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部分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水资源紧缺以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编制雨水利用规划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在简要分析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雨水不是垃圾,而是宝贵的淡水资源,不能花巨资把它一排了之!”对郑州市规划局一项新的市政排水规划方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朱贵良等三位教师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投资30亿元的方案,忽略了雨水资源化的问题,指导思想不明,规划结构存在“重大缺陷”。而他们提出的城市雨水缺乏综合利用的问题,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城市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雨水资源,可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的状况,减少雨水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控制水环境污染,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总体目标、规划原则、规划对策等,应建立城市雨水管网规划概念模型,并配套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政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排水规划中雨水资源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城市雨水资源化在解决雨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困难、防洪减灾和绿化美化城市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笔者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排水规划中的雨水资源化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雨水的“防洪,减污,回用”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住水平的提高,城市暴雨径流产生洪涝灾害、恶化水体质量的危害日益明显;另一方面,雨水是重要的资源,适当回用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了以雨水综合池作为平抑供峰、削减污染和回用雨水的综合性构筑物,建立城市雨水、防洪、减污、回用”综合控制系统,这既削减了暴雨径流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不利因素,又发挥了其潜在的水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6.
姬海胜  冯志伟 《山西建筑》2004,30(13):205-206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就城市建设雨水的利用问题,从屋顶雨水的汇集利用、路面雨水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措施,以改善防洪条件,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雨水系统现状说明,分析了现代城市雨水系统的功能特点及雨水利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雨水资源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雨水资源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困难、防洪减灾和绿化美化城市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根据宁波市水资源现状,对雨水资源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解决雨水资源化的途径;指出,雨水利用初期投资较大,回收期长,当政府财政资助有限时,可引进民间资本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典型雨水管理政策剖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雨水利用事业,除技术支持以外,还需要完善的雨水利用制度和管理措施。介绍了新西兰雨水利用政策的整体框架及雨水管理政策,如雨水基础设施政策、私人地区雨水管理政策、雨水排放和处置政策、雨水灾害与地表径流政策、河流管理政策等。其次介绍了新西兰的雨水管理,主要包括洪水管理、河流管理、污染物管理等。在对新西兰雨水政策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城市雨水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秀连  董志华 《山西建筑》2007,33(21):197-198
介绍了我国雨水处置利用的现状,并对城市雨水利用的紧迫性、可行性、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最后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缓解城市用水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胡坚  喻一萍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9):106-108
根据镇江市的地面积水点、排水管道水位、雨量自动监测和天气预报数据,应用SWMM5.0软件建立了城区排水管网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它可对不同强度的降雨是否产生城市内涝灾害进行模拟,预测特定地点在降雨之后的积水状况,预警暴雨灾害,发布沥涝预警信息,及时为城市暴雨事故抢险和雨季交通管理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俞珏瑾 《中国市政工程》2012,(6):39-41,47,104,105
真如城市副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中部,所处区域排水系统均已建成,因地区功能定位的提高,局部区域的暴雨重现期由P=1 a提高到P=3 a,导致已建排水系统中部分排水设施无法满足设计标准,雨水管道须翻排,雨水泵站须扩容。设置雨水调蓄管可在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减少排水设施改、扩建工程量的基础上,提高已建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以真如城市副中心增设雨水调蓄管方案为例,介绍雨水调蓄管在已建排水系统中的设置原则、设置方案、雨水调蓄量的确定及雨水调蓄管的工程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Urban Water Journal》2013,10(7):557-572
Recently, local floods have become severely threatening to urban safety in China. As the capital city, Beijing has experienced serious local floods every year. In this paper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floods in the Beijing urban area were studied. Local flood locations changed and appeared as a spatial expansion trend from 1981 to 2011. Since all of the local floods were located in built-up areas, we further studied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floods and built-up areas using the spatial statistic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had the same direc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which indicated local floods would get worse with the expansion of built-up areas. It also found that most local floods were located where there were high densities of drainage pipes, so we could infer that pipe systems should not be the only way to solve local floods due to their failures and neg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Urban Water Journal》2013,10(4):255-265
Managing stormwater runoff is crucial to preserving water quality in rapidly developing urban watershe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to test existing stormwater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identify potential areas of improvement, and estimate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runoff by combining two widely used stormwater runoff prediction models. A watershed containing much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Fayetteville campus was targeted for this study because stormwater from this watershed drains into a local river designated as an impaired water body due to siltation. The curve number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runoff for various flood-return periods and antecedent moisture conditions, while a flow-direction model integrated topography, land use, and stormwater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in a GIS.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and results generated will help stormwater planners visualise localised runoff and potentially adapt existing drainage networks to accommodate runoff, prevent flooding and erosion, and improve the stormwater quality entering nearby surfacewater bodies.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排水体制的选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排水系统在体制选择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地选择城市排水体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刘丽  贺海芳  李荣华 《山西建筑》2013,(36):143-144
在分析国内现有城市排水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型排水体制,即融合绿色街道的生态排水体制,并对其进行了阐述,以应对国内面临的水体面源污染、城市内涝灾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及排水专项规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从系统构成、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的雨水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结合实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国内城市频频遭受暴雨内涝困扰.尤其城市低洼地区和建筑物地下室更易遭遇水淹。通过列举并分析了几起广州市内典型内涝事故的共同原因.就城市化进程的内涝问题提出了一些治理建议.也可为国内城市的排水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