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立体加筋(Horizontal-Vertical,简称H-V)概念,设计单向网格状带齿加筋,即由平面上的网格状加筋和竖向齿筋组成的三维立体加筋形式。针对这种新型加筋形式,进行四组单向网格状带齿加筋砂垫层加固道路软基的室内模型试验,主要研究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及路堤边坡的侧向位移等情况,并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单向网格状带齿加筋砂垫层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较水平加筋方式,单向网格状带齿加筋砂垫层能显著提高软基承载力、减少软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并能减少路堤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2.
 采用缩尺模型试验研究加筋斜坡地基坡高范围内,不同加筋层数、不同筋带埋深对其极限承载力及破坏形态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成果可获得不同加筋层数下最优筋带埋深组合及各试验地基的变形破坏资料。研究表明,在最优筋带埋深组合下,加筋斜坡地基的首层加筋间距随加筋层数的增加有减小趋势,而极限承载力随加筋层数的增加有增加趋势。根据各试验地基的p-s曲线、筋材破坏情况及变形破坏特征,可将不同加筋条件下斜坡地基的破坏形态分为加筋带之上土体破坏、加筋带层间土体破坏、加筋带之下土体破坏3类,并由此获得对应破坏类型的破坏形态图。研究成果对加筋斜坡地基极限承载力变化特性、变形特征及破坏形态的探究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二维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 in 2Dimensions,简称PFC2D),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平-竖向加筋地基的颗粒流模型。从细观角度研究了加筋层数和首层加筋深度等参数对水平-竖向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观察水平加筋地基及水平-竖向加筋地基中颗粒的细观变形、运动规律、接触力分布以及应力分布等,发现与水平筋相比,水平-竖向筋中的竖筋对土体颗粒有较好的约束和限制作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应力重分布,进一步延缓滑移面的出现,从而提高土体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唐芬  唐红梅等 《地下空间》2001,21(5):532-535
本文从复合地基理论出发,把加固区的作用分为垫层效用和筋材拉力的改善效用两部分,探讨了加筋地基中筋材的作用机理,据此,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加筋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复合地基理论出发,把加固区的作用分为垫层效用和筋材拉力的改善效用两部分,探讨了加筋地基中筋材的作用机理,据此,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加筋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水平-竖向(H-V)加筋是在传统水平加筋基础上布置不同形状的竖筋所形成的空间加筋体系之一。针对包含(非满布)环状竖筋的典型H-V加筋方式,结合已进行的H-V加筋黏性土三轴试验,分析H-V加筋黏性土的工作机理,即H-V加筋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水平加筋的摩擦效应,而且还表现在竖向加筋的侧向约束作用,在H-V加筋中被竖筋包围的土体会形成挤密区,当荷载达到极限值时,竖筋将发生倾覆。分析中将竖筋的侧阻作用简化为侧向土压力,按极限平衡状态计算竖筋两侧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并将其转换为筋条上的水平径向拉力。在水平加筋强度理论基础上,推导H-V加筋黏性土摩擦型破坏条件下的强度公式,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二者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笔者学习了《岩土工程学报》第 2 3卷第 5期的“加筋垫层对地基沉降控制效果的多方案比较”(作者黄广军 ,等 ;以下简称原文 )一文 ,受益非浅 ,但对原文有一些不同认识欲与原文作者探讨。原文针对秦沈客运专线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加筋材料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用室内模型试验 (江辉煌试验 )验证。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表明 :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的地基相对无筋地基 ,最大沉降可减少 19.2 %~ 19.8% ,铺设两层土工格栅可减少 2 4.9%~ 2 7.0 % ,铺设一层土工格室可减少 2 7.0 %~2 7.5 %。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加筋垫层控制地基沉降作用显著。 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姜志  温庆博 《地基处理》1995,6(3):20-25
通过室内外试验,表明在复合地基桩的上部横向的加筋网片可以约束桩的侧向鼓胀及桩头破裂,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  相似文献   

9.
竖向土工加筋体对碎石桩承载变形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碎石桩桩顶一定深度内包裹竖向土工加筋体形成筋箍碎石桩,能有效提高碎石桩的承载能力,控制复合地基沉降量。采用分级加载方式,设计并完成了两组较大比例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筋箍碎石桩和传统碎石桩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而探讨了筋箍碎石桩的加筋机理和鼓胀变形模式,重点分析了竖向土工加筋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竖向土工加筋体能有效约束碎石桩的侧向鼓胀,在微小侧向变形内提供足够的径向约束应力;筋箍碎石桩的最大鼓胀变形多发生于加筋体以下区域,其破坏模式与筋体材料、桩体、桩周土体及其相互作用和协调变形密切相关;筋箍碎石桩的桩顶和桩底桩土应力比均明显大于传统碎石桩,上部土工加筋体在提高桩体刚度的同时,可有效地将上部荷载传递至桩底较好土层。  相似文献   

10.
制作一套碎石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开展11组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和2组未加筋对比试验,以研究不同包裹长度、加筋间距及加筋组合方式下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桩土应力比、承载能力改善率和桩体鼓胀变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碎石桩,筋材的加入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有明显提升,全长包裹的垂直加筋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复合地基承载力提升较大的加筋方式对应的承载能力改善率和桩土应力比值较大,承载能力改善率随加筋长度和加筋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值随沉降增加呈现出一定幅度的波动,并随加筋间距缩小和加筋长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加筋方式下桩身变形规律存在一定差异,采用全长包裹的垂直加筋方式下,桩体鼓胀变形较为均匀且变形量小,对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提升以及桩体鼓胀变形的抑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