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是关系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重要纲领性件。在《纲要》中,能源排在了重要领域的第一位,足见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纲要》第五部分中提出的“前沿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中,分布式供能技术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2.
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区域供冷对电网的调峰功能,阐述了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相结合的优越性.指出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天然气大规模高效利用以及适应城市化高潮的要求,在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3.
概述分布式发电、微网及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和运行特性.通过对微网系统并网的基本理论分析,提出实现可靠并网的几点要求.运用EMTDC/PSCAD对含光伏和风电模型的微网系统进行建模,通过仿真微网和大电网并网的可靠性标准,得到电力电子设备、电能质量和控制策略等方面对微网系统和外电网实现可靠并网的基本要求.该算例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实现微网系统可靠并网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概念,从供电可靠性、能源利用率、黑启动中备用电源三个方面,对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在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实现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应在智能配电网规划阶段合理考虑分布式电源与微网的位置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孤岛运行的微网往往电源结构单一,有必要结合所在地区资源特点改善电源结构,实行容量优化配置.首先详述了全年孤岛运行的风/光/柴混合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选择方法和评价指标;考虑设备投资成本、运行和维护成本、燃料成本,搭建了微网电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以年风速、气温、光照强度作为基础数据,设置不同的供电可靠性标准,利用遗传算法得到微网容量配置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可靠性约束条件对算法求解和系统经济性有很大影响.该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孤岛微网建设的可行性,根据微电网建设地点的气象条件、可靠性和环保要求等因素降低微电网电源的冗余投资,满足用户定制的多样化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阐述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基本原因,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近况,发展天然气分布式CCHP冷热电三联供的意义与几个示范项目和继续完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是冷热电联产的进一步发展.从联产比例与终端需求比例的矛盾着眼,分析了从热电联产发展为冷热电联供的必然规律.通过对建筑物用能需求特点和优化配置的分析,了建筑物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特色、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并指出了工业能源终端利用系统发展冷热电联供的潜力;最后指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天然气下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多智能体系统和智能微网的发展。为满足不同技术下的智能配网能力和管理需求,对智能微网的信息管理结构的研究也应该提到更高的要求。智能微网的本质是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能量转换装置汇集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属于利用不同程序进行自我控制的系统。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能独自运行,所以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智能配网控制中心对智能微网的研究是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的。微网可以作为小型电力系统进行利用,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微网都具有着比较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经济调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小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调度策略和经济调度模型,通过考虑各种电源的约束条件,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使得分布式微网系统能够实现热电联供,满足用户的需求.算例系统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给电网经济调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文分析分布式能源的特性,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和治理环境污染费用,构建由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蓄电池以及负荷组成的微网系统多目标经济调度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多目标经济调度数学模型求解,并通过 MATLAB仿真,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提出了分布式能量系统的定义.接着,阐明了总能系统的概念和意义,并认为分布式能量系统是实现总能系统概念的有利形式,同时也为实现一次能源多元化创造了条件.最后指出,分布式能量系统与集中式电力系统并行不悖,二者如能合理结合,将会对我国的电力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布式能量系统与传统大电网集中供电方式的比较,系统分析了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特点。以一办公大楼为例,分析了该大楼分别采用分布式能量系统方案和传统供能方案的经济性。在现有的电力市场条件下通过改变机组造价和天然气价格等,对分布式能量系统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分布式能量系统具有的经济性优势,论证了它与大电网供电的相互补充关系。由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等,分布式能量系统具有其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如果能够实现双赢,则二者共同合作满足区域用电将是缓解能源危机和供电压力的有效途径.应用Agent技术,将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网看作区域内的两类Agent,以实现各自预期利润为目标建立区域合作仿真模型,通过“调整策略—实现利润”的迭代过程获取二者双赢的边界条件及合作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系统的安全、集成以及异构网络的管理等问题,将Web服务分布式管理(WSDM)标准引入到主机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WSDM标准的组成、特点等的分析,设计了一个基于该标准的新型主机系统管理接口模型,并研究了模型各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主机系统管理中的不同作用.将此模型应用于现实的网络服务器管理中,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同时表明了该模型不仅适用于分布式环境中的主机系统的管理,克服了系统管理所面临的多元化和分布化两大难题;而且对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型的开发和设计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尽管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出现大大减轻了传统电网的负担,但与传统电网之间仍旧存在诸多矛盾.为协调传统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矛盾,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由于微电网的特殊性,传统的大规模发电机组的能量管理系统不适合微电网能量管理.现有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在运行和控制上略显臃肿和繁杂.在现有能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组态王"软件对系统的操作控制和运行管理进行了优化,仿真运行证明了设计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缓解目前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始终围绕着2个方向,一是对系统经济性的研究,二是对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其中前者的研究主要是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并促进后者的发展.介绍了国内近期有关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的理论成果和一些工程实例,为我国对该项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接入为场景,分析光伏接入受限原因并提出基于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应对方案。从一次设备容量、配网电压控制、光伏出力波动三个方面分析制约分布式光伏接入的薄弱环节。构建电网改造和配置储能应对措施的投资模型,并基于经济技术比较提出基于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构建储能系统支撑分布式光伏消纳的方法。开发采用动态成组理论的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样机并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储能样机可将光伏出力中心偏差值降低35%,并将最大峰峰差值降低60%;同时将变压器负载峰谷差降低20%,负载率降低12%,有效支撑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的消纳。  相似文献   

18.
TheMassiveParallelProcessingSystem(MPP)andtheNetworkofWorkstations(NOW)arebothsophisticatedcomputersystems,whicharelargedistributedsystemsconsistingofthousandsofprocessors.Sohowtomanageresourcesefficientlyinthesystemshasbecomeakeyproblem.Withtheestablis…  相似文献   

19.
试论分布式能量系统在电力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所谓分布式能量系统,乃位于或临近负荷中心、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并具有环境相容性的电力总能系统。基于这一定义,分布式能量系统实际上是不同于集中式大型电力系统的、且具有鲜明特色的特殊电力系统,它是实现总能系统概念的有利形式,同时也为实现一次能源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因此,分布式能量系统与集中式电力系统并行不悖,二者如能合理结合,将会对我国的电力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充分有效使用各种能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供能系统.该系统能根据全天电负荷和热力负荷的实时变化来调度火力发电厂、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机和燃气轮机的使用,利用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在系统经济使用最小的情况下,电-气-热混合供能系统的各组件运行状态.基于IEEE14节点网络的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和供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电-气-热混合功能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保证能源互联网络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