超细氧化铁红颜料粉体的分散稳定性能及其它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接近国外同类产品。通过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IR)、差热热质量(DTA/TG)、表面ξ电位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聚丙烯酸盐)不仅与铁红粒子表面的羟基产生作用,而且还能与铁红粒子晶格中的Fe-O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氯化镁喷雾热解制备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海盐湖氯化镁为初级原料,氯化镁经溶解、除杂、精制后采用喷雾热解法在立式热解炉中热解制备氧化镁。着重研究了喷雾热解的温度和进料量对氯化镁分解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喷雾热解制备氧化镁时氯化镁的最佳热解温度为600 ℃,进料量为12 L/h。最佳工艺条件下氯化镁分解率在99%以上。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便于操作,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氧化镁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乳液聚合条件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胶粒子大小、粒径分布以及乳液Zeta电位的影响,得出:在强酸性条件下,不易制得稳定PVAc乳液;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宽,且存在两种电性相反电荷;在中性条件下所制得的乳胶粒径较大,分布较窄,存在两种Zeta电位;在碱性条件下制得的乳胶粒径最大,分布最窄,且只存在一种Zeta电位。  相似文献   

20.
用氯化镁生产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种精制原料和两次煅烧工艺克服在Aman法分步精制原料和三次煅烧等现有工艺路线长、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等不足,将煅烧温度分为:600-800℃轻烧,800-1200℃重烧,1200-1800℃死烧3个温度段,可以分别制得高纯的轻质、重质氧化镁和镁砂。大幅度缩短了工艺路线和生产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成功解决了从原料直接生产氧化镁的技术难题,创造了氧化镁生产的又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