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日本GRAFIL公司的炭纤维现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第45届材料与加工工程促进学会年会与展览共有世界上著名的8家炭纤维公司展出了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简要介绍其中日本的GRAFIL公司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现况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纤维含量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炭纤维含量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小于8.3%时,随着炭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逐渐升高;之后,随着炭纤维的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逐渐下降,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断口特征为大量纤维拔出,其断裂过程为界面破坏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赵稼祥 《炭素》2001,(3):7-11
在美国第45届材料与加工工程促进学会年会与展览上,共有世界上著名的八家炭纤维公司展出了炭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本文简要介绍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炭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炭纤维表面处理对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增强炭纤维的表面活性,提高炭纤维与基体炭的结合强度,用浓硝酸对炭纤维进行了表面氧化处理。考察了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SCFRC)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CFRC的弯曲断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炭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与基体炭的结合强度,炭纤维与基体炭的结合强度以及SCFRC的抗弯强度均随着炭纤维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炭素技术》2010,(5):68-68
应台湾强化塑胶协进会和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的邀请,最近全国特种纤维信息中心,与台湾地区炭纤维(CF)及其复合材料(CFRP)同行进行了交流,交流期间与台塑、森湖、拓凯与环航复合材料公司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上述情况是对台湾的碳纤维(CF)及其复合材料(CFRP)产业的一些综合评价,或者说是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炭/炭复合材料界面海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纤维增强炭基(炭/炭)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结构直接影响着炭/炭材料的力学、热物理等各种性能。采用SEM、TEM等微观观察手段,新几种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考察。对观察到炭纤维与基体炭间的界面、同一纤维束中两根纤维间的界面,基体与其他外加物质间的界面、不同取向炭纤维间界面、不同基体前驱体层间的界面等界面类型的细微结构进行了图示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炭素技术》2013,(2):32-33
政策拟扶持做大炭纤维骨干企业;工信部:光伏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正在进行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炭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15年,初步建立炭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聚丙烯腈(PAN)原丝、高强型1炭纤维的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炭纤维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培育3—5家骨干企业,并且大力推行节能减排,骨干企业能耗降低20%左右,促进炭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赵稼祥 《炭素》2000,(4):6-10
在美国第45届材料与加工工程促进学会年会与展览共有世界上著名的八家炭纤维公司展出了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本文简要介绍美国的BP AMOCO公司炭纤维事业的新发 展。  相似文献   

9.
粘结剂含量对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聚丙烯睛基炭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石油焦为基体,配入不同含量的煤焦油沥青作为粘结剂,用热压法进行成型、炭化、石黑化,获得了短炭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SCFRC)对所得炭/炭复合材料进行了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弯强度、抗压强度的测定,并对炭/炭复合材料的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研究表明,随着粘结剂量的增加,所得炭/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增大,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炭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炭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包括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现状、供汽车应用的低成本炭纤维生产技术研制计划、扩大炭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要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炭纤维吸波性能的电磁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结构设计对炭纤维吸波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包括短切炭纤维、炭纤维排布结构、炭纤维电路模拟结构以及含炭纤维的混杂纤维排布对炭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炭纤维吸波复合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胡妞  李布楠  高本征 《当代化工》2014,(12):2636-2639,2642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建立一维结构和二维结构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计算分析模型,研究炭纤维含量、界面接触热阻、以及炭纤维直径对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炭纤维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相,其含量越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越高;界面的接触热阻在10-3~10-5(m2 K)/W范围内对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有较大的影响,超出范围之后改变接触热阻对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可以忽略;接触热阻比较大时,炭纤维的直径对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有较大的的影响,当接触热阻比较小时,炭纤维的直径对于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13.
炭/炭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炭纤维增强炭基(炭/炭)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结构直接影响着炭/炭材料的力学、热物理等各种性能。采用SEM、TIM等微观观察手段,就几种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考察。对观察到的炭纤维与基体炭间的界面、同一纤维束中两根纤维间的界面,基体与其他外加物质间的界面、不同取向炭纤维间的界面、不同基体前驱体层间的界面等界面类型的细微结构进行了图示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空间望远镜的主镜用高强度、高表面精度、低热膨胀系数的低温(约4K)用镜面的制备和检测过程.日本将Φ710mm的高强度反应烧结SiC材料已用于红外望远镜镜面.在短切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毛坯的基础上进行液相硅渗透(LSI)而制备的C/SiC复合材料在光学镜面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提高C/C复合材料毛坯中沥青基炭纤维体积分数及控制硅化速度,可有效地提高LSI-C/SiC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光学精度;通过不同规格的炭纤维的混杂化,可使C/SiC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各向异性降低至小于4%的差异.SiC、Si-SiC浆料涂层处理可有效地提高表面精度至2 nm rms的极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炭素技术》2013,(3):12-12
美国能源部近日举行了炭纤维技术装置(CFTF)落成典礼并正式宣布清洁能源制造计划(CEMI)启动。炭纤维技术装置位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投资3500万美元,核心设备是120m熔融纺丝纤维生产线。该装置的落成将极大提高美国在炭纤维材料领域的研发能力,为科研人员和制造商研究开发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炭纤维材料和工艺提供有力支撑。为充分发挥装置的作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联合40多家制造企业成立了橡树岭炭纤维复合材料联盟,福特汽车、陶氏化学、GE、大众美国分公司等纷纷加盟。  相似文献   

16.
石峰  罗瑞盈 《炭素技术》2011,30(3):35-39
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受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使用环境的影响。针对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和炭基复合材料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论述,详细介绍了纤维、基体、纤维/基体的界面及温度对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和炭基复合材料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廖宝莲  黄丽  夏鸿雁  王继平 《硅酸盐学报》2012,40(5):723-724,725,726,727,728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炭源,沥青基磨切炭纤维为同质增强相,采用冷模压成型和气氛低温烧结制备出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机制和改善效果,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下原始粉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炭纤维的添加有利于坯体各向均匀收缩,降低了总体积收缩率,使得复合材料密度下降;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添加10%(质量分数)炭纤维时弯曲强度最高,达到123.5MPa。  相似文献   

18.
世界炭纤维的现状与发展(一)──美国阿莫柯(AMOCO)公司赵稼祥(北京新材料应用研究所)1前言1995年5月,国防科工委组团去美国考察先进材料技术的现况与发展,访问了麦道飞机公司、埃尔塔克复合材料公司、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  相似文献   

19.
复合材料的使用环境和组织结构会影响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和固有频率。本文针对炭纤维增强炭基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和固有频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论述,详细介绍了基体、纤维、温度和损伤对炭纤维增强炭基和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特性和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炭素技术》2009,28(1)
美国著名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公司日前发表了全球航空聚合物及复合材料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发展,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市场将有望在2014年前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的外饰部件,包括座椅、肋板、内部装饰、舷窗、引擎罩盖、机翼、机身和导流罩等。随着炭纤维等新型材料的应用,聚合物及复合材料部件的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产能也得以提升。总体来看2008~2014年的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市场受节能、减重及制造工艺提高等推动因素作用会更大,因此将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