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指运用油田密井网的精细地质研究,在有效井距控制范围内,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敏感地震属性进行提取,结合沉积体系分析,在沉积相序的指导下,精细刻画储层平面砂体的展布情况.应用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技术可有效指导窄小河道砂体识别,精细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及走向,提高河道砂体预测精度,重新认识砂体发育状况,指导动态分析调整及挖潜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2.
渤海B油田明化镇组下段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储层,浅水三角洲复合砂体为多期次单砂体切割叠置形成,内部非均质性强,同时海上油田稀井网大井距,也给深入分析储层内部结构带来了困难.为进一步提高砂体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在储层地质学理论指导下,应用海上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丰富的动静态数据,基于砂体的井震响应特征,对主力砂体开展精细解...  相似文献   

3.
涠西南凹陷F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一段,现今产量下降快,稳产难度大,急需进行注采优化调整。通过对沉积相和砂体叠置关系研究,分析了储层连通性,厘清储层分布和连通关系。通过岩心相和测井相分析,在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背景下,细分出4种微相,采用连井剖面微相对比、储层地震反演及连通性分析刻画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划分出切叠型、叠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等4种砂体叠置类型,不同砂体叠置关系具有不同的连通特征。依据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砂体叠置关系和地震储层反演综合研究形成储层连通性地质初判,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和软件模拟结果对连通初判进行验证与完善,并创新采用注采对应率对储层连通性进行定量表征,最终得到油田各油层储层连通性评价成果。储层沉积微相和砂体连通性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油田的生产调整优化,解决了老油田稳产增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渤海勘探力度加强,岩性圈闭逐渐成为新的勘探目标。J气田是渤海新评价的以湖底扇沉积为主的气田,探井证实该湖底扇岩性砂体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分布范围和内部连通关系十分复杂。在油田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将地震、地质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湖底扇储层精细刻画流程。首先,通过地震分频技术提高目标体的分辨率,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用方差体代替传统地震成果数据,利用地层切片技术较好地刻画出湖底扇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纵向沉积演化特征;然后,以测井结果和地震相为依据,优选出平均瞬时频率属性和地层倾角属性,结合地质认识刻画出湖底扇内扇、中扇和外扇,建立了湖底扇精细沉积模式;最后,根据地震相和流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确定了湖底扇砂体内部的叠置和连通关系,规避了构造高部位含水风险。上述精细表征技术,为前期开发方案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础,同时对该区其他类似湖底扇研究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地表为沙漠,地震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导致其资料品质差,并且储层砂体厚度较薄,横向变化非常复杂,难以进行砂体的精细描述。为了弄清砂体的空间展布,运用地震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井震结合建立精细层序地层格架,确定了头屯河组的砂体形态、规模以及其尖灭线位置,明确了三角洲沉积微相与砂体几何形态的关系,依据砂体空间叠置样式建立了地质概念模型,为今后的油气田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沉积的"富砂型"储层中,河道交切关系复杂,精细刻画河道末期水线对理清砂体叠置关系、单一点坝刻画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渤海海域A油田高弯度复合型河道砂体(明上段B砂体),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倾角导向滤波及90°相移转换,开展高精度小尺度相干技术研究.利用正演模型,验证了不同尺度河道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确定了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油田腰西区块大量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研究,结合地震精细解释,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划分了青山口组沉积相类型,建立了沉积亚相、微相,进而对青一Ⅱ、青二Ⅳ层的15个砂体,单层厚度2~4m的小层进行了精细刻画,形成了各个砂体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青一段和青二Ⅳ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少量河口坝;各小层河道交错叠置,但河道宽仅200~300m。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对油田开发井网部署及提高储量动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储集层构型研究是储集层精细描述的核心,可实现储集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在河流相储集层砂体构型研究的基础上,对河流相不同类型沉积砂体叠置形成的渗流阻力区搭建数值试井模型,建立相应的试井响应图版,并以此确定各类沉积的储集层连通能力。通过对砂体叠置模式试井分析,明确不同叠置厚度以及不同砂体部位的试井响应特征,结合渤海某油田测试井实例,验证了基于地震、测井、沉积等研究的地质构型成果,为河流相储集层的地质模式研究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苏147水平井整体开发区盒8下段储层精细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苏147水平井整体开发区盒8下段储层微幅构造精细刻画,沉积微相精细识别,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及储集性能精细描述,综合筛选出适宜部署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有利区带.研究表明:盒8下段储层微幅构造呈东-西向鼻隆-鼻凹相间排列,有效储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底载荷型河道在地层剖面中呈“砂包泥”样式,河道砂与心滩坝砂体通过侵蚀面及侧积面相互叠置、连通,平面上构成毯状沉积复合体,垂向上河道下切、叠加、拼接,形成大型辫状河叠置砂体.沉积控制储层分布范围,成岩控制储层物性优劣,鼻褶平缓的构造区域是水平井部署的有利位置,由此制定出水平井整体开发区有利储集区域筛选原则并细化层次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渤海X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G砂体为油田主力含油砂体。通过分析测井相特征,G砂体纵向上识别出2期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依据沉积微相叠置模式及实钻井韵律信息,建立了沉积模式控制下的韵律特征响应模板;然后结合2期沉积微相平面发育特征及纵向叠置模式,以井点为基础,由点至面分析了G砂体储层韵律平面展布特征;最终通过分析不同着陆位置水平井生产特征,总结了储层韵律对开发井的影响,为后续油田水平井部署及剩余油挖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概率预测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和模糊判别方法分别识别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建立四种砂体叠置模式,即平面连接式、平面分隔式、垂向接触式和垂向分离式。通过钻井验证,该技术具较高的储层预测精度,对于河道沉积微相,样本井的准确率平均值可达88.8%,各小层(除PI11和PI3外)检验井预测准确率均可达80.0%以上。精细刻画的沉积微相和建立的砂体叠置模式可为后期储层综合评价、开发方案优化、调整和井位合理部署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展布开展分析,精细刻画出砂体的分布范围,达到了研究区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古近系恩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沉积环境下砂体厚度变化快,叠置关系复杂,导致砂体横向展布及油水关系复杂。基于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地震能识别的稳定发育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建立了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恩平组沉积期次及其砂体叠置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恩平组经历海泛面持续上升的过程,结合沉积期次将恩平组砂体叠置规律划分为3个阶段:①厚层叠置的辫状河河道砂体(2980层为代表);②厚层叠置-孤立复合的水下分流河道(2900层为代表);③薄层孤立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体(2880层为代表)。上述研究成果在A油田调整井实施中成功应用,合理地解释了恩平组调整井钻遇的复杂沉积现象,对调整井A24H2提出了“定向射孔,沟通优质储层”的增产建议,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KL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含量高,储层发育,叠置连片分布,表现为"富砂"的沉积特征,地震资料品质不支持进行常规的单砂体描述。基于岩心、分析化验、测井曲线等资料,对KL油田明化镇组储层岩性特征、孔隙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明化镇组储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层具有特高孔、特高渗的特征。根据地震相特征,并结合沉积相和测井相,按储层发育特征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并提取振幅属性,刻画出砂体边界,对储量进行了重新认识。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以及后期的生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海水道沉积体系是深海油气藏的重要储层类型,为深入了解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砂体展布及内部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M油田A油组为例,分3个层面建立了一套深海水道沉积体系精细刻画及表征的方法:①水道沉积体系层面,以构型解剖为核心,建立沉积模式并细分沉积期次;②复合水道系列层面,以叠置样式分析和连通区刻画为核心,构建精细沉积空间格架;③复合水道层面,以岩相分类及孔渗关系细分为核心,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M油田A油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得到的储层连通性认识、储层展布趋势及开发特征与时移地震揭示的水驱响应相吻合,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为国内深海油气藏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乍得D油田MIII油组储层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提取地震属性来识别储层小层级别的砂体的展布为手段,结合测井资料,精细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勾绘小层级别砂体的有效厚度等值线图,来实现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7.
JZ气田是渤海发现的一个典型的湖底扇沉积气田,湖底扇内部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的叠置和连通关系认识不清,给后期开发方案研究和井位部署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少井控制条件下,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在空间上密集采样的优势,通过剖面地震相分析和平面地震属性优选对湖底扇内部砂体之间的叠置模式进行精细刻画;结合流体地震响应特征、流体替代实验和正演模拟技术对砂体之间的连通关系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JZ气田在储量评价阶段认为的1个透镜状湖底扇岩性砂体其实是由2个相互独立不连通的岩性砂体相互叠置而成,其中构造低部位的1号湖底扇岩性砂体内部储层横向展布较为稳定,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开发潜力较大;构造高部位的2号湖底扇岩性砂体内部较为杂乱,连续性差,且存在着不成藏为水层的风险。研究成果为可动用储量计算、开发方案研究和井位部署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应用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反演及沉积砂体特征的精细描述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以及储集层横向预测.  相似文献   

19.
油区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直接影响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制约着砂体的垂向叠置形式与侧向连通性。以惠州X油区L30油藏为主要描述对象,在区域沉积大背景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进行沉积单元的识别及细分,推测X3油田L30砂体为陆架潮流砂脊相。同时,在地震层序格架中追踪砂体,结合地震反演刻画砂体空间展布特征,佐证了潮流砂脊的存在。这一认识解释了X3油田L30油藏压力下降快、边水能量不足的原因,对油藏后期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敖包塔油田南部位于大庆长垣南端,砂体属大庆长垣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储层类型以席状砂为主,砂体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构造上隔层厚度大、小断层多、地层倾角大,水平井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难度较大。采用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地震约束多井岩性反演预测、三维精细地质建模等先进技术,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现场实施效果,总结出了一套多层次、多参数、多方案的薄差储层优化水平井设计方法,对同类油田水平井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