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白云岩石粉对水泥净浆和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内掺白云岩石粉后,水泥净浆流动度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砂浆扭矩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内掺石粉质量分数超过12%后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加更显著;含石粉砂浆的需水量比为93%,相同质量石粉的需水量比水泥小,使得水泥净浆流动度随石粉掺量增加而增大;石粉对减水剂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增大水泥净浆流动度或砂浆流变性能;水泥颗粒和石粉颗粒表面Zeta电位分别为-1.76mV和-8.94mV,二者对阴离子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不同,聚羧酸系减水剂会优先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影响聚合物颗粒在水泥表面吸附行为的因素,测试了掺乳液前后新拌浆体zeta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并研究了乳液类型及聚灰比(mL/mC)对水泥粒子吸附乳液中聚合物颗粒(简称乳液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粒子会吸附乳液颗粒,阴离子型乳液颗粒较非离子型乳液颗粒更易被水泥粒子吸附;随聚灰比的增加,水泥粒子对乳液颗粒的吸附量有一个最大值,且乳液颗粒在水泥表面的吸附是单层的.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了添加剂乳胶粉对水泥净浆物理和胶砂力学性能基础上,配制得增强型水泥基道路自流平修补砂浆配方。性能测试表明:掺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水泥胶砂样抗折强度高于空白样,并随乳胶粉掺量增加而上升,其1d抗折强度均>3.5MPa;抗压强度在整个测试龄期内比空白样略为降低,但随乳胶粉掺量增加而减小;掺入乳胶粉后凝结时间增加,并随掺量增加而相应的延长,这与其水泥净浆早期水化的电阻率测定结果相符。此外,自流平道路快速修补砂浆配方样初始流动度157mm,1d抗折强度为4.35MPa、抗压强度达21.32MPa;28d抗折强度为10.34MPa、抗压强度达51.53MPa,且抗收缩性和耐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氨基磺酸盐减水剂(AS)对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探讨了活性TH粉掺量对水泥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活性TH粉掺量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进行了测试,研究了AS减水剂极限吸附量与流动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泥对AS的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AS的吸附量与极限吸附量随水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活性TH粉掺量的增加,水泥对减水剂的极限吸附量逐渐减少,且水泥的初始流动度增大,流动度经时损失减小,即活性TH粉可以改善水泥与AS高效减水剂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0%,5%,10%,15%(质量分数)的偏高岭土等量取代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改性砂浆中的水泥,通过调节用水量控制浆体稠度,研究偏高岭土对新拌及硬化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偏高岭土取代量增加,水胶比提高,新拌砂浆在保持良好保水性及施工性的同时,凝结时间偏长的现象得到改善;偏高岭土能明显提高硬化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并使硬化砂浆的孔径分布得到优化,但偏高岭土对硬化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偏高岭土取代量由5%提高到15%时,硬化砂浆干燥收缩值降低.当偏高岭土取代量为10%时,硬化砂浆能获得最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变化对其在膨润土表面的吸附量的影响,考察了膨润土颗粒的Zeta电位、含膨润土水泥净浆的流变性能和砂浆的流动度随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大羧基密度和延长聚氧乙烯侧链长度均有利于减小膨润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远低于酯类聚羧酸减水剂。提高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羧基密度和侧链长度均有利于改善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粉磨、分选等操作,制备不同粒径范围的矿渣粉,并将其部分替代水泥用于水泥砂浆的配制,研究矿渣粉的粒径特征对新拌及硬化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比表面积160~1 102 m2/kg之间,随着颗粒群细度增大,掺矿渣粉的水泥砂浆流动度降低,抗压强度增大,28 d硬化砂浆抗渗性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聚羧酸减水剂在添加不同掺量的葡萄糖酸钠缓凝材料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砂浆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掺量的葡糖糖酸钠后净浆和砂浆流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有效的延长了水泥的凝结时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聚丙烯(PP)纤维单掺、PP纤维与聚羧酸减水剂(PCE)双掺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流动度保持性的影响;以及PCE在PP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的独立吸附量和竞争吸附量,探讨PP纤维与PCE对水泥浆体流动性能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CE在PP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存在竞争吸附,PCE在PP纤维或水泥颗粒表面的独立吸附量均大于竞争吸附量;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净浆流动度显著降低,这是由于PCE无法提供足够的吸附量,在PP纤维或水泥表面的吸附量均减小;随着PP纤维长度的增加,其易缠绕成网状结构,导致净浆流动度减小,而由于纤维与水泥之间接触更紧密,PCE在纤维和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纤维缠绕对净浆流动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滤分级的方法,将蔗渣木质素磺酸镁分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级分,研究了各级分的表面物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高比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蔗渣木质素磺酸镁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和起泡能力:研究了各级分蔗渣木质素磺酸镁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和砂浆抗压强度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质素磺酸镁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其减水分散性能增强,水泥净浆凝结时间逐渐延长,砂浆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山西建筑》2011,37(31):242-243
从我国目前小区物业管理现状入手,针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规范物业管理行为,化解矛盾,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上调物业管理费困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上调物业管理费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物业管理费上调是必然的,但应该符合上调理由合理、上调数额合理、工作方法合理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振业城的概况进行了介绍,以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AAA住宅小区深圳振业城的建筑设计,可供建筑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学文 《山西建筑》2012,38(29):92-94
简要介绍了路基土的工程性质,包括路基土的物理性质、路基土的力学性质,以及路基土的膨胀收缩和冻胀特性,并对土的渗透性等其他工程性质作了分析,为路基填筑材料的选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铌锂锆钛酸铅(PLN)压电陶瓷为功能相,硫铝酸盐水泥(SAC)为基体,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了0-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碳黑掺量对压电复合材料压电性能、介电性能、电导率及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黑掺量的增加,压电复合材料的压电应变常数和压电电压常数先增大后减小,在碳黑掺量为0.3%(质量分数)时,二者达到极值,其值分别为:17.45 pC/N和36.3(mV.m)/N.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电导率随着碳黑掺量的增加均逐渐增大;在40~900 kHz频率范围内,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当频率大于2 000 kHz时,压电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趋于稳定;压电复合材料的阻抗随着碳黑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废弃黏土砖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了4组不同水泥用量的黏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试验测试和分析了4组混凝土物理、力学和变形方面基本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骨料用量和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用量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黏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降低其干表观密度、吸水率、干燥收缩率和泊松比.适当选择骨料和设计配合比,黏土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可以用于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和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制品.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尾矿库尾矿料的大量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根据尾矿料的颗粒特性,按照类别对尾矿的渗变特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尾矿料在高压和低压下的变形特性及渗透性与强度、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探究其产权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地下空间产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该方面应该加强产权理论研究,完善产权体系,促进地下空间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具体包括:(1)地下空间权的性质与权利客体范围的确定等仍然是产权理论需要回答的问题;(2)完善产权体系建设,搞好地下空间产权体系顶层设计是未来的一个研究趋势;(3)促进地下空间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可为今后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机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工性能为导向,研制了一种无机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砖。将5排12孔洞砖改为6排13孔,增加1个单填充孔,且于单填充孔内灌注自制保温填料,所得无机复合烧结页岩空心砖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力学性能及隔声性能。保温填料配比中约掺1/3的粉煤灰,增加了其环境效益。此外,灌装工艺的突破极大提升了该产品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能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膜型网壳结构静力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钢筋混凝土膜型扁壳的成型方法 ,提出了 5种矩形平面膜型网壳的杆件布置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 ,确定了两种比较优越的结构形式。重点分析了这两种形式结构的稳定性能 ,包括失稳模态、极限荷载、屈曲全过程等 ,同时分析了不同起坡条件下结构的静力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