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 ,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月亮意象 ,指出了它与中国文学传统中同一意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在其《倾城之恋》中营造了四个主要意象:胡琴意象、白公馆意象、月亮意象、墙的意象。这些意象深刻地传达了人生的苍凉意味,具有营造苍凉氛围、构建对应结构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月亮、风雨、镜子等传统意象的悲凉美学意蕴,为她的人物命运铺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这些意象在写实性中饱含着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意味,实现了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诗化。意象中隐含的作家的人生体验、认识与感悟等,显示了张爱玲写作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善用意象,“镜子”就是其中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镜子成了一个象征,体现了深刻的意蕴。解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唐宋词中月亮意象的归纳分析,说明月亮和女人联系之原因,揭示了唐宋词中“月亮-女人”模式背后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意象蕴含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指出张爱玲小说通过对意象叙事的充分运用,揭示了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产生了意象纷呈、形象鲜明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文章介绍了“被”字句非消极义的出现和发展并通过对张爱玲散文和翻译作品当中“被”字句的语义色彩分布的比较,发现“被”字句非消极义这一受到欧化影响的语法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其翻译作品当中,并用间接语言接触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唐宋词中月亮意象的归纳分析,说明月亮和女人联系之原因,揭示了唐宋词中"月亮-女人"模式背后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出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意象.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林徽因小说创作中“出走“模式的设置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极具张力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大致可用女性·情欲、婚恋·亲情、市民·家庭、上海·香港、乱世·苍凉、悲剧·生命、红楼·基督、镜子·月亮、通俗·现代等,九组“关键词”予以梳理和归类,由此,更加清楚地观照张爱玲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在思维上有文化考古的倾向,她从中外,尤其是中国的女性神话角度思考女性,这使得她的女性现是一种确立在地母神话之上的现代女性观.在女人母性与女人自我之间,她更倾向于女人母性,这反映在创作上,她建构了不少母性神话.她解构母性神话的意图在于批判遮蔽母性的文化,这也是她很少介入新女性写作的原因,因为女性解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女人母性.她以月亮来象征地母型女性.  相似文献   

12.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严歌苓一个是海派女作家,一个是旅美女作家,她们都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受难”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和严歌苓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形成这两种女性“受难”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明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芙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动态对应反映出译者的主体操控.  相似文献   

15.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水”不仅与“烟”“雁”“舟”等意象组合,营造或苍茫或清远的意境,而且蕴涵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临水送别,客子行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兴衰荣枯;水空明清澈,洗濯被尘俗所污的心灵,表达了士人对摆脱世事、归隐田园的向往。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水的清明灵动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相通。  相似文献   

16.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作为一种元明清三朝皇家御用的丝织工艺品,龙和云这两种传统文化的形象是南京云锦服饰的典型装饰图案。南京云锦中云和龙图案体现了"王权神授"、"意象造型"、"天人合一"的观念和哲学思想,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在云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方位的认知是通过"空间隐喻"实现的,哲学上把这种空间隐喻叫做"意象图式",这是"自然意象图式"。除了"自然意象图式"外,还有个"心理意象图式",这是客观方位认知在人类头脑中的"镜像"反映,它是人类在方位问题上的一个更高级、更深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与一个民族的习俗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笔者经过分析可知,汉语心理方位词"上"和"下"除了表示具体方位以外,它们的指称意还有更丰富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具有深刻的女性象征意蕴、生命象征意蕴与道家智慧象征意蕴。沈从文借助“水”意象传达了湘西人的生命之“美”与生命之“忧”,接通了道家智慧,其深厚意蕴值得永远思索、回味。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运用再现、营造、体验等方式给孤立、静止的景观注入文化内涵,使旅游景观意象化。景观意象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象”为基础,以文化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意象化产品、市场三者的良性运转为保证。  相似文献   

2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身体力行的准则,隐含着士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历代文人深受儒家进取参与精神的影响,埋藏在其内心深处的建功立业的理想与马的“致千里”产生了共鸣;在塑造马形象之时,不可避免地融注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取向。古代文人强化了“骐骥”意象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用来确证自身的价值及理想,同时用“骐骥不遇”、“病马、瘦马、老马”的凄苦意象表达自己失意、郁懑的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