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铁矿石尾矿实验室合成碳化硅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SiC粉末.确定了合成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配碳量(C和SiO2的摩尔比)为5,反应温度为1 480℃,恒温时间为8 h.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产物主晶相为β-SiC,杂质相为Fe5Si3,其中,SiC多以片状、柱状、球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铁矿石尾矿合成碳化硅粉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铁矿石尾矿和碳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SiC粉末.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SiC粉末的合成过程影响显著,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产物中SiC含量增大,1 480 ℃时,SiC的相对含量达到最大值(82%左右).较长的恒温时间可使还原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恒温8 h的样品中SiC的相对含量最高(85%左右).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酚醛树脂为碳源制备碳化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自制的水溶性酚醛树脂和正硅酸乙酯分别作为碳源和硅源,对甲苯磺酰氯作凝胶控制剂,盐酸作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碳热还原法,在真空条件下于1300 ℃制得平均粒径为200 nm的碳化硅(SiC)并对样品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旋转粘度计(NDJ-1)、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分析(TG)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以正硅酸乙酯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PaAr气气氛中碳熟还原合成β-SiC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Raman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β-SiC纳米粉体的物相、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1 600℃时,已经开始生成β-SiC相,随着温度升高至1 700℃,完全生成了含有Csi缺陷的富碳β-Sic相.β-SiC纳米粉体表现为纳米级的团聚颗粒,平均粒径为40nm,并生成晶须.对β-SiC纳米粉体的碳热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明显降低了生成气态SiO控制反应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富碳β-SiC纳米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以正硅酸乙酯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PaAr气气氛中碳热还原合成β-SiC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Raman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β-SiC纳米粉体的物相、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1 600℃时,已经开始生成β-SiC相,随着温度升高至1 700℃,完全生成了含有C_(Si)缺陷的富碳β-SiC相。β-SiC纳米粉体表现为纳米级的团聚颗粒,平均粒径为40 nm,并生成晶须。对β-SiC纳米粉体的碳热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明显降低了生成气态SiO控制反应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付新 《应用化工》2012,(8):1479-1481
以糠醇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含氢硅油为结构助剂,通过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碳化硅纳米颗粒,采用XRD、TEM、DLS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碳化硅纳米颗粒尺度分布在10~50 nm,其增强的环氧树脂,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碳热还原法低温合成SiC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热还原法低温合成SiC粉末。对SiC-C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指导合成工艺。研究了合成温度、保温时间、SiO2/C配比等对合成SiC粉末的影响,并对合成SiC粉末的成型性能和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合成工艺制度。由此制得晶粒尺寸约为0.1um,二次粒径小于0.5um的烧结性能较佳的β-SiC粉末。  相似文献   

9.
众多研究表明,提高反应物起始原料的均匀混合程度、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是改善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超细粉体的有效途径。由于稀土元素对众多的化学反应都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于是,以纳米二氧化硅和活性炭为起始原料,以稀土镧为添加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超细粉体,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仪分别对合成的粉体进行物相和粒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稀土镧有助于降低碳化硅超细粉的合成温度及粉体粒度。  相似文献   

10.
SiC纳米粉体悬浮液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作采用非稳态热丝法,测量了水中加平均粒为25nm的碳化硅粉(简称n-SiC),乙二醇中加n-SiC,水中加平均粒径为0.6μm的碳化硅粉(简称μ-SiC)和乙醇中加μ-SiC等4个系列不同固体积含量悬浮液的有效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悬浮液,其有效导热系数相对增加量随固相加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固相颗粒形貌对有效导热系数相对增加量有显著影响;基体液体虽对有效导热系数相对增加量无明显影响,但有效导热系数的绝对量由基体液体的导热系数决定。  相似文献   

11.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不同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氧化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水解沉淀法、直接沉淀法、还原沉淀法、超声沉淀法、交流电沉淀法、络合物分解法和酶诱发均匀沉淀法等。分析了各种沉淀法的制备原理、特点、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辐射下前驱体法合成了纳米铁酸镉(CdFe2O4)粉末。以硝酸镉、硝酸铁和脲为原料用超声化学法制得前驱体,再在950℃焙烧15h,得到平均粒径约56nm的铁酸镉粉末。得到的纳米铁酸镉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得到确认,用样品振动磁强计(VSM)对其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撞击流制备高纯纳米氢氧化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撞击流反应结晶方法,以青海盐湖水氯镁石为原料,制备了高纯纳米氢氧化镁。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氢氧化镁纯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控制因素。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以制备出纯度大于99%、平均粒径为13.5nm的氢氧化镁。适宜条件:镁离子浓度0.25mol/L,镁离子与氢氧根浓度比1:2,反应温度40℃,搅拌时间30min,搅拌转速400r/min,撞击流率100mL/min。  相似文献   

14.
以硅溶胶为硅源,蔗糖为碳源,采用低温碳热还原法合成了SiC微粉.低温处理过程为室温到800℃,升温速率为6℃/min.在低温处理过程中蔗糖-硅溶胶混合前驱体转化为球形碳颗粒和SiO2的混合物.800℃以上的升温速率为15℃/min.低温处理后的反应前驱体在1700℃下反应1h全部转化为β-SiC,产物的颗粒尺寸在1μm左右,为近似球形的颗粒.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时间能增加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颜鑫 《无机盐工业》2007,39(11):47-49
纳米碳酸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每生产1 t纳米碳酸钙将排渣0.257 t,排放白水6.8-15.2 t,排放二氧化碳1.0 t。开发了一种生产纳米碳酸钙的绿色新工艺。其特点:利用连续鼓泡碳化工艺来生产纳米碳酸钙,以提高碳化气中二氧化碳利用率;与轻质碳酸钙联合生产以循环回收白水;与制砖联合生产以回收利用废渣和净化废水;利用砖胚陈化过程以循环回收碳化尾气。使碳酸钙生产过程成为一种零排放的绿色工艺。  相似文献   

16.
纳米三氧化钼一维材料因其特殊的性能和应用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显示设备、传感器、智能窗、电池电极和润滑油等领域。介绍了纳米三氧化钼一维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模板剂在纳米三氧化钼制备中的作用。对纳米三氧化钼一维材料进行了分类介绍,包括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纳米管。并概述了纳米三氧化钼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卤水-石灰乳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盐湖卤块为原料,采用石灰乳为沉淀剂,控制温度在40~90 ℃,采用特殊的除钙技术,使产品中氢氧化镁质量分数大于98%,氧化钙质量分数小于0.2%,分解温度396.93℃,热质量损失30.96%.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氢氧化镁产品粒径在80 nm左右,粒子呈片状晶体结构.制得的氢氧化镁产品比表面积为39.2 m2/g.此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合成工艺路线.新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仅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而且达到国外企业标准,可望进行工业性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纳米粉体二氧化铈的主要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水热晶化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和均匀沉淀耦合法、均匀沉淀和炭吸附耦合法、模板剂共沉淀法、室温(湿)固相化学反应法、一步熔融盐分解法等。通过对各方法的实验条件、制备工艺、产品性状等探讨研究,分析评述了各方法的应用及其工业化前景,旨在为高附加值稀土材料的研制开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碳热还原粘土合成Al2O3/SiC复相陶瓷粉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亚伟  李楠  李文忠  杨建强 《中国陶瓷》2000,36(3):13-15,35
本文以苏州土与碳黑为原料,研究了其在高温下的反应过程及一些工艺参数对反应产物的意识,结果表明:1)反应过程包括高岭石矿物的分解及还原过程,两个过程反应程度不同,可获得不同相组成的陶瓷粉末。2)在一定温度下,粘土中引入合适的碳含量能制备出高Al2O3与SiC含量的复相粉末(Al2O3≥50%),SiC≥40%)。3)碳热还原法是合成粒径细小、相成分分布均匀且杂质有所杂质有所降低陶瓷复合粉末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纳米氧化铈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氧化铈是新兴的催化材料,在化学工业和环境污染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国内外制备纳米氧化铈材料的不同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其中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而其他方法,如共沸精馏法、冰冻脱水法、水解法、气相法、微乳液法、表面修饰法、液-液两相法、熔融法、固相反应法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纳米氧化铈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纳米氧化铈的催化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非纳米氧化铈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