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以下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全文:  相似文献   

2.
《认证技术》2010,(10):18-18
事件:2010年8月20日,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召回26847辆汽车;8月4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主动召回365574台冰箱,这是国内首例企业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的家电产品主动召回;6月9日,美国通用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50万辆汽车;2月3日,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按照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分别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共计召回360辆汽车。  相似文献   

3.
2013年,质检总局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管职责,加大召回监管力度。截至8月20日,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82次,涉及汽车产品199.9万辆,比2012年同期(51次,129.1万辆)增加了70.8万辆,增长54.9%。其中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汽车76.3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200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并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缺陷汽车召回是指按照规定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包括进口商),采用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的过程。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按照规定,汽车消费者(车主)有权向主管部门、有关制造商、销售商、租赁商或进口商投诉或反映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事项的管理,消除缺陷汽车产品对使用者及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不合理危险,维护公共安全、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进口、销售、租赁、修理汽车产品的制造商、进口商、销售商、租赁商、修理商,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汽车产品的制造商对其生产的缺陷汽车产品依本规定履行召回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费用;进口商、销售商、租赁商应当协助制造商履行召回义务;车主、使  相似文献   

6.
11月22日,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三周年总结暨产品召回制度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3年来的经验,并就如何建立、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进行了研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9月1日起,我国已正式开始对货车实施召回管理,被纳入货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的是N类车辆(至少有4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和0类车辆(挂车和半挂车)。这次召回管理是继2004年10月1日中国颁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对M1类(9座以下载客汽车)、M2、M3类客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后的又一次重大举措。据中国汽车:1:业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共销售货车164万辆、半挂牵引车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  相似文献   

8.
《世界标准信息》2009,(5):12-19
在我国,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但这两部法规仅限于原则性的规定,在解决日益增多的产品质量投诉时,其框架大、线条粗、可操作性差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尤其是当产品有足以造成对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危险,这两部法规均未做出相应规定。如近期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影响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有毒饮水机事件”等,都从某个侧面暴露出我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使消费者因缺陷产品所受的损害无法得到保护。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在国外频频遭遇召回,产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软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设置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是完善我国产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的重要环节。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签署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产品召回制度的探索和实践。2007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明确了企业召回义务;同年,质检总局又颁布实施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是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与推进。2008年12月“全国产品缺陷与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使汽车风险评估、产品召回有效性、产品召回追溯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已进入快车道。现在,《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已经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该条例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并列入2009年国务院立法程序。至此,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近三年了,在这年三年时间里,我国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配套办法的制定、汽车缺陷信息收集、信息系统建设、缺陷的调查、取证、认定、管理机构、专家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更有效的推进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本文在总结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实施情况基础上,借助经济学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了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三年以来取得成效和不足,通过相关计算验证了该项制度有效性,文章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质量探索》2010,(7):48-51
中国的缺陷产品追究制度在消费者的不断拷问中升级。继汽车、儿童玩具、食品药品等产品相继实施召回制度后,我国家电行业也将迎来召回制度。7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分别全文发布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管理立法:雨来还及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认监委不完全的统计,我国有各类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实验室超过10万家,其中,具有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第三方机构超过2.4万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每年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超过两千万份。这些实验室提供的技术服务渗透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是支持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此次30位人大代表联合提案,呼吁国家为实验室管理立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2.
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  相似文献   

13.
郝丽娟  刘飞  严京 《认证技术》2010,(12):66-67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测量、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策略。风险管理是使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和系统方法,目的是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本期就风险管理这一话题,邀请了两位嘉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首次提案引关注目前,我国有数万家各类实验室,分布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这些实验室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正常经济秩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初的人大会上,议案主要发起人、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程静等共30位安徽代表团人大代表联名提案对实验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是指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加强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对我国工程管理现状做了简要回顾,认为构建工程管理专业队伍是提升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并提出培养专业队伍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obesity epidemic is heightening chronic disease risk globally. Online weight management (OWM) communities could potentially promote weight loss among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t low cost. Becaus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these online communitie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al network variables, and weight loss in a large, international OWM programme. We studied the online activity and weight change of 22 419 members of an OWM system during a six-month period, focusing especially on the 2033 members with at least one friend within the community. Using Heckman''s sample-selection procedure to account for potential selection bias and data censoring, we found that initial body mass index, adherence to self-monitoring and social networking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eight loss. Remarkably, greater embeddedness in the network was the variable with the highes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our model for weight loss. Average per cent weight loss at six months increased in a graded manner from 4.1% for non-networked members, to 5.2% for those with a few (two to nine) friends, to 6.8% for those connected to the giant component of the network, to 8.3% for those with high social embeddedness. Social networking within an OWM community, and particularly when highly embedded, may offer a potent, scalable way to curb the obesity epidemic and other disorders that could benefit from behavioural changes.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essay is neither to overturn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nor to deny the reality of opportunism. Instead,it is to question the explanatory role of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smin the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of Oliver Williamson and hisfollowers. Williamson has suggested that potential or actualopportunism emerges as the source of the ‘transactioncosts’ involved in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contracts.On the contrary, it is shown here that there are several additionaland likely sources of contract default or incomplete performance.Williamson's explanatory concentration on opportunism thus misidentifiesthe reasons for different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structuresin the real world. As these additional sources are ignored,the emphasis on opportunism can impair a true understandingof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firm, and be a misleading guidefor practical questions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and corporatestrategy.  相似文献   

20.
B Rados 《FDA consumer》1981,15(2):5-7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consumers are becoming less willing to rely solely on physicians and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medical care. As these consumers swell the ranks of the self-care movement, they provide a growing market for a wide variety of home-use medical devices--everything from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to cancer screening kits. These products can be valuable tools in self-care, but their use by laymen is not without lim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