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主要调蓄湖泊之一。根据水量调节计算,其调蓄能力对全线的水量调度影响相当敏感。抬高上、下级湖蓄水位,可以增加调节库容,除能调节南四湖流域来水与充分利用当地径流减少弃水外,更重要的是能增加东线工程向北的供水量,提高北调供水的保证率。因此,规划将上级湖现状非汛期蓄水位由34.2米抬高至34.5米,可增加调节库容1.8亿立方米,将下级湖非汛期蓄水位自32.5米抬高至33.0米,可增加调节库容3.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洪剑陵 《江苏水利》2010,(4):39-39,41
一、江苏南水北调项目概况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向北延伸,增辟新的输水线路。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共划分为8个单项计40个设计单元工程。新建14座泵站、改造4座泵站,形成以运河线为主、运西线为辅的双线输水格局。同时实施里下河水源调整,洪泽湖、南四湖下级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及截污导流工程等项目,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清障行洪工程于1999年底全面竣工,工程分上、下级湖两部分。清障行洪工程的开挖旨在提高湖区行洪能力,在阻水区段内,打开湖内行洪通道,加快洪水渲泄,降低南四湖湖水位。根据工程竣工两年运行期间水文观测资料进行行洪能力及工程效益分析,对工程建设运用和南四湖防洪调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指导今后进一步做好湖内清障工程,提高湖区行洪能力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1 南四湖概况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南四湖承接苏、鲁、豫、皖四省34个县31700km~2的来水。蓄水面积上级湖606km~2,下级湖660km~2,共1266km~2,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蓄水后灌溉山东、江苏12个县(市)近33.33万hm~2耕地及保障工业、城市生活用水。近年来,南四湖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二级坝抽水站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南四湖湖区土楼村,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至黄河之间13个抽水梯级的第10级,该站把前几级泵站抽入南四湖下级湖的水继续抽入上级湖北送。其最大、平均、最小和设计扬程分别为2.85m、  相似文献   

6.
《治淮》2014,(9)
<正>8月24日16时10分,蔺家坝泵站机组停止运行,标志着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圆满结束。此次调水历时20天,累计调入南四湖下级湖水量8069万立方米。8月24日14时,下级湖水位31.21米,较7月28日最低水位上涨0.44米,高于最低生态水位0.16米,湖区水面面积为315平方公里,较调水前增加约99平方公里,已达正常蓄水面积的55%。湖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用水得到有效保障,调水沿线航运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调水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既定的调水目标圆满完成。调水期间,淮河防总加强统一调度,总体协  相似文献   

7.
杜红志  周权  陈强 《治淮》2014,(9):4-5
8月24日16时10分,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蔺家坝泵站两台机组的同时关闭,从长江引水人南四湖下级湖的生态应急调水工作,圆满完成。8069万立方米长江水长途跋涉,注入了饥渴的南四湖。此时的南四湖几十万亩荷花摇曳着花枝,一群群鹭鸟在湖区悠然展翅。曾被干旱困扰的湖区群众绽开了笑颜,深情地把目光投向波光起伏的湖面。  相似文献   

8.
1工程概况 山东省南四湖下级湖清障行洪工程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境内,是东调南下工程中南四湖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级湖清障行洪河道湖地面高程在31.5~31.7m之间,其工程全长11.32km,疏浚方量309.39万m3.设计底高程30.5m.  相似文献   

9.
水事纪要     
正南四湖位于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处,从南向北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1960年,在昭阳湖腰建成了二级坝枢纽工程,自北而南将全湖分为上级湖和下级湖两部分。今年入汛以来,南四湖降水偏少近五成,湖区蓄水不足历年同期两成。7月底,南四湖水位降至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值,部分区域湖底裸露干裂。7月19日起,山东启动引黄(河)补湖(南四湖)。但受黄河千流流量偏低等因素影响,入湖水量低于蒸发量,南四湖水位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湖区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南四湖的资料,构建了基于最低生态水位和最小湖区生态耗水的南四湖湖区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使用天然水位资料统计法、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计算了南四湖最低生态水位。3种计算结果相近。建议的上级湖最低生态水位为33.00m、下级湖为31.38m。基于频率95%的降水等资料,计算的湖区最小生态耗水为6.44亿m3/a。  相似文献   

11.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南四湖湖区29个表层底泥中重金属Hg、Cd、Cr、Pb、Ni、Cu、Zn和类金属As的质量比,得到南四湖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已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属于中等程度污染湖泊,其中以As、Hg、Cd、Pb元素污染严重。除了As、Cd元素在下级湖表层底泥中的质量比略高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上级湖的污染程度普遍比在下级湖的高;二级坝以北的昭阳湖湖区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南阳湖、微山湖、独山湖和二级坝以南的昭阳湖湖区。  相似文献   

12.
1工程概况   山东省南四湖下级湖清障行洪工程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境内,是东调南下工程中南四湖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级湖清障行洪河道湖地面高程在31.5~31.7m之间,其工程全长11.32km,疏浚方量309.39万m3.设计底高程30.5m.……  相似文献   

13.
一、今年的旱情今年5~7月上旬,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南沿线地区降雨普遍偏少,约为常年同期降雨量的10~50%。洪泽湖、骆马湖前期蓄水情况很好,4月份两湖均达设计蓄水位;南四湖上、下级湖蓄水位则较低,分别比设计蓄水位低0.72米和0.21米,少蓄水5亿多立方米。用水高峰期间,江苏省江水北调一级泵站江都站开足马力抽水北调,其余各级泵站均在水源允许的情况下,尽  相似文献   

14.
南四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水库之一,近年来流域降水量趋少,多次发生湖泊干涸,水资源缺乏已严重影响到了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本文主要分析南四湖1953年以来的水资源及湖泊蓄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南四湖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湖干情况,进一步论证了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紧迫性,对实施调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侯祥东  樊雷 《山东水利》2013,(12):54-55
南四湖湖内浅槽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一期湖内清障工程的基础上.在阻水严重的湖段开挖四个浅槽,以清除行洪障碍,扩大洪水南下出路,降低南四湖洪水位,以改善湖区及滨湖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体疏浚工程采用大型挖泥船施工,本文就南四湖湖内浅槽四工程桩号8+85-9+300开挖段的施工工法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预测调水后的蓄水条件变化,对南水北调利用南四湖输蓄水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因输蓄水影响造成的生产、生活设施的损失进行赔偿,对调整渔湖民生产结构适当给予补贴,同时应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对湖内输蓄水造成的渔具改造、提水站改建、对可能造成水体污染项目的产业控制规模或外迁安置等影响,采取适当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7.
《治淮》2014,(9):F0002-F0002
8月24日16时10分,蔺家坝泵站机组停止运行,标志着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圆满结束。此次调水历时20天,累计调入南四湖下级湖水量8069万立方米。8月24日14时,下级湖水位31.21米,较7月28日最低水位上涨0.44米,高于最低生态水位0.16米,湖区水面面积为315平方公里,较调水前增加约99平方公里,已达正常蓄水面积的55%。  相似文献   

18.
成昆铁路的提速改造为修改乌东德水电站原订的950 m正常蓄水方案提供了有利契机,可使乌东德水库正常蓄水位抬高几十米。从水库正常蓄水位抬高对成昆铁路、及攀枝花市防洪及水环境、雅砻江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库淹没指标、工程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东德水电站正常蓄水位提高至975 m,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且对环境、防洪、移民的负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湖泊特征水位调整及控制工程调度运用办法修订,充分发挥调蓄湖泊的蓄水功能,研究探讨了焦岗湖非汛期蓄水位抬高至 18.30,18.50,19.00 m 三种情况对区域滩地淹没、防洪排涝、水利工程及其他涉水工程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补偿排涝费、更新改造涵闸、疏浚排水通道、加固湖泊堤防等影响处理对策,并对供水、抗旱、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建议非汛期蓄水位按 18.50 m 控制,远期结合治淮工程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进一步抬高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湖泊特征水位调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平湖是接纳大汶河和处理黄河下游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滞洪水库。由于黄河河床淤积抬高,使东平湖老湖蓄洪后,北排入黄河日益困难,向南排又无配套工程,不能向南四湖排水,致使老湖滞洪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增加了运用东平湖新湖滞洪的机遇。使用新湖区滞洪一次,直接经济损失将达13亿元。为此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修建从东平湖老湖向南四湖排水工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