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 ,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月亮意象 ,指出了它与中国文学传统中同一意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的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审美:一方面,张爱玲的小说虽然通俗,没有崇高、悲壮之类的审美特征,但它在日常琐碎的世俗生活描写中与悲凉境地之问建立了独特的张力,既赋予日常生活以亲切感和合理性,又揭示它的陌生感与荒诞性;另一方面,张爱玲小说具体呈现的有两类悲剧: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对人类文明前景的关注与思考,对个人生存境地特别是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意象蕴含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指出张爱玲小说通过对意象叙事的充分运用,揭示了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产生了意象纷呈、形象鲜明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善用意象,“镜子”就是其中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镜子成了一个象征,体现了深刻的意蕴。解析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审美超越性的作家,她的小说不仅故事情节传奇动人,而且在语言上追求诗意美.她充分调动小说语言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加之对语言的叙事节奏和人物语言的独特把握,使她的小说具有了极强的感受性,读之,有一种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在20 世纪40 年代以小说集《传奇》走红上海文坛,她的小说语言极富音乐美——这成为张爱玲 区别于其他作家、独步文坛的独特语言特质。其语言传递出苍凉的基调,叠音、摹声的手法和新式标点的运用使 小说语言呈现出抑扬顿挫、和谐辉映的韵律美;反复、排比和顶真等辞格组合出参差的旋律美;长短相间、整散 交错的句式形成气势贯通又灵动跳跃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张爱玲本人与经济、物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她这种精神分析和经济分析并重思想的成因,并以此为切入点去解读她早期的部分作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和对沪港社会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的透视,揭示出张爱玲的独到之处,即在精神分析与经济分析平衡的前提下对人物心理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其小说无论精神分析色调如何明显,总受到无意识下的经济动机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所触及到的人性之深是同样用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创作的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可分为三类 :一是缄默无助的女性 ,如禄兴娘子、娄太太等 ;二是丑怪疯狂的女性 ,如七巧、霓喜等 ;三是自由青春的女性 ,如曲曲、密斯范等。其小说中的女性特征 :懦弱胆怯、丑怪疯狂 ;女性潜意识 :压抑焦虑、缄默无助 ;创作心态 :描摹现实、悲凉压抑。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以月亮、风雨、镜子等传统意象的悲凉美学意蕴,为她的人物命运铺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这些意象在写实性中饱含着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意味,实现了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诗化。意象中隐含的作家的人生体验、认识与感悟等,显示了张爱玲写作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1.
从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出发,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魅力——抒写真实人生的魅力。虽然她摒弃了美好的理想,抒写了真实的生命状态,无奈而苍凉,却给人一个坚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小说集《传奇》集中体现了其鲜明的语言风格。她的小说语言植根于《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白话文学作品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以传统白话写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同时,由于翻译文学作品的浸润以及"白话文运动"之后新文学的熏陶,其语言中又有大量的欧化成分存在。在《传奇》中,欧化的成分被广泛用于词汇和句式两个层面,并对构筑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严歌苓一个是海派女作家,一个是旅美女作家,她们都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受难”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和严歌苓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形成这两种女性“受难”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明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张爱玲小说中,作者对男/女人物的刻画形成对照,这种对照表现在形体、精神以及在家庭中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在这种对照中,女性人物显出一定的独立主体性,而这种对照本身也使文本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15.
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出现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服饰设计成为作者塑造人物公共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传奇>通过服饰设计塑造人物的公共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借服饰标明职业,借服饰体现社会阶层、借服饰说明角色变换.  相似文献   

16.
沦陷时期,上海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状态。一方面是上海文坛创作的疲软;另一方面是张爱玲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实现了她的“天才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历史仅仅是一种背景,时空断裂了,古今模糊了,反而使人生突显出来。因此,她的小说大都是以婚恋题材为切入点,展现日常生活,以一种与五四启蒙叙事以及三四十年代救亡叙事截然对立的姿态独立于世。  相似文献   

17.
沦陷时期,上海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状态。一方面是上海文坛创作的疲软;另一方面是张爱玲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实现了她的“天才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历史仅仅是一种背景,时空断裂了,古今模糊了,反而使人生突显出来。因此,她的小说大都是以婚恋题材为切入点,展现日常生活,以一种与五四启蒙叙事以及三四十年代救亡叙事截然对立的姿态独立于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恶母书写成为女性文学中一道引人注目的写作景观。铁凝、徐小斌等女作家一改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与心理定势,纷纷反思与拆解传统母性的崇高社会人格,对母亲和母爱情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展示,塑造了一大批恶母形象,彰显了在传统话语中被遮蔽的母亲的生存境况,解构了男权文化建立的母亲神话。这些对母亲的多元化言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空间,具有重要的女性文学意义、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与苏青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细腻,内涵丰富。她们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服饰话语包孕某种深层的象征意义,也显现着人物的情感世界,不同的服饰还体现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和心态,通过作品所呈示的个性化服饰,使我们对人物有了色彩的感觉。小说对服饰的聚焦也映现着时代潮流,折射出各种人生价值观的冲撞,通过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服饰,使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触摸更有了质感。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大致可用女性&#183;情欲、婚恋&#183;亲情、市民&#183;家庭、上海&#183;香港、乱世&#183;苍凉、悲剧&#183;生命、红楼&#183;基督、镜子&#183;月亮、通俗&#183;现代等,九组“关键词”予以梳理和归类,由此,更加清楚地观照张爱玲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