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坝气田雷三气藏分析及有利相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雷口坡组,组段划分、沉积演化及区域沉积相的基础上,提出中坝气田气藏成藏条件为:有利于生物发育的滩相带与生油岩类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排烃条件与古隆起配置适当,纵向上,多期成滩造就的粗结构岩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广阔的储集空间。根据粒屑岩比率圈定了上寺、中坝和汉旺三条有利浅滩相带。进而在坳陷中段预测孝泉、新场和磁峰场构造,可望钻获类似中坝气田的浅滩型油气藏。在坳陷北段预测拍树咀、黎雅庙、瓦子垭、新桥场、中心镇构造和一些地震显示的隆起区、异常区亦可能发现类似的气藏。  相似文献   

2.
中坝气田雷三气藏水由三部分组成,即凝析水、地层水和技术用水。三者化学特征迥然不同。据此判断,该气藏投入试采至今,气井中末见地层水。因此,适当提高采气速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川渝高含硫气田钻完井主要难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川渝地区高含H2S和中含CO2气田特点,并结合国内外高含硫气田开发情况,分析认为:除油气勘探开发本身的高隐蔽和高风险外,其高风险还突出表现在H2S和CO2带来的强腐蚀性和剧毒性两个方面。这些风险又主要集中在钻、完井(包括修井)两个主要环节上。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川渝地区高含硫气田钻、完井主要六个方面难点和八个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4.
落实气藏剩余储量及分布是气藏开发的关键.为此,利用压降法、产量累积法、罗杰斯蒂函数法、产量递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油压递减法等6种计算方法对中坝气田雷三段气藏动态储量及可采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进入开发末期的气藏,运用罗杰斯蒂函数法、产量递减分析法以及油压递减法进行动态储量计算较为准确.综合比较,中坝气田雷三段气藏可采储量为(83~85)×108m3,剩余可采储量为(6~7)×108m3左右;气藏剩余储量主要分布于受水侵影响较小的中46、中18及中40井井区,加强排水采气,减缓水侵对主力气井生产的影响,是提高整个气藏储量动用程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高含硫气井完井修井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宁 《钻采工艺》2003,26(Z1):75-79
就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井完井修井的现状、基本思路及完井方法,完井修井工艺管柱、套管、油管、井下工具、采气井口装置、完井液、射孔、地面测试流程、酸液与产层的配伍性、酸化增产措施适应性、试修设计等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油市民都知"城边边有个大气田",却不知其名为中坝,更惶论雷三气藏。出租车师傅文杰说:"还以为雷三是一个人呢,管他含硫不含硫哟。"两江绕流,形如船,中为坝,故名中坝镇。这是四川省江油市政府驻地,地下3000米左右是中坝气田雷三气藏。2013年3月10日,中坝镇,春风拂面。站在雷三增压集气站鸟瞰江油市,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江油采气作业区经理李鸿直言:"紧邻城市的气田,  相似文献   

7.
高含硫气田钻井、完井主要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高含H2S和中含CO2气田特点,分析认为:除油气勘探开发本身的高隐蔽性和高风险外,其高风险还突出表现在H2S和CO2带来的强腐蚀性和剧毒性两个方面。这些风险又主要集中在钻、完井(包括修井)两个主要环节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川渝地区高含硫气田钻、完井的主要难点,并提出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境优先、以人为本”理念;认真总结已开发高含硫气田钻、完井经验与教训;深入开展高含硫与中含CO2共存的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进一步强化以井控和工程质量为主的钻、完井工艺技术,严格执行高含硫钻、完井特殊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制定和完善高含硫气田钻、完井石油行业和企业标准,严格规范钻、完井行为;高度重视和加强员工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高含硫钻、完井HSE工作体系;制定和完善涵盖钻、完井各环节和各层次的应急预案等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龙岗气田雷四3亚段气藏是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与印支期剥蚀和岩溶作用有关的气藏,弄清该气藏的特征及控制因素,将极大地拓展四川盆地雷口坡组的勘探领域。为此,基于区域地层对比、小层划分、沉积相、储层特征及气藏特征等综合研究成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认识:1雷四3亚段的储层发育于其顶部a小段,风化剥蚀作用控制了a小段储层的分布及溶蚀孔洞的发育;2a小段储层岩性以泥、粉晶角砾云岩为主,次为泥粉晶针孔云岩,物性为低—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孔隙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裂缝和溶蚀洞穴,台内滩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3在大型地层尖灭的背景下,受构造、断层和岩性变化的影响,发育地层—构造、岩性—构造等多种圈闭类型;4气藏烃源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主,生储盖组合以侧生侧储和上生下储为主,次为下生上储,其气水关系复杂,存在多个水动力系统;5雷四3亚段a小段尖灭带附近的次级岩溶斜坡是寻找工业气井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罗家寨气田飞仙关气藏高酸性气井完井工艺技术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酸性气井中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对油管、套管产生严重的腐蚀,威胁着气井的安全生产,完井方式选择不当也会加剧这种腐蚀。通过国内外调研,提出了一种采用材质防腐的完井方式,该完井方式通过采用永久式封隔器、特扣内衬油管和不锈钢井口来达到使酸性气体与井下生产管串隔离的目的,从而防止油管、套管腐蚀,并延长气井的免修期,可在高酸性气田推广这种完井方式.  相似文献   

10.
普光高含硫气田完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光气田属于高含H2S和CO2的碳酸盐岩酸性气田。由于H2S气体的剧毒性及H2S和CO2对钢材的强腐蚀性等问题,对该气田的采气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防腐要求。针对酸性气田开采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工艺成果进行了现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普光气田的顺利、高效投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坝气田位于川西气区北部,主要产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但其雷口坡组三段气藏的气源目前还没有定论。基于此,全面分析了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并选取中坝气田须家河组煤成气、河湾场气田二叠系茅口组和长兴组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油型气、川东北飞仙关组油型气与之进行对比。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总体显示干气特征,干燥系数大都在0.97附近,H2S和CO2含量较高。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中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与中坝须家河组、河湾场气田及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都有明显差异,乙烷碳同位素组成较河湾场气田、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重,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较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轻。甲烷氢同位素值在-140‰左右,比川东北飞仙关组油型气普遍低约20‰,而高于中坝须家河组煤成气约30‰。综合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及轻烃和汞的特征分析认为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以二叠系油型气为主,混有部分须家河组煤成气,且受TSR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玛河气田的产层属中等孔隙度、中高渗透率储层,气藏单井产量高、压力系数高,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对于该类气藏的开采技术研究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为此,根据该气田高压气藏的特点, 应用节点分析方法对气井的流入动态曲线(IPR)、节点、敏感参数等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冲蚀流量、卸载流量等计算方法来确定合理生产管柱尺寸及管柱结构。研究成果认为:①单井配产小于等于50×104 m3/d时,生产管柱采用内径62 mm油管;②单井配产介于50×104~110×104 m3/d时,生产管柱采用内径76 mm+内径62 mm复合油管;③高压气井完井管柱结构为油管挂+油管+井下安全阀+油管+井下测压系统+反循环压井阀+密封插管+永久式封隔器+磨铣延伸筒+剪切球座+射孔枪串。  相似文献   

13.
�����׿�����������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进而评价和预测了雷三段的有利勘探地区和构造。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气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地区海相层系除发育二叠系等烃源岩之外,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内部还发育一套潟湖相黑灰色泥微晶白云岩、灰岩烃源岩,其生烃强度为(10~40)×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气源条件。通过对川西坳陷不同构造带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特征、储层沥青、天然气运移条件分析认为,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主力气源。龙门山前构造带PZ1井天然气高含H2S、δ13C2偏重(-26.4‰)、烷烃气碳同位素呈正序分布、δD1偏轻(-140‰),总体具混源气特征,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反映的母质演化程度介于二叠系和雷口坡组源岩之间,反映可能为二者的混源气,龙门山前通源断裂的发育为混源成藏提供了条件;新场构造带CK1井天然气微—中含量H2S、δ13C2偏轻(-33.2‰)、烷烃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δD1偏轻(-147‰),具油型气特征,其与雷口坡组烃源岩大致相当,反映主要来源于雷口坡组内部自身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整体沉积环境以蒸发台地相为主,沉积了以大套膏岩和白云岩为主的蒸发岩。雷口坡组可细分为雷四、雷三、雷二和雷一段。雷四段地震响应表现为"弱波峰、较低频、较连续反射结构"的曲线特征。储层总体为Ⅲ类储层,以低渗为主,个别储层段表现为Ⅱ类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溶洞、溶扩缝、构造缝,为一套岩溶储层。研究认为,雷口坡组雷四段储层发育与分布受沉积相和风化壳共同控制;研究区发育的台地蒸发相、泻湖相形成的云岩,在雷口坡组末期岀露地表遭遇剥蚀形成风化壳,并受大气淡水沿不整合面及裂缝的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一套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6.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主要岩石类型为潮坪相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激光碳氧同位素、探针微量元素、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测温等实验手段,对溶蚀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储层经历了3期溶蚀作用,即准同生期、古表生期和埋藏期,分别形成粒内溶孔及铸膜孔、膏溶孔洞以及沿裂缝或缝合线分布的溶蚀孔洞。深入研究古表生期岩溶作用和膏溶作用发现,印支Ⅰ幕大气水作用的识别标志有不规则网络状风化裂缝、岩溶及膏溶膏变角砾岩、保持石膏板状形态或直角边形态的去膏化方解石、广泛发育的膏模孔及膏溶孔洞,同时具有低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宽值域的锶同位素值、低含量的Sr-Mn-Fe-K-Na微量元素、低温单相水溶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印支Ⅰ幕大气水作用下含膏白云岩内膏溶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龙岗地区礁滩气藏地质建模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盆地龙岗地区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地质建模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的现状,开展了三维地质建模的探索工作,并总结形成了以“双相控制,分步建模”技术方法为核心的复杂礁滩气藏建模技术。其建模思路及技术对策为:①突破等时地层界面,以储渗体为研究单元;②沉积相建模确定气藏大的沉积背景及格局;③确定岩性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精细刻画储渗体空间的非均质性;④采用局部建模与整体建模相结合的分步建模方法;⑤采用随机与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建模技术适用于龙岗地区以及稀井网条件下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礁滩型碳酸盐岩气藏的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18.
前人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高温高压气藏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较大的认识,由此有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低矿化度凝析水的影响。为此,利用四川盆地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投产以来获得的产出水样矿化度资料,研究了不同水气比阶段的井口水样矿化度特征,认为井口产出水样矿化度明显受到了凝析水淡化的影响,气藏井口产出水可以划分为凝析水、地层水及其两者的混合水。研究结果表明:①井口产出水矿化度随气井水气比增大而增高,由低矿化度凝析水向高矿化度地层水转变;②当气井水气比小于0.1 m3/104 m3时,井口产出水为矿化度小于1 g/L的凝析水;③当水气比为0.1~0.8 m3/104 m3时,水样矿化度介于凝析水和地层水之间,水样以混合水为主;④气井水气比大于等于0.8 m3/104 m3时,水样最接近于地层水矿化度,凝析水对水样矿化度的影响可以忽略;⑤在排除凝析水淡化影响后,单一气藏地层水矿化度差异不大,新场气田须二段气藏变化范围在93.47~120.05 g/L之间。  相似文献   

19.
安岳地区须二段气藏储层低孔、致密,气水交织,含水饱和度高,油气分布不受构造与海拔控制,气井普遍产凝析油,平均生产油气比148 g/m3,为四川盆地凝析油含量最高的非常规凝析气藏。采用常规凝析气藏研究手段已无法正确确定气藏类型和准确评价气藏相态特征。为此,建立了高压物性实验、常规凝析气藏类型判别与生产静动态特征相结合的气藏类型判别方法,据此判定该气藏为局部带“油垫”的饱和凝析气藏;运用相态恢复理论准确地模拟了该气藏的流体特征,计算得到气藏平均凝析油含量高达249 g/m3,所预测的凝析油产量与实际相吻合。进而提出了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相应开发措施,在考虑注入成本以及后期处理等因素后,建议单井采用“先衰竭后干气吞吐”的开采方式。针对安岳地区须二段气藏相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对类似非常规砂岩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吊钟坝高点气藏动态储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头吊钟坝高点气藏开采不平衡,开发方案的预测情况和实际生产有较大差异.目前气藏累计采气29.89×108m3采出程度仅26%,而地层压力由38.78MPa↘22.308MPa下降了42%.因此,重新计算气藏的动态储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它也是作好开发调整方案的基础.在气藏工程理论现有发展水平条件下,计算气藏动态储量的成熟方法有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分析法、不稳定试井分析法.选择不同方法计算并对比其合理性和适用性,准确计算吊钟坝高点气藏动态储量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