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富硒农作物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研制富硒食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糖化和酒精发酵阶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富硒水料比为1.2∶1(mL∶g),发酵温度30℃,酒曲用量45%,发酵时间为4d。再经醋酸发酵、熏醅、淋醋、陈酿工艺可生产出具有传统良好风味且硒含量高达1.18mg/kg的富硒功能性食醋。  相似文献   

3.
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固态发酵的技术、特点及其优越性,并与液态发酵进行了对比;简要介绍了其最新研究状况及其在食品加工业、资源环境等各领域中的应用;描述了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酱油的固态无盐与低盐混合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用无盐固态与低盐固态混合发酵上艺生产酱油,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可缩短发酵周期。试验中大曲原料配比为黄豆粉:豌豆粉:大麸皮=4:1:5;菌种为沪酿3.042米曲霉;无盐固态发酵(70℃,2d)转入低盐固态发酵(65℃,6d),总发酵周期8d,蛋白质转化率为68.07%。  相似文献   

5.
运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因素,确定温度对迟缓芽孢杆菌的生长影响显著,为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不同温度下迟缓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代谢产物的种类增加,同时代谢产物的更迭也存在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选择一株具有水质净化能力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HN-2),以麸皮及米糠为主要基质对其开展了固态发酵研究。通过部分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获得了最佳的固体培养基组合,包括:麸皮6.87g、米糠9.84g、葡萄糖0.26g、大豆蛋白胨0.10g、MgSO4.7H2O 0.05g、CaCO30.25g、K2HPO4.3H2O 0.10g。当初始湿度为65%、初始pH值为6.0时,在37℃经过48h的固态发酵,干酪乳杆菌HN-2的菌体密度最大可达2.47×1010cfu/g。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了各种提取条件对赤霉菌SFGi-1菌株固体发酵干基中赤霉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7,在45℃、pH值为8.0条件下逆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h为最佳提取条件,赤霉素的提取量可达10.492g/kg(干基),单位提取液中赤霉素含量达到1.498g/L。  相似文献   

8.
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比较了现代固态发酵与液体深层发酵、传统固态发酵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现代固态发酵过程中所用微生物、发酵基质和发酵工艺的特征与工艺参数检测和控制的方法,简要介绍了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并描述了其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小米为原料,接种酒曲和醋酸菌,采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小米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酿造工艺,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选用米糠为辅料,酒曲接种比例(万家兴高产生料酒曲、安琪酿酒曲)为2∶1,总添加量1.5%,料醅水分含量为69%,入缸初始温度29 ℃;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是酿醋醋酸菌接种量为0.15%,料醅初始酒精度8.0%vol,入缸初始温度31 ℃。在此优化条件下,小米醋感官评分为87.6分,总酸含量为7.1 g/100 mL,小米香突出,酸味柔和,风味典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通过发酵菌种和发酵时间的考察,以栀子苷转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栀子豉最佳发酵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栀子苷、京尼平和氨基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豉水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以栀子、青蒿、桑叶水煎液浸泡黑豆作为发酵基质,接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伞枝犁头霉(Fusarium umbellatum)复合菌(1∶1)于28 ℃发酵168 h制备栀子豉,此优化发酵条件下,栀子苷完全转化且生成的栀子蓝色价最高(OD590 nm值为0.575),精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下降了94.9%、71.6%和52.0%,而脯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升高了3.4倍、1.5倍和1.5倍。发酵法制备栀子豉实现了主要成分的体外生物转化及药效提高,可为栀子豉汤新剂型及食疗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好氧固态发酵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好氧固态发酵发展史,优越性及应用领域;综述好氧固态发酵反应器及其辅助技术的研究概况与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确定人工发酵蜂粮的发酵方式,对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蜂粮的乳酸菌活菌数、感官评分、总糖、总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液态发酵的蜂粮中的乳酸菌活菌数多于固态发酵,且其营养成分也优于固态发酵。固态发酵的蜂粮的乳酸菌活菌数最大值为1.65×107 CFU/g,感官评分为4.02分,总糖含量为45.9%,总蛋白含量为23.9%,总氨基酸含量为1.52 g/100 g。液态发酵蜂粮的活菌数达到2.12×107 CFU/g,感官评分为4.44分,总糖含量为46.8%,总蛋白含量为24.3%,总氨基酸含量为1.54 g/100 g,尤其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较高。结果表明,蜂粮液态发酵方式优于固态发酵,可以用液态发酵进行蜂粮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徐亚军 《中国调味品》2012,37(4):85-87,91
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玉米为主要原料,人工添加黑曲霉、酿酒酵母、醋酸菌等微生物,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对发酵原料进行浸提、过滤、挑选、浸泡、蒸煮、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步骤,在相应阶段添加微生物菌种进行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控制好各发酵环节的温度、添加物的比例等因素,对发酵料进行过滤、陈化、灭菌等处理,结果形成了兼有茶和醋独特风味的绿茶醋,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营养功效。对成品茶醋进行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测定,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M2固态发酵产液化酶和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黑曲霉M2菌株固态发酵产液化酶和糖化酶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探讨,菌株M2液化酶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27℃,接种量3×106孢子/g干基,培养时间4.5d和水分含量34%,其含量达到7.65U/g;糖化酶固态发酵最佳参数温度28℃,接种量3×106孢子/g干基,培养时间3.5d和水分含量35%,其含量为630U/g。  相似文献   

16.
对琥珀酸产生菌SH-20合成琥珀酸的固体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琥珀酸产生菌SH-20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反映了琥珀酸产生菌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木霉RS30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实验室选育的木霉RS30(Trichoderma RS30)菌株,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试验因素的产酶条件为天然原料玉米秸与麸皮的比例为4∶1,种龄为96h、接种量1×107cfu/m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120h,在上述条件下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247IU/g.  相似文献   

18.
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三七渣为原料,利用康宁木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考察了培养条件对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三七渣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氮源添加量为40mg硫酸铵/g干药渣、固液比1.0:1.5、发酵时间5d、原料粒径80目,在上述发酵条件下,三七渣中真蛋白含量由9.97%提高至19.40%,粗纤维含量从27.45%降低至11.9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曲霉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寻找阻遏固体发酵高酶活限制机理,从而利于白曲霉发酵的工艺生产,获得高强度发酵酸性淀粉酶,并可做到废物利用.通过对固体发酵产物进行薄层层析发现,在发酵过程中白曲霉产生α-酸性淀粉酶的同时分解掉了培养基中的偶数单糖组分,留下了大量的奇数单糖组分,从而造成培养过程的偶数单糖组分限制了产酶,当在培养基中补加一定量的麦芽糖时将大大提高自曲霉的酶活,酶活可由2513U/g上升为3618U/g,可以提高白曲霉62%的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固态发酵,实现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PG)。以葡萄渣、苹果渣和柑橘渣为底物,利用黑曲霉18-23发酵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考察不同果渣底物、可溶性碳源对胞外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的影响,并对该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渣最适合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生产,苹果渣次之,二者的PG酶活力分别为56.9 U/g和42.1 U/g。乳糖对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合成有诱导作用,可促进酶活力的增加,而槐糖无诱导作用,葡萄糖会抑制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合成。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温度为50 ℃,最适pH值为5.5,且在温度40~50 ℃、pH 4.0~5.5稳定性良好,表明该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