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基于二维平行轮廓线的前列腺三维表现重建问题。采用Roberts边缘检测算子检测前列腺的边缘,提取其轮廓线。分析了BPL1算法在处理相信轮廓线无匹配部分时存在的缺陷。文章采用BPL1算法和相信轮廓线同步前进法相结合的方案被了前列腺表现的三维重建,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重建的三维表面清晰、准确。  相似文献   

2.
轮廓线提取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传统方法总是不能得到像人的视觉系统一样令人满意的结果.人的视觉系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人眼在获得轮廓线的时候,不仅对轮廓线两侧图像的差异及轮廓线本身几何拓扑结构上有所考虑,同时也考虑到了轮廓线周围区域图像的特性(图像的亮度、颜色、纹理等特征)的连续性.然而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的传统方法通常忽略了后一个问题.这些方法总是被分成边缘检测和边缘连接两步骤而当边缘被检测出来之后,它们周围区域图像的特性就不会再被考虑到,导致了属于不同物体的边缘被错误地连在一个轮廓线中.通过提取表示边缘的线段并连接它们的方法找出一幅图像中最显著的轮廓线.引入了一个"表征特性"来描述以表示边缘的线段周围的图像的特性,然后这个特征被用来定义一个度量轮廓线显著程度的尺度"显著度估计"中.这样,图像中最显著的一个完整轮廓线就可以通过对这个"显著度估计"的优化来得到.最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郑丽萍  李光耀  姜华 《计算机应用》2011,31(10):2708-2710
为了减少面绘制中三角面片数量,节省空间,提高重建效果,提出了经纬线连接法。该方法利用夹角对轮廓线进行重采样,并用等比法生成辅助采样点,实现采样点一一对应,连接采样点形成四角面片来组成物体表面,实现三维重建。以一组头部CT图像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仿真,仿真分析表明对轮廓线进行重采样,用四边形代替三角形,减少了面片数量,节省了存储空间,重建时间较短,重建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Canny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图像边缘优化检测问题,针对图像边缘信息被噪声污染影响定位精度.传统Canny算子的高斯滤波参数和高低阈值选择困难,以及会造成缓变边缘丢失信息和假边缘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Canny的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非线性扩散滤波减少了图像噪声,同时保持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的方法来实现Canny算子高低阈值的自适应选择,并用此高低阈值检测及连接图像的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改善了噪声干扰情况下Canny算子的边缘提取效果,有效提高了边缘的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给出一种基于边缘跟踪算法的图像线条画生成算法。该算法由边缘跟踪和线条画绘制两部分组成。在边缘跟踪中,提出基于相异性度量的边缘跟踪算法,以使利用边缘检测算子得到的边缘能够归类、连接;在线条画绘制过程中,引入非均匀B样条对不连续边缘进行插值并使用高斯平滑以获得连续光滑的边缘线条,然后以线条的曲率为依据,生成画笔,实现线条画的绘制。实验给出了本文方法生成的图像线条画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迅速快捷的生成较高质量的线条画。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分析了动态轮廓模型抗干扰性差、运算量大、不能逼近比较复杂轮廓、初始轮廓线设置复杂等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轮廓线"有效逼近域"概念,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设置初始轮廓线到"有效逼近域"内,并有效地控制"有效逼近域"范围而得以解决。由于初始轮廓线只要求设置在"有效逼近域"内,因此符合基于小波变换多尺度边缘检测算法的特性,"有效逼近域"也可以通过控制GVF力场迭代次数来有效控制其大小。基于此,通过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边缘检测获得不同分辨率边缘点,合理控制GVF力场迭代次数,提出初始轮廓线连接算法,成功地实现了初始轮廓线的有效设置。实验结果表明,能够准确地将初始轮廓线设置在"有效逼近域"内,并且"有效逼近域"的大小可以减小到真实轮廓左右5个像素以内,运算量有效的减小,抗干扰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轮廓线重建过程中的轮廓分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轮廓线三维重建算法,通过构造辅助轮廓线将多轮廓线的连接转换为单轮廓线的连接,改进了利用多轮廓线进行三维重建的不足,利用可接受表面实现特征点的三角化,并根据曲率的变化拟合重建过程中的不光滑表面,进而实现断层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证明,运用本算法在保证重建物体正确的同时,缩短了体数据的构造时间,加快了整个表面的重建速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轮廓线拼接重建物体表面所出现的轮廓对应和分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体数据转换由轮廓线实现重建物体表面的方法。在分析体数据构造中出现逼近精度问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轮廓线上点的密度,生成精确度较高的体数据。该方法通过对相邻层轮廓线区域的集合运算,只对处于集合运算解中的像素点进行距离函数值的计算。采用MC(Marching Cubes)算法生成等值面,完成物体的表面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顺利解决基于轮廓线拼接重建物体表面中出现的轮廓对应问题和分叉问题,既提高重建表面精确度,又加快整个表面的重建速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改进Canny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帆  彭中伟  蒙水金 《计算机应用》2012,32(8):2296-2298
传统的Canny边缘检测算子采用全局阈值选取方法,当图像的背景和目标灰度变化比较大时,采用全局阈值法将丢失一些局部边缘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求取动态阈值的改进Canny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的梯度方差作为判据对图像进行分块,继而对各子块运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求得相应的阈值,并通过插值得到阈值矩阵,最后结合改进的边缘连接法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同时,具有很好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蔡秋荣  刘蓉  王美清 《计算机工程》2011,37(11):225-227
采用凸集投影法重构的高分辨率图像中常出现边缘质量下降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超分辨率重构方法,引入傅里叶变换配准方法解决图像获取过程中的位移偏差,通过Laplace算子进行边缘检测以消除边缘震荡。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基于边缘检测的超分辨率重构方法能获取质量较高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三线同步串口传输方式具有简单可靠、实现容易、占用线缆少等优点,为了适应线阵CCD双端输出的高速成像模式需求,本文引入了DDR(Double Data Rate,双数据速率)读写方式,对三线同步串口进行改造,探讨如何在较低时钟频率下达到较高的传输带宽,提出了基于DDR的四线同步串口设计,当同步帧使能信号有效时,同时传输两组具有固定时延的数据,在接收端设计合适的缓存协议,实现了图像高速串行传输。该设计的程序编码比较简单,不过多增加传输线缆的负担,易于软硬件实现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数学形态学方法,在图像边缘检测的预处理。边缘提取、以及边缘连接等方面均可采用数学形态学来实现,并用实验证明数学形态学用于边缘检测有其独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数学形态学方法,在图像边缘检测的预处理、边缘提取、以及边缘连接等方面均可采用数学形态学来实现,并用实验证明数学形态学用于边缘检测有其独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任意形状遮挡下人脸修复,现有方法容易产生边缘模糊和恢复结果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信息和门卷积的人脸修复算法。首先,通过先验人脸知识产生遮挡区域的边缘图,以约束人脸修复过程。其次,利用门卷积在部分像素缺失下的精确局部特征描述能力,设计面向图像修复的门卷积深度生成对抗网络(GAN)。该模型由边缘连接生成对抗网络和图像修复生成对抗网络两部分组成。边缘连接网络利用二值遮挡图和待修复图像及其边缘图的多源信息进行训练,实现对缺失边缘图像的自动补全和连接。图像修复网络以补全的边缘图为引导信息,联合遮挡图像进行缺失区域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算法,该算法修复效果更好,其评价指标比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修复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5.
论文针对Kirsch 边缘检测算子的缺点,提出一种多阈值选取与改进的边 缘连接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尤其是医学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该方法首先用高斯滤波 器对原始图像去噪,使用传统Kirsch 算子计算梯度,然后设定低阈值和自适应阈值来保护 图像弱边缘和提取真正边缘,最后通过改进的边缘连接算法连接边缘。实验结果表明,论文 的方法具有保持弱边缘、连接性好的边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UML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中部件交互模式的复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客户/服务器系统为例,说明基于UML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中部件交互模式的复用技术。用UML中的类图描述了模式中的部件,用合作图 部件喑的交互,同时也对同步方式、异步方式和代理通讯方式进行了建模。最后对前面所建模型进行了实例化,说明本模式的复用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stributed edge event‐triggered (DEET) scheme of multi‐agent systems via a communication buffer to reduce unnecessary update of controllers induced by fas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is edge scheme avoids a synchronous phenomenon in node event‐triggered mechanism, in which the triggering of one agent activat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all edges linked with this agent. Hence, the node event‐triggered scheme leads to unnecessary update of control protocols while the DEE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without constrains on synchronous phenomenon of edge information exchange. That is, the communication on each edge is independent with other edges.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 another case where edg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subject to quantization and a quantized edge event‐triggered control protocol is proposed. Note that such a quantized protocol guarantees asymptotical consensus instead of bounded consensus in mos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eanwhile, both DEET and quantized edge event‐triggered schemes have nontrivial properties of excluding Zeno behavior. Furthermore, an algorithm is provided to avoid continuous event detection; hence, the communication traffic of the whole network is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Canny算法在处理模糊的矿井巷道图像时存在边缘提取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Canny算法的矿井巷道图像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矿井巷道原始图像做小波分解,获得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从而避免模糊图像对边缘检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Canny算法计算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的一阶差分,获得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的梯度图,通过计算局部梯度最大值,获得高频图像和低频图像的边缘图;当高频图像的边缘图上出现间断点时,在低频图像的边缘图中检测该点的8点邻域,寻找连接点,即可得到完整的矿井巷道边缘检测图。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anny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检测到较多的图像边缘点,具有较好的边缘连接效果。  相似文献   

19.
Hearing loss due to peripheral damage is associated with cochlear hair cell damage or loss and some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auditory nerve fibers. Surviving auditory nerve fibers in the impaired region exhibit elevated and broadened frequency tuning, and the cochleotopic representation of broadband stimuli such as speech is distorted. In impaired cortical regions, increased tuning to frequencies near the edge of the hearing loss coupled with increased spontaneous and synchronous firing is observed. Tinnitus, an auditory percept in the absence of sensory input, may arise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as a result of plastic reorganization in the auditory cortex. We present a spiking neuron model of auditory cortex that captures several key features of cortical organization. A key assumption in the model is that in response to reduced afferent excitatory input in the damaged region, a compensatory change in the connection strengths of lateral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connections occurs. These changes allow the model to capture some of the cortical correlates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cluding changes in spontaneous firing and synchrony; these phenomena may explain central tinnitus. This model may also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procedures designed to segregate synchronous activity underlying tinnitus and for evaluating adaptive hearing devices that compensate for selective hearing loss.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交叉视觉皮层模型的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叉视觉皮层模型(ICM)在处理图像时,会因连接矩阵权值设置不当而产生错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连接矩阵设置方式,介绍基于交叉视觉皮层的边缘检测算法,确定神经元点火范围。将该算法应用于模糊医学图像的边缘提取中。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边缘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提取模糊医学图像边缘,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