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岩相分布非均质性较大情况下采用孔隙度直接线性回归法预测渗透率存在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综合考虑储集层孔隙结构、孔隙度和岩相等因素进行复杂储集层渗透率预测的方法。首先采用储集层段孔隙度、弹性参数及剪切骨架柔度因子进行岩相分析,然后在每类岩相中采用弹性参数、孔隙度及剪切骨架柔度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得到预测渗透率。通过研究区测井资料渗透率预测实验表明,刻画孔隙结构的剪切柔度因子对渗透率的影响比常规弹性参数敏感,可以更好地用于渗透率预测;岩相分类精度会对渗透率预测产生较大影响,精确地岩相分类仍然是渗透率预测前提条件。实际研究区应用效果验证了基于孔隙结构参数的相控渗透率地震预测方法准确有效,为渗透率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图13表2参14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震岩石物理表征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新的岩石物理参数骨架柔韧性因子(γ)进行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的表征。综合利用薄片、测井资料,以骨架柔韧性因子作为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集层的分类指标,建立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3类有效储集层的速度—孔隙度、孔隙度—渗透率定量关系,提高了碳酸盐岩含气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表征的精度。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低骨架柔韧性因子的储集层粒内溶孔发育,储集层具有高速低渗透率的特征;高骨架柔韧性因子的储集层晶间溶孔发育,储集层具有低速高渗透率的特征;混合孔隙发育的储集层骨架柔韧性因子、速度和渗透率介于上述2类储集层之间。骨架柔韧性因子与用于表征不同沉积、成岩和构造综合效应的岩石物理相参数流动带指标之间存在高的相关性。进一步证明了该参数在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碳酸盐岩储集层表征过程中的适用性。基于3类储集层的AVO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大偏移距的叠前地震反演是评价碳酸盐岩储集层复杂的孔隙结构并进行井间精确孔隙度渗透率表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余寒雷 《录井工程》2014,25(4):35-3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全世界的裂缝性油藏,以便确定固有的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怎样影响油气最终采收率,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孔隙度、渗透性、粘度、流度比、含水饱和度、润湿性、裂缝分布、驱动机理和油气藏管理策略。把裂缝性油藏分为四组,其中有两组是有特殊意义的:一组是储集层具有低基质孔隙度和低基质渗透率;另一组是储集层具有高基质孔隙度和低基质渗透率。以前的裂缝性油藏分类,并未区分这两种油藏类型。文中用实例评价了不同客观因素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以及油气藏管理和开采策略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核磁录井分析技术在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主要用于钻井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通过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等参数,为进一步分析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依据,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优质的解释评价服务。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岩样孔隙内剩余流体性质的判断;二是含油饱和度测量后油相信号超出饱和状态信号,出现数据溢出现象。针对第一种情况,通过对岩样进行三次扫描,可以较好地解释孔隙内剩余流体的性质;就第二种情况经过实验研究,针对不同的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贾翠竹 《录井工程》2008,19(4):59-61
辽河油田SH2区块储集层具有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可动流体含量的特征,由于储集层油质和物性的原因,该区块部分井虽然录井过程中显示较好,但试采时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应用核磁共振录井方法,在分析储集层物性特征基础上,指出了反映可动流体特征重要参数之一的储集层可动流体含量的意义,探讨了应用可动流体含量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油水层的参照标准和图板。在该区块11口井的应用表明,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为87.3%。  相似文献   

7.
我们介绍了一种多孔弹性模型,它包括有岩石中两种最重要的固体/流体交互作用机理:Biot机理和喷射-流动(squirt-flow)机理。这种Biot/喷射机理(BISQ)模型将纵波速度和衰减与泄水骨架、固体相位、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流体粘滞性和压缩系数,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埋深跨度大,油气相态复杂,钻井少,单层试油资料匮乏,有效储集层物性下限难以界定。利用试油法、岩心含油产状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正逆累计法,对不同深度、不同流体的砂砾岩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埋深为3 000~4 000 m时发育油藏,孔隙度下限为6%,渗透率下限为1.0 mD;埋深为4 000~4 500 m时发育凝析气藏,孔隙度下限降低至4%,渗透率下限为0.2 mD;埋深大于4 500 m时发育天然气藏,孔隙度下限降低至3%,渗透率下限降低至0.1 mD;随着埋深增加,储集层中的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储集空间类型也发生变化,导致储集层物性下限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的声波模拟 Siamak Hassanzadeh 声波模拟方法具有用于强化油气储层特征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包括二维的数值模拟,孔隙介质中低频瞬态声波传播,是以流体饱和孔隙声介质中Biot方程组的显式有限差分公式为基础的。这种差分格式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为二阶精度。利用本方法计算的合成地震记录表明了在无边界流体充填多孔介质中和等价于无孔隙(单相)固体的流体粘度接近的模拟情况下,瞬态声波的传播。然而,在存在非均匀性的情况下,例如分层作用,包体和不连续面,结果表明,声波特征,诸如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含量以及流体-固体相互作用等储层参数空间变化的影响。在纵波的弥散和耗散中,渗透率和流体  相似文献   

10.
王日才 《石油学报》1984,5(1):117-119
在最近几年中,测井已经发展了一种新方法(油田研究)。这种方法将测井、岩心、其他取样的资料以及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在一起,用来估价储集层的特性。这种方法估计某一油田储集层中各种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布。储集层的几何形态、厚度、孔隙度的分布、渗透率、流体饱和度、累计总孔隙体积、累计油气含量、累计渗透率都是要估算的典型参数。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油田开发和生产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油田研究利用任何来源的数据——电缆测井曲线(包括裸眼井及套管井的测井曲线)、岩心分析结果、区域地质、地震勘探及其他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及生产测试等。  相似文献   

11.
页岩气藏存在多尺度孔隙结构,流体运移方式多样,包括吸附、扩散和非达西渗流。目前页岩气多重运移流动模型仅考虑天然裂缝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为应力敏感系数,但实验表明扩散系数也具有应力敏感性。建立考虑多重应力敏感效应的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模型,能准确分析和预测页岩储集层和流体参数,对页岩气藏生产动态分析和开发方案编制十分必要。基于页岩储集层多尺度孔隙结构,假设页岩气藏具有基质和裂缝系统的双重介质,考虑流体多重流动机理,建立以扩散系数、天然裂缝渗透率和孔隙度为应力敏感系数的压裂水平井试井分析模型,分析了压裂规模和页岩储集层特征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规模参数主要影响气藏开采早期,页岩储集层特征参数主要影响气藏开采晚期。针对中国典型页岩气区进行分析,提出的试井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拟合生产数据,可为页岩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3区块低孔低渗储集层的特征,分析储集层含不同流体情况下的物性特征,确定孔隙度大于9%且渗透率大于2.5 mD的储集层为该区有利储集层。根据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关系,将储集层按埋深划分为可压实带与不可压实带,并分别遴选有利储集层的主控因素,最终确定可压实带有利储集层主要受沉积相带与埋深的影响,不可压实带储集层主要受沉积相带、地层异常压力和不整合面的影响,并建立可压实带"相控+深控"的二元控储储集层评价模型与不可压实带"相控+压控+不整合"的三元控储储集层评价模型,并分别对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进行预测,结果为可压实带(准中1区块三工河组)Ⅰ类储集层面积约560 km2,不可压实带(准中3区块西山窑组)Ⅰ类储集层面积约70 km2.  相似文献   

13.
疏松砂岩为应力敏感介质,完井、开采过程中储集层易产生膨胀/压实变形,造成应力损害,影响油井产能。以疏松砂岩介质的力学性能及其在孔隙流体作用下的动态应力演化过程为基础,综合考虑流体渗流、储层变形和破坏等因素,建立了流固耦合形式的疏松砂岩应力损害定量评价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求解。采用该模型对胜利油田某裸眼油井疏松砂岩油藏进行了应力损害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近井壁储集层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剪切膨胀,孔隙度、渗透率相应提高,而沿最小主应力方向区域塑性压实,孔隙度、渗透率均下降;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衰竭导致储集层骨架有效应力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随生产压差增大,储层渗透性能将进一步降低,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以消除应力损害。  相似文献   

14.
了解流体在油气储集层中流动的关键是获得岩心,并测量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在不能取心的地区,可采用预先建立的局部渗透率-孔隙度关系根据电缆测井曲线计算的孔隙度预测渗透主率。本文研究了一个单一储层的弱相关(就预测而言)的渗透率-孔隙度关系,使用图象分析技术,对反向射散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象进行分析以认识和更好地约束这种孔渗关系,就预测而言,在渗透率-孔隙度关系图中如果使用图像孔隙度代替岩心孔隙度,可以得到更紧密的统计相关关系。通过考虑孔隙度大小分布,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引起这种关系增强的原因,结论是,图像孔隙率在测量时不包括微孔隙度,且微孔隙度对流体流动没有贡献。而在岩心分析中,岩心孔隙度测量包括了微孔隙度。  相似文献   

15.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常规测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直观、准确地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对某区CMR核磁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渗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力求精细描述准确的储集层参数;以压汞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毛管压力资料与CMR核磁孔径分布曲线的关系,为应用T2谱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奠定了基础;通过求解地层的束缚流体饱和度,结合电阻率测井,采用阿尔奇饱和度解释模型,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和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从而拓宽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为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油气层分析始终是储集层评价的核心问题,它贯穿于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的全过程。在岩石及其孔隙所含的流体(油、气、水)组成的储集层中,地层产液的动态规律,主要服从于多相流体在微观孔隙的渗透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地层的产液性质主要决定于油、气、水在孔隙中各自的流动能力。它可由多相共渗的分流量方程来描述。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储集层的产液性质及各相流体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相渗透率、渗流截面和流体的性质。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与储集层产液性质的关系,并在统计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了经验方程。方程经过论证和实践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Herrick和Kennedy孔隙几何形态导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岩石电导率看成黏土束缚水导电相、微孔隙水导电相和可动水导电相的等效电导率之和,考虑黏土束缚水孔隙、微孔隙、自由流体孔隙的孔隙几何形态以及自由流体孔隙中可动水的几何分布特征对岩石导电性影响,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孔隙几何形态导电理论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通用饱和度解释模型。利用大庆C地区F油层岩样的岩电实验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验精度分析,并确定出该地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通用饱和度模型中的参数值。利用建立的模型及确定的模型参数值处理了大庆C地区F油层实际井资料,将处理结果与密闭取心分析饱和度和试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饱和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沥青对储集层物性及油气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沥青类似于充填在储集层孔隙中的胶结物及自生黏土,使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急剧降低,非均质性增强,甚至可改变后期油气的富集规律。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北三台地区为例,通过含沥青储集层有机溶剂浸泡前后的物性对比实验,分析该区储集层沥青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沥青多的储集层浸泡后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大,不含沥青的储集层浸泡后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较小,说明储集层中的沥青对储集层物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砂岩中沥青和原油分布及成熟度差异说明,沥青导致后期的油气难以再进入该储集层,只能运移到含沥青少或无沥青充填的储集层中,从而影响该区油气富集规律。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北三台地区勘探应避开沥青分布带,寻找填隙物少、砂质较纯的储集层,这类储集层更利于后期油气的富集。图8表3参15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水锁损害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水锁导致渗透率下降是低渗透油气层损害的主要机理之一。对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水锁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定量评价了气测渗透率、孔隙度、初始水饱和度。驱替压差和油水界面张力等因素对水锁效应的影响。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水锁效应的灰色静态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低渗透砂岩储集层水锁损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油水界面张力、气测渗透率和储集层的水饱和度。油水界面张力越高,钻井液、完井液等外来流体侵入储集层后的水饱和度越高,储集层的渗透率越低,水锁损害程度就越严重。建立的水锁效应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水锁损害程度进行初步的定量预测,其准确程度还与实验岩样及实验数据的代表性密切相关。图2表2参6(张振华摘)  相似文献   

20.
以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与偶极声波成像测井技术为例,介绍测井新技术在油气藏描述中的应用情况.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该技术可以测量岩石的有效孔隙度而不受岩石骨架和泥质的影响,可以确定出毛管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孔隙度等.偶极声波测井技术的阵列声波成像测井主要用于计算孔隙度、渗透率等,具有探测深度大、测量方式多、测井信息丰富,且对地层含气反映灵敏的特点,可用于有效识别流体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