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分析了嫩江江道演变对引嫩工程引水的影响,提出了修筑顺坝、丁坝、采取固床、延长鱼咀工程及植柳固滩的江道整治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北引渠首江道演变分析及整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引渠道工程位于嫩江中游,从拉哈渡口向上游直线长度约7km,由黄林套子上梢弯道,三江口弯道,黄林套子叉道组成,河道属弯曲型分叉河道。东叉长3100m,称东支;西叉长3800m,称西支。  相似文献   

3.
绥满高速公路齐甘段,主线嫩江大桥桥址所处河段,多为三汊、四汊河道,属汊网型河道。为了对桥孔布置、新疏浚河道位置进行方案比选,判断在修建大桥后桥址处的河道稳定性及河势变化,需开展动床河工模型试验进行模拟。通过动床试验研究,将方案2作为推荐桥位方案,在该桥位处,建桥后桥址区的河道基本保持稳定,在新疏浚河道河底及两岸均需要进行防护,以保证汊道不发育,确保主槽的稳定。另外,为防止新疏浚河道水流顶冲明月岛的右侧岛头,该处需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4.
北部引嫩工程建于1972年,1976年正式通水.虽经两次大型维修,但江道演变并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引水条件恶化,尤其是1998年洪水后,引水能力更加降低,为确保渠道引水量,满足用水,于2000年开始再次对渠首江道工程进行维修整治.文章通过对整治前后江道观测及流量测验实测资料分析,浅析了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取水枢纽修建前后江道的河床演变趋势,优化比较了取水枢纽及泄洪闸的不同布置方式,运用理论分析和试验2个方法研究了泄洪闸闸下极限冲刷能力及其消能防护措施,同时验证了取水枢纽修建后引水渠道的引水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沙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取水枢纽泄洪闸的布置是合理的,对江道水流特性及床面冲淤变化的影响较小;设计引水闸的引水量可以达到149m3/s,能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建议适当增加泄洪闸消力池和海漫的设计尺寸以满足实际需要;提出了采用泄洪闸拉沙可以降低鱼嘴附近的床面高程,从而有利于减少粗颗粒泥沙进入引水渠道的防沙措施。  相似文献   

6.
北部引嫩工程于1976年竣工通水,经过多年运行嫩江江道不断发生演变,尤其是引水口上游江道段的变化对引水影响很大.文章通过对引水口上游江道段的实测资料进行整编、剖析,分析说明了该断面的江道演变情况对引嫩工程引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 1 999~ 2 0 0 0年冬季对北部引嫩渠首江道及导流顺坝冬季的施工方法。其间采用的破冰、清冰、坝体砂砾料填筑、编织袋堆砌 ,耐特龙网铺设、大江截流以及固床施工技术均各俱特色  相似文献   

8.
引滦入津利用黎河输水,改变了黎河天然的水沙条件,河床发生了明显的冲淤变化。为探讨输水运用后河道演变规律、河道抵御洪水能力以及河道治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黎河整治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北部引嫩乌北渠首工程鱼嘴工程区的江道演变情况,江道演变对渠首引水的影响,以及采取整治措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丰城市城西片区位于赣江下游左岸,该片区现状堤线断续、堤身低矮,防洪能力低,亟待治理。采用河势分析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论证了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对河势、防洪及重要涉河建筑物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多年来河势相对较为稳定,工程实施后可以提高城西区的防洪标准,有利于防洪减灾,易形成良好的区域生态与环境,但对河段洪水位、局部深泓,以及近岸流速等存在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工程决策和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浑水动床模型的试验结果。试验按照爱因斯坦泥沙理论进行的模型设计, 使坝前含沙量及其颗粒级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特别是由于采用了木粉来模拟悬移质,使多沙 河流的“揭河底”现象在模型中得到了模拟。  相似文献   

12.
引滦调水期河道水中氮素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引滦水质近年来氮、磷等营养元素升高问题,基于2013-2014年引滦沿线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相应的测定方法分别从氮的结构特征和溶解特征两方面分析引滦调水期输水河道黎河、果河及非输水河道沙河中氮素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河道中水体氮素主要赋存形态为可溶态,其中硝酸盐氮含量最高;相较于非输水河道,输水河道有机氮含量高;空间上调水期输水河道对氮素消解能力及各形态氮之间的转化作用均显著弱于非输水河道。  相似文献   

13.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水质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调水流量区间。结果表明:滨湖河网水质浓度与河流能量显著负相关;一定调水流量的增加使得河流总能量随之上升,能量到达阈值后,随调水流量的上升,河流总能量呈降低趋势;在能量目标层面上优选引调水方案,能有效协调引调水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因素,确定逐日最佳调水流量区间及河网总能量最佳区间,提供流量优化调控方案,保障平原河网水动力与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汉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在阐述引江济汉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拟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线路方案提出地质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银盘水电站三期明渠截流期间,由河床溢流坝段预留缺口分流,为提高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水位,将预留的4孔缺口提前封堵2孔,导致三期明渠截流落差达到5.49 m,截流难度增加。通过水力学试验与计算分析,设计研究了龙口位置与宽度、堰顶高程、戗堤分段进占方案,以及抛投料选择等,实际截流施工中,采取充分利用材料抗冲特性,加大抛投强度等措施,保证了截流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港市三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  相似文献   

17.
引水流量对引水渠道中水内冰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冰害会影响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危害当地人民的人身安全。为开展引水渠道中水内冰演变的研究,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欧拉两相流模型,动量方程考虑了相间曳力、升力、虚拟质量力,热量传递方程中考虑了冰水之间的热量传递以及太阳辐射、有效辐射、蒸发热损失、水面对流热损失等。模拟分析了不同引水流量下温度及冰体积分数的沿程分布,结果表明:冰温沿程逐渐升高;水温沿程先降低后升高、沿程出现最低点。冰体积分数沿程存在突变点,且突变点在水温最低点附近。随着引水流量减小,产冰起始位置向渠道上游移动,但最终的产冰量和冰体积分数逐渐减小。通过与黄河上游河道中水内冰演变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丁坝在三屯河河道整治中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屯河渠首以下3km范围内的河道,东西两岸毗邻三屯河东西干渠及耕地,河道两岸多年遭受洪水的严重侵蚀破坏,直接危及到了下游东、西引水干渠的安全。2000年,对该段河道采用丁坝型式进行了总体整治设计,当年秋季竣工。经过近3a的运行,整治效果较明显,彻底根治了水患,确保了东、西引水干渠的安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目前广泛用于小型低水头集挡水、泄水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坝坝型—钢平板闸、翻板坝、橡胶坝的优缺点,结合沙里河流域气象、水文及地质条件,介绍了一种新型活动坝—液压升降坝在沙里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