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某黄金冶炼废液沉淀渣中金银品位较高,开展了传统熔炼火法回收和直接氰化炭浸湿法回收两种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熔炼火法回收处理工艺,金综合回收率为93.38%,银综合回收率为94.58%;采用直接氰化炭浸湿法回收工艺,金浸出率为99.82%,银浸出率为98.89%,工业生产实践取得金综合回收率97.89%理想指标.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某铜金精矿进行了高温加压氧化—氰化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氧分压和初始NaCl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后续氰化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即粒度-325目占90%、初始NaCl浓度40 g/L、浸出温度180 ℃、氧分压0.6 MPa、液固比5∶1、浸出时间2.5 h以及搅拌速度750 rpm,在氰化条件:振荡氰化、液固比2∶1、NaCN加入量10 kg/t浸铜渣和氰化时间24 h,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8.3%、94.7%和99.7%。该铜金精矿采用加压酸浸—氰化提取金银铜工艺具有对3种有价金属回收率高、氧化速度快、对矿石中杂质不敏感及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洛南某高碳难处理金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尾矿焙烧—水淬—氰化浸金工艺流程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浮选闭路流程获得金粗精矿金品位42.14 g/t、金回收率61.88%,金精矿金品位16.26 g/t、金回收率11.49%;尾矿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为75.68%,金总回收率达到93.52%。  相似文献   

4.
温永杰 《黄金》2023,(5):47-51
针对国外某金矿产出的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细磨—氰化法、焙烧—氰化法处理,金浸出率分别为26.99%、79.97%,回收效果不理想,同时其他有价元素难以得到有效综合回收,造成资源浪费。研究了高效回收该金精矿中有价元素金、银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添加钠盐二级焙烧—酸浸—浮选,金银精矿浸出—氰渣循环焙烧及浮选尾矿氰化工艺,在最佳条件下,氰渣金品位为1.78 g/t、银品位为54.10 g/t,金总回收率达到96.29%、银总回收率达到92.01%;且尾渣铁品位达到63.20%,可作为制备高质量炼铁球团矿的原料,实现了金精矿资源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5.
氨氰法从铜金精矿热压酸浸渣中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氨氰法浸取含铜热压酸浸渣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详细地考查了各操作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在矿浆浓度40%,NaCN用量8.0 kg/t,NH4HCO3 用量75k g/t,氰化时间16 h的条件下氰化,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3%、82.7%。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某含金银硫化铜矿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铜含量为0.82%,伴生的有益组分为硫、金和银,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试验以新型药剂TB1021为铜硫分离捕收剂,采用混合浮选—铜硫分离工艺获得铜精矿和硫精矿,硫精矿再经摇床重选回收部分微细粒铜精矿。混合浮选采用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组合捕收剂,总药剂用量为120 g/t,采用一粗两精三扫工艺流程;铜硫分离浮选采用新型捕收剂TB1021,采用一粗三精三扫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铜品位为15.21%、铜回收率为80.13%,金品位为3.02 g/t、金回收率为66.51%,银品位为160.43 g/t、银回收率为41.82%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49.13%、回收率为54.34%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7.
山阳县某低品位金矿含金1.35g/t,主要以裸露金及半裸露金的状态存在。基于矿石性质及环保要求,本次试验以尼尔森离心选矿机为主,开展磨矿细度、冲洗水流量、重力G值及给矿浓度的条件试验,从而确定尼尔森重选的最佳工艺参数。最终通过“尼尔森粗选-尼尔森一次扫选-溜槽二次扫选-摇床两次精选”的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1086g/t、金回收率51.92%、银品位6912g/t、银回收率47.30%的高品位金精矿以及金品位为16.42/t、金回收率31.73%、银品位为100g/t、银回收率27.51%的低品位金精矿。金总回收率83.65%,银总回收率74.81%,选矿指标理想。  相似文献   

8.
谢昆  邹尚  陈俊  彭竣 《黄金》2016,(11):58-61
湖南某地区的氰化尾渣中含有一定的氰化物、砷化物(0.42%)及少量的金(1.2 g/t),若直接堆存,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该文采用浮选法对氰化尾渣中的金和砷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氰化尾渣经再磨矿后,通过浮选工艺处理,所得粗金精矿中金品位为66.07 g/t,金回收率为63.06%,最终排放尾矿中砷质量分数为0.17%,砷回收率为70.37%。同时,尾矿中加入漂白粉后,经泵扬送至尾矿库,库内澄清水返回选矿厂循环利用,实现了尾矿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9.
某锌锡矿含锌1.78%、锡1.17%,伴生银含量55.89 g/t,含硫较高21.59%,矿物组分复杂,影响选别因素较多。试验采用浮选选锌、选锌尾矿浮选硫,浮选尾矿摇床选锡的流程,最终得到锌精矿:品位46.85%,回收率81.36%,含银390.15 g/t,银回收率21.64%;硫精矿:品位38.82%,回收率81.12%;锡精矿品位33.00%,锡回收率72.62%。有效回收多种有价元素,达到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某金精矿氰化尾矿中金量约为2.5 g/t,硫量为15%~20%。针对该氰化提金尾矿的特点,选择了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浮选工艺流程,同时试验了一种新型捕收剂HB-1;最终获得浮选精矿:硫品位46.13%、回收率91.7%,金品位6.4 g/t、回收率89.6%。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段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某复杂银精矿,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923 K,焙烧时间2 h,酸浸反应液固比1.5∶1,反应pH 值为0.8~1.0,反应温度368 K,反应时间1.5 h,氰化反应液固比2∶1,反应pH 值为10~11,NaCN 浓度1.5 ‰,反应时间48 h 条件下,氰化浸出时Au、Ag 的浸出率分别为72.01 %、18.41 %,尾渣银含量355 g/t.在复杂银精矿与其它矿样按一定比例重新配矿后,采用相同试验条件,氰化时Au、Ag 的浸出率分别提高24.89 %、15.66 %,尾渣中银含量降低了223.35 g/t.   相似文献   

12.
高起方  段胜红 《黄金》2021,42(3):68-71
以某含金银铜复杂硫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沸腾炉焙烧—酸浸—氰化浸出联合流程研究,考察了焙烧、烧渣除杂及金、银浸出等作业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沸腾炉焙烧—酸浸—氰化浸出联合流程,可综合回收各有价元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焙烧硫回收率97.57%,酸浸铜浸出率66.45%、硫浸出率88.28%、砷浸出率50.70%,氰化浸出金...  相似文献   

13.
某金精矿氰化浸出液中金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涛  叶义昌 《黄金》2006,27(9):49-50
文中使用100g/L的硫脲络合某金精矿氰化浸出液中的银,消除其对金测定的干扰.分析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使尾渣和浸出液分别计算金的回收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金矿石直接堆浸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低品位氧化型金矿石进行直接堆浸试验,考察矿石粉矿比、堆场高度、NaCN用量、喷淋强度、喷淋制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如下最佳工艺参数:矿石粉矿比8%以下、堆场高度11.5m、NaCN用量0.175kg/t、喷淋强度1.35m3/t,采用下述喷淋制度:NaCN浓度(900~1 000)×10-6喷淋3天、(600~700)×10-6喷淋3天、(300~400)×10-6喷淋4天、(100~200)×10-6喷淋10天、(50~60)×10-6喷淋53天,可得到金浸出率76.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郑晔 《黄金》2009,30(6):37-41
对内蒙古某矿含锌金银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根据矿石性质,采用原矿氰化-浸渣浮锌流程,可实现就地产金、银,浸出率分别为78.89%、63.77%,浸渣浮锌,锌的回收率为84.64%,锌精矿品位43.25%;采用原矿混合浮选-精矿氰化-浸渣浮锌流程,同样可实现就地产金、银,浸出率分别为81.14%、56.44%,精矿浸渣浮锌,锌的回收率为74.55%,锌精矿品位为50.17%。  相似文献   

16.
高铜难处理金矿经酸性热压氧化后,铜基本被浸出进入溶液中,消除了铜对氰化过程的影响,而银在热压处理过程中易与生成的黄钾铁矾相结合,生成难处理的银铁矾[AgFe3(SO42(OH)6],在随后的常规氰化试验中,金回收率达99%以上,但银回收率不足10%。针对银回收率低的问题,系统考察了矿浆浓度、NaCN浓度、石灰用量、预处理温度和时间、氰化时间及炭密度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85~90 ℃、矿浆浓度为40%、石灰用量为40 kg/t的条件下,对氧化渣进行碱性预处理,随后在NaCN用量为0.10%的条件下浸出8 h,银回收率得到大幅提高(达到85%),金浸出率也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李建政  邵淑云  刘海革 《黄金》2011,32(6):44-47
根据矿石的性质,采用硫化、高级黄药捕收法,在试验确定的浮选流程及工艺条件下,高效回收了金、银、铜.铜精矿中的铜、银、金品位分别为13.60%、683.42g/t、2.56g/t;回收率分别为92.42%、90.84%、89.06%.  相似文献   

18.
简椿林 《黄金》2013,(10):70-72
采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沉积污泥中提取金、银,试验考察了氰化浸出反应液固比、pH值、氰化钠质量分数、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沉淀污泥在焙烧温度903K、焙烧时间2h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焙砂在反应液固比4:1、硫酸浓度0.5mol/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23K、搅拌速度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硫酸浸出;酸浸渣在反应液固比4:1、pH10.5、氰化钠质量分数0.4%、反应温度298K、搅拌速度250r/min、反应时间72h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可达93.2%、79.1%。  相似文献   

19.
某低品位含砷金矿石选冶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益林  陈晓青  杨进忠 《黄金》2011,32(11):56-60
某低品位含砷金矿石,通过浮选,金精矿品位达到12.80 g/t,回收率84.99%;浮选精矿经过焙烧、氰化浸出,金浸出率达到89.94%;金选冶总回收率为76.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