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文庆 《四川冶金》2001,23(3):27-30
本文探讨了化学成分、热处理及冶炼工艺对低合金贝氏体15CDV6钢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孕育处理提高钢的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碳含量选择量佳热处理制度可保证钢猖了高的强度,采用重熔工艺及孕育处理方法,可使钢在强度微小提高的情况下,使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抽油杆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玉佐  王晓华 《钢铁》2003,38(6):54-58
介绍了FG20高强度抽油杆钢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力学性能、组织特点及强韧化机理。在FG20钢的成分基础上通过去钒提钛和降低碳、锰含量提高硅含量两种方式调整化学成分,使试验钢得到典型的粒状贝氏体组织,与FG20钢相比,抗拉强度差别不大,而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提高。通过降低回火后冷却速度和时效处理两种热处理工艺,使FG20钢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化学成分、热处理及冶炼工艺对低合金贝氏体15CDV6钢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孕育处理提高钢的工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碳含量选择最佳热处理制度可保证钢获得最高的强度,采用重熔工艺及孕育处理方法,可使钢在强度微小提高的情况下,使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越  曾云  郑锦峰  陈君  伍伟 《特殊钢》2020,41(5):68-70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制度:800、820℃低温淬火+600℃回火,880℃+860℃两次淬火+600℃回火和860℃一次淬火+600℃回火,对40CrMnMo钢进行热处理试验,并研究了三种热处理工艺对40CrMnMo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热处理工艺的试验钢抗拉强度相近(936~951 MPa),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采用800、820℃低温淬火+600℃回火热处理工艺,试验钢的冲击功最高(65~69J)。  相似文献   

5.
不同热处理工艺下,钢中马氏体与贝氏体含量与形貌不同,造成钢的力学性能具有差异。通过对45钢、40Cr钢、38CrSi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获得不同形貌的马氏体、贝氏体组织。采用OM、SEM、TEM对不同钢中的马氏体、贝氏体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分析,并估算了其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的钢经过水冷淬火热处理后,马氏体组织形貌随碳含量的升高而变化,由低碳板条状过渡到中碳针状板条状并存。同一种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后可得到不同形貌的贝氏体组织,45钢、40Cr钢、38CrSi钢贝氏体组织多在晶界处形核并向晶内长大。无碳贝氏体与粒状贝氏体的析出与热处理工艺有关,贝氏体形貌随碳含量与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羽毛状逐步过渡到无碳贝氏体。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40Cr10Si2Mo气阀钢力学性能、调质硬度,以及在要求技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调质硬度、金相组织与不同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了满足技术条件要求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6NCMV35C钢进行了不同回火温度、不同淬火温度、等温淬火和热处理工艺研究,判断大钟拉杆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及该材料的金相组织。试验表明:26NCMV35C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70℃油淬,590℃回火油冷  相似文献   

8.
采用感应热处理两次淬火工艺对硅锰系低碳钢进行双相热处理,得到具有感应热处理双相组织特征的双相钢。研究表明,感应热处理两次淬火的双相组织中铁素体晶粒细化,马氏体呈细层片状分布,使双相钢的强韧化水平明显提高。证明感应热处理两次淬火是一种制取高性能双相钢的新型工艺。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模具钢H13的生产实践,指出了模具钢H13必须严格控制冶炼工艺及成分,并经过电渣重熔,消除缩孔和疏松缺陷,使钢的组织均匀致密,以提高钢的横向冲冲击值及其它性能;采用经向十辽镦拔锻法的锻造工艺,以保证钢的质量;采用1040℃油淬+650℃-580℃两次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使钢的最终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碳化物,硬度HRc47-50,这样可明显提高H13钢的质量,提高模具的实际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蒙肇斌  胡光立 《钢铁》1997,32(9):45-47,36
运用金相、透射及扫描电镜和冲蚀磨损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韧及时效工艺处理和爆炸预硬化对高锰钢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热处理工艺和爆炸预硬化处理后,使ZGMn13VTiMoRE钢得到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质点,一定厚度的预硬化层和存在于基体中的大量形变层错及孪晶等,其耐磨性可提高40%。  相似文献   

11.
赵宏春 《四川冶金》1994,16(2):44-48
本文阐述了合金结构钢40CrNiMoA易于出现的混晶与强度偏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将钢中的残余铝量控制在0.02%至0.05%的范围内,采用“双高”工艺,以及正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制度,是防止混晶出现的有效措施。控制好钢的化学成份,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提高该钢的强度,使之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徐翔  季克进  王斌  高林  方军 《特殊钢》2006,27(6):57-58
为简化40SiMnCrNiMo钢钎具的热处理工艺,试验了880℃30min油冷+600℃60min空冷的调质处理,860℃30min空冷的正火和780℃30min空冷的两相区亚临界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亚临界热处理后钢中贝氏体区HV显微硬度值低于正火钢,钢的V-型冲击功为30J,高于正火后钢V-型冲击功(12J),接近调质后的V-型冲击功(40J)。钎杆寿命试验得出,正火钢钎具平均钻孔进尺10.78m,亚临界热处理钢钎具平均钻孔进尺108.30m,可满足使用要求和替代调质处理钎杆。  相似文献   

13.
在40Cr钢传统调质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开展了40Cr钢冲击钻杆零保温淬火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860℃加热+零保温油冷淬火+550℃高温回火工艺下,40Cr钢抗拉强度为1 086MPa,室温冲击韧性为107.7J/cm2(较传统调质处理工艺提高近25%),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零保温淬火工艺细化了奥氏体晶粒,提高了40Cr钢冲击钻杆强韧性,同时减少了热处理在炉时间,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4.
30CrMnSiA、38CrA和40CrNiMoA等航结钢一般用残余Al控制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以下简称晶粒度)、用Al控制晶粒度的钢,木下修司等人认为[1],晶粒粗化温度随着热处理制度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认为能使AlN质点细小地均匀分散地析出的热处理制度就可使晶粒粗化温度提高。因而,在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热处理制度是及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45钢、40Cr钢调质热处理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一种有色金属加工工具用45钢、40Cr钢调质热处理新工艺,与传统的调质热处理工艺不同,45钢、40Cr钢在达到淬火温度后,不需保温立即淬火(又称零保温时间),再经回火处理。试验发现,经过新工艺处理后的工具综合性能与传统工艺处理的大体相当,但新工艺具有缩短保温时间,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并改善工具表面耐磨性和内部组织性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影响合结钢40Cr力学性能一次检测合格率的关键因素。引用正交试验结果制订了“常用40Cr钢试样热处理工艺”,通过检测分析一次不合格试样的C%偏析存左的问题和五害元素影响,提出了提高40Cr钢力学性能一次检测合格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确定了螺栓用钢ML35CrMoV最佳热处理工艺,使之达到12.9级高强度螺栓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RIP-相变诱发塑性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相变诱发塑性钢是一种汽车用钢,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使钢板中残余奥氏体在塑性变形作用下诱发马氏体生核和形成,并产生局部硬化,继而变形不再集中在局部,使相变均匀扩散到整个材料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塑性。典型TRIP钢c含量为0.2%,Mn 1%~2%,Si 1%~2%,通过热轧变形热处理或冷轧 热处理,TRIP钢的组织由50%~60%铁素体,25%~40%贝氏体或少量马氏体和5%-15%残余奥氏体组成。TRIP钢的强度和韧性高于双相钢和微合金钢。介绍了TRIP钢的生产工艺和性能,残余奥氏体、合金元素、热处理对TRIP效应的影响和TRIP钢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鄂钢采用转炉炼钢+热带轧制的路线试制链条用40Mn窄带钢的新工艺,通过合理设计钢的化学成分、冶炼工艺及轧制工艺,试制成功了符合国家标准的40Mn带钢,经模拟用户热处理过程及热处理后的性能检验,硬度完全能够达到用户制作链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桂民 《首钢科技》2006,(3):6-10,15
由于20MnVB钢的特殊性导致其综合机械性能不稳定,一次合格率较低。此试验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化学成分固定的20MnVB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选择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以指导生产检验,提高一次合格率和检验合格率,降低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