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许多研究工作1.表明高 TcY-Ba-Cu-O 超导材料属颗粒超导,超导区之间以弱连接的方式相耦合,而目前对超导区的分布和大小尚无直接观察的报导。从应用角度,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超导区分布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选用密度约5.5g/cm~3的Y Ba_2Cu_3O_(~7)样品,零电阻温度Tc=92k,在液氮温度下的交流抗磁比为82%,样品编号分别为53-2-3和5C-1A。用改进的观察磁畴的粉纹技术将上述两种试样表面抛光,分别在液氮温度和室温,都在低压氩气氛中对试样表面溅射镀钴(Co),溅射时加一弱磁场。由于样品表面的超导区具有抗磁性,磁性颗粒仅附着于非超导区。在室温下材料处于非超导态,钴在试样上是均匀分布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比较稳定、重复性好的Y-Ba-Cu氧化物超导体,在液氮温区观察到了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经R—T和X—T测量表明,多数样品超导起始转变温度T_(onset)>110K,零电阻温度T_(?)≥90K,中点转变温度Tc(mid)可达96K,温度转交宽度△T_(?)(90%~10%值)一般为1~4K。用水、乙醇、丙酮、甲苯等浸泡以及用盐酸、硝酸、CP_(4B)等溶液腐蚀样品后,经R—T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在液氮温区没有失去超导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当前几种有发展前途的红外探测器,它们是:液氮温区超导测辐射热计,超导约瑟夫森结红外探测器,量子阱窄带红外探测器,非平衡状态下工作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以及外延生长硒酸三甘肽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液氮温区的氧化物超导体尤其是薄膜的研制成功,开拓高温超导材料的实际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为了研究高温超导材料在T_C附近的行为,我们分别在实验上建立了一套直流超导电导测试装置和交流超导电导测试装置,精确做出了YBaCuO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和衍衬像研究了K0.8 Fe1.7 SeS超导样品的超导畴区形貌及三维分布。在[001]带轴下观察到两类形貌的超导畴区,一类畴区尺寸为1μm左右,另一类为由几十纳米大小的小畴区组成的阵列。选区电子衍射和电子能量损失谱结果表明母体区对应Fe空位有序,而超导畴区可能对应K空位有序。STEM-EDS元素Mapping表明超导畴区边缘处K元素含量较多,K0.8 Fe1.7 SeS超导样品中可能至少存在三个相,分别为:K空位有序超导相、畴区外部Fe空位有序基体相以及两种空位有序区的过渡相。在[100]带轴下观察到了超导畴区具有连通性,构建了K0.8 Fe1.7 SeS超导样品中超导畴区的三维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液氮温区以上的零电阻温度,为其走向实用化铺平了道路,目前各国都在竞相展开有关高温超导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超导薄膜对红外辐射具有反射率低、强吸收的特点,再由于其内部结构的特  相似文献   

7.
由于发现氧化铜基材料有高于90K的超导转变温度时,就强烈的促使人们了解超导性机理和寻找在液氮温度或液氮温度以上工作的超导器件。化学湿法刻蚀广泛的用于器件制造或器件参数测量的高Tc超导薄膜。对于干法处理,离子刻蚀有几种方法,如运用  相似文献   

8.
激光溅射淀积Y-Ba-Cu-O超导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准分子激光束辐照Y-Ba-Cu-O超导靶体,使之元素溅射出来,喷到平行于靶面的基片之上而淀积成膜,然后通过适当的退火过程,所制薄膜在液氮温区具有超导性。制取了零电阻温度85K的高温超导薄膜;讨论了淀积条件与退火过程对薄膜超导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十几年内,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一度停滞不前。Bednorz和M(?)llez在La,Ba和Ca层状钙钛矿型氧化物中发现了高于30K的超导现象后,这一情况有了迅速改变。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展了超导氧化物的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在这一系统中,通过Sr的替代可将超导温度改进到45K,紧接着在高于77K液氮温区,发观了Y-Ba—CuO_(9-x)系统的超导现象,目前在这一系统中,通过适当控制工艺过程,可制得超导转变温度T_c高于90K的高温超导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He-Ne激光照射下,工作在液氮温区的YBaCuO膜对激光的响应。在调制频率为0.1Hz的情况下,经光刻后的YBaCuO膜,在其超导转变中点附近,对功率为1.5mW的He-Ne激光的响应信号可达10mV左右,响应度约10V/W。实验并研究了响应信号与调制频率的关系以及工作点温度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电子科技大学微波中心主任、第二届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其劭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采用北京大学制作的准分子激光淀积外延YBCD薄膜,成功地研制出“高临界温度(以下称高Tc)超导薄膜带状线谐振器”,在液氮温区,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谐振频率8.6GHz;无载品质因数大于7000,最高8400。经多次反复测试证明,重复性好。已于1991年9月13日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确认这一研究成果为国内领先,接近当前国外同类器件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机械委主招召开的国家机械委系统“超导”专家座谈会于1987年5月下旬在北京举行。这是机械委首次举办的有关超导研究座谈会。来自全国机械科研战线上从事超导研究的二十多名专家和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委副总范宏才同志主持,国家科委新技术局有关同志出活了会议并讲了话。与会专家们畅谈了目前国际范围内掀起的“超导热”,指出目前世界各国把超导技术在机械工业上的应用作为主要领域,不断研制出新的产品,特别是液氮温区的突破必将带来巨大影响。专家们回顾了机械战线上二十多年来的超导领域中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在强电方面的典型成果是上海发电设备成套所于1977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428KVA旋转磁场超导同步发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弱电方面的典型成果是哈  相似文献   

13.
制成组分为0≤x≤0.1的超导材料Y_(1-x)B_xBa_2Cu_3O_y.测量了从液氮温度到室温的该材料的电阻、磁化率和比热,并在室温下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了样品.结果表明掺硼减少了超导相的构成,引起部分非超导相.在硼浓度低时,没有迹象表明硼阳离子进入铜-氧面或铜-氧链.  相似文献   

14.
纳米超导颗粒YBa2 Cu3 O7 x是制备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非常有用的原料。我们研究的纳米超导颗粒YBa2 Cu3 O7 x是采用柠檬酸盐热解法制备的[1] 。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制备大块样品的粉末冶金法 ,可以制备非常细小的颗粒。超导颗粒的颗粒度对纳米带材涂层的质量 ,以及颗粒结晶度的情况对Tc和Jc具有重要影响。自YBa2 Cu3 O7 x 的高分辨结构像被HiragaK[2 ] 得到以来 ,对超导材料的TEM研究集中在大块材料和薄膜材料[3 ] ,只有非常少的工作报道了纳米YBCO颗粒的TEM研究[4] 。本文将对氧气氛退火的纳米Y…  相似文献   

15.
RBa_2Cu_3O_(3-y)材料在90~100K呈现超导已成定论。世界各国已全面转向对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本文回顾了液氦温区超导研究的历史,简要地评述了高T_(?)超导材料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过冷77K液氮循环是保持超导电缆系统稳定的重要前提。为避免循环液氮发生相变,需设计安全性高、成本低、维护便利的低温制冷系统。抽真空减压制冷方式以其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潜力,是超导电缆制冷系统设计重要技术之一。针对抽真空减压过程中温度变化、气液相状态、液氮消耗问题,本文开展了减压制冷系统设计计算及仿真研究,搭建了减压制冷系统测试装置平台,对减压制冷系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减压制冷系统实际温度下降速度小于仿真数据,液氮消耗量实测大于仿真值,对于超导电缆减压制冷系统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超导和分子电子技术1超导电子技术超导电子技术是采用超导材料而出现的一类新的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总称。早在1911年,人类就发现了超导电性,此后虽然经过70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但是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始终停留在液氦温区,这给超导器件的推广应用带来了...  相似文献   

18.
装在KYKY-AMRAY-1000B扫描电镜上的国产CS-1型低温工作台,它用液氮泥作样品快速冷却剂。在样品转移过程中采用隔离大气式的密封转移器。用它制备含水丰富的、娇嫩的植物鲜活材料,具有样品表面不裹霜、细胞里面不产生冰晶、赝象小、能保持样品在生活状况下的三维形貌等特点,故能在扫描电镜里对用液氮冷却的样品台上的样品作较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并能正确反映元素在细胞里的含量和分布。制样迅速方便,有简易的断裂和蚀刻装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光纤光栅的温度传感模型出发,理论分析了光纤光栅的温度传感特性,完成了在液氮温区(-196 ℃)的温度测量.将理论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得知,在液氮温区或者大范围测温中,反射波长相对漂移量ΔλB/λB与温度改变量ΔT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呈二次关系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重复频率为10 Hz,波长为1064 nm的纳秒激光脉冲辐照熔石英元件,通过改变激光作用脉冲数,研究了不同脉冲累积效应对样品损伤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熔石英样品损伤主要来自于等离子冲击波作用,且损伤后,样品带隙会发生明显降低。对比激光作用样品内部和表面形貌,发现激光作用样品内部时,内部约束层使等离子冲击作用时间加长。通过对比损伤形貌的差异,可以将损伤形貌由内到外分为断裂融化区、断裂区、融化区三个部分,并通过冲击波压强变化,对各损伤区形貌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